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2000年5月9日,中将郑维山在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85岁。临终前,郑维山对一个人念念不忘,他找来跟随自己多年的老秘书,叮嘱他:
“我死后,叫徐处长来看我,现在就不要通知了。”
郑维山口中的“徐处长”,是总政落实政策办公室的徐厚田。在十年政治风暴过后,是徐厚田东奔西走,才让他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1967年初,北京军区政委廖汉生,在刚刚开始的政治风暴中率先受到冲击不久,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杨勇也身陷囹圄。周总理和徐向前得知此事后反复说明杨勇、廖汉生的事情,同时宣布郑维山代理北京军区司令员。
两年多时间后,郑维山正式被中央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在逆境中主持工作,郑维山忍辱负重苦苦支撑,尽管他一再小心,但最后还是未能兆过被冲击的命运。
1971年,郑维山被调离原职,隔离在安徽。尽管党籍和职务还保留着,但实际上谁也不管。就这样,郑维山整整与世隔绝了8年时间,他的秘书和家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
其实在这8年中,郑维山不是没有机会复出。在他去安徽前,中央要给他安排工作,纪登奎和李德生找他谈了话。之后,郑维山让秘书起草了检查,结果交上去之后,还让郑维山进一步认识。脾气比较大的郑维山当即就不乐意了质问对方还要怎么认识。说着说着还拍了桌子,将桌上的茶碗全部震翻了。
就这样,郑维山工作的事情彻底“黄”掉了。
到了安徽之后,郑维山的代号“老关”,不但中央找不到他的下落,就连看守郑维山的官兵,都不知道“老关”就是鼎鼎大名的郑维山。
1978年,眼看着老同志们一个个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而郑维山却迟迟没有动静,郑维山的孩子们给聂荣臻写了一封信,要求早日对父亲的问题作出结论。聂荣臻终于知道了郑维山的下落,当即批示交总政处理此事。
对于郑维山,聂荣臻可以说再了解不过,在革命年代,郑维山可以说是聂荣臻眼看着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
1933年,18岁的郑维山成为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师政委。长征胜利后,郑维山随军西征,后只身讨饭回到延安,与李先念等人一起进入抗大学习。由于受张国焘问题的影响,加上西征失败,郑维山在毕业后没能上前线,而是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当了一名普通的军事教员。
从主力师政委一下子掉到了普通教员,郑维山虽然没有怨言,但却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由于实战经验丰富,再加上政治工作出色,郑维山讲起课来深入浅出,所讲的内容也都是经过战场检验的,因此很受学员们欢迎。此后,不少机关人员和干部都会旁听郑维山的课。
军政干校校长孙毅听说此事后,不但提高了郑维山的待遇,还举荐他担任副校长。在一次与日伪军的遭遇战中,郑维山亲自上阵指挥,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而军政干校则毫发未损。
这一战之后,孙毅向聂荣臻举荐了郑维山,说他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应该予以重用。但当时聂荣臻还不完全了解郑维山,便没有立即起用他。
1939年,晋察冀军区教导团成立。在军区副参谋长的推荐下,郑维山被任命为教导团政委,仅仅8个月的时间,郑维山就训练出一批优秀的指挥员和战斗骨干,受到了贺龙的高度评价。
贺老总的评价进一步提醒了聂荣臻。聂荣臻当即任命郑维山为教导团团长,不久又安排他兼任政委。上任前,聂荣臻为自己“捆”住郑维山的手脚郑重道歉,嘱咐他放开手脚好好干。
聂荣臻的一席话,让郑维山激动得难以自持。西征的失败让郑维山长期饱受压抑,而聂荣臻的信任成为郑维山努力工作的动力。
1942年,李先念前往晋东南八路军总部开会,向聂荣臻打听郑维山。结果李先念话还没说完,聂荣臻就打断了他:“想要郑维山是吧?这事没得商量。”
就这样,郑维山被聂荣臻留了下来,后被任命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
1944年,军区首长决定派郑维山去冀中军区担任副司令员,郑维山提出要到延安学习,获得了上级的批准。几个月后,郑维山带着妻子长途跋涉来到延安,当他们向组织部要求到抗大学习时,组织部只给郑维山的妻子开具了到抗大的介绍信。
郑维山不明就里,正要询问原委,聂荣臻推门走了进来,一进门就让郑维山赶快收拾东西,跟自己回去。原来,比郑维山早到一步的朱良才一到延安就去见聂荣臻,聂荣臻立刻让组织部把郑维山截住,不让他去抗大学习,而是跟着自己返回前线。
不久,郑维山跟着聂荣臻回了解放区,并被任命为张家口市卫戍司令部参谋长,之后又被任命为卫戍司令部司令员。
内战全面爆发后,根据形势发展,晋察冀解放区党政军机关撤出张家口。郑维山率领部队阻击敌人三天三夜,确保机关安全转移,挽救了几万人的生命安全。后来聂荣臻曾多次说过:
“撤离张家口,抗击傅作义偷袭,郑维山是立了大功的。”
从张家口撤退之后,郑维山改任察哈尔军区司令员。正当他准备在华北战场一显身手时,中央军委下令郑维山随刘邓大军南下。郑维山接电后十分高兴,交待完工作就迫不及待赶往组织部,要办理调离手续。
与此同时,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聂荣臻得知郑维山要调离的消息,心中十分不舍。罗瑞卿给他出主意,要他向中央请求恢复野战军建制,让郑维山去当司令员,并请朱德亲自去当说客。
之后的整整一个星期,朱德一次又一次地找郑维山谈话。最终郑维山被朱德的真诚打动,不再坚持南下。几天之后,聂荣臻从前线赶回,当面表达了自己想让郑维山留下的诚意,郑维山也十分动情地说:
“您对我的三次挽留,没齿难忘。”
正是聂荣臻对郑维山的充分了解和信任,才让他相信郑维山根本没有问题,责令总政治部赶快解决郑维山的问题,而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徐厚田。
由于郑维山的问题十分复杂,北京军区和总政几番商议,没能得出结论。在胡耀邦的指示下,郑维山首先被调回了北京,重新获得了自由,等待组织上做细致的调查。
按照郑维山在政治风暴期间所谓的“罪名”,徐厚田专门找郑维山了解了当时的情况。经过复查,郑维山的问题基本不存在了,徐厚田两次起草了为郑维山落实政策的稿件,经过反复修改最终定稿。
从1978年徐厚田接手,到1980年最终上报结论,前后用了10多个月的时间。在所有等待落实政策的老干部中,郑维山所花费的时间最长,一条一条都调查过,都推翻了,并写了调查报告。
有关郑维山的问题都澄清了,但军委办公会议讨论结论还是通不过。徐厚田只得再次复查,恰好又赶上军区任命各大军区负责人,只有郑维山还挂着。对此,郑维山毫无怨言,相信党会做出正确的结论。
原本郑维山坚持重回北京军区,不行,去总参、去海军,都不行。这时,某大军区司令员不想去兰州,郑维山就主动提出自己去兰州当军区司令员。由于郑维山的结论还通不过,军委办公会议紧急将正在外地出差的徐厚田叫回来,让他当场把郑维山问题的调查作汇报。
结论是郑维山没有问题,军委办公会议通过了这个结论,郑维山得以到兰州军区走马上任。
1985年,郑维山从岗位上退下来后,仍关心着部队的建设,经常回老部队看望。甚至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郑维山一再要求停止对自己的治疗,省下钱用来统一台湾,并且交代孩子们,自己死后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遗体火化后,撒到大别山。
为什么当时要阻挠这些革命功臣也国家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