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孝武(二四)焦芳是刘瑾掌权的大功臣,为何两人最后反目成仇

惊心探索古今 2024-10-08 04:18:45

谈到明朝大权宦刘瑾独霸朝政的事,就必然说到依附于他的阉党同伙。在这些同伙之中排名第一位的便是内阁次辅焦芳,他在刘瑾阉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史料记载来看,焦芳是刘瑾掌权的首席大功臣。如果没有焦芳当时将刘健、韩文等人弹劾刘瑾的消息提前泄露,刘瑾等八虎跟本不可能提前找明武宗朱厚照布局,一举推翻控制朝政的刘健内阁。而且在刘瑾掌权初期,焦芳作为内阁次辅的支持也是独一无二的。两人在朝廷中沆瀣一气,联合起来控制了朝政,将李东阳、杨廷和等朝廷重臣一一架空。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刘瑾掌权的后期,两人却因各种矛盾而闹翻,最终反目成仇。焦芳也因为明哲保身而主动请辞退休,交还了内阁次辅的大权,让人感到非常的意外。对于焦芳这样的大功臣,刘瑾掌权初期还是比较善待的。他不但将焦芳从吏部尚书引入到内阁之中出任次辅,还将内阁的权力归于焦芳,使得焦芳成为阉党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可是两人最终却分道扬镳,这也为后来刘瑾的倒台奠定了基础。那么问题来了,这对在正德初年扳倒刘健内阁的黄金搭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反目成仇的呢?

综合各方面的历史文献分析,刘瑾和焦芳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还是从刘瑾越权控制内阁开始的。在刘瑾掌权的初期,他并没有完全控制内阁。内阁是明朝朝廷的中枢,从明孝宗朱祐樘改革开始,内阁就成为国家政策和法令的根本重地。所有国家的政策和法令都来自于内阁,所以内阁对国家而言举足轻重。虽然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但内阁大学士名不为宰相,权却与宰相无二。尤其是内阁首辅,可以说是朝廷首相,力压吏部尚书为文官第一。所以对于刘瑾而言,他要控制朝政,必先控制内阁,要控制内阁,先控制内阁首辅。

当时的内阁首辅是李东阳,在明孝宗弘治年间就进入内阁十几年的老臣。前文讲过,朱厚照任用李东阳当内阁首辅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有整顿刘健内阁时期弊端的考虑。而朱厚照重用刘瑾则是为了打击依附于刘健内阁的文官集团,加强朝廷的中央集权。两者本来是并不矛盾的,但因为内阁的决策关系到朝野官员的任命问题,所以刘瑾对内阁的权力觊觎已久。为了不与刘瑾发生冲突,李东阳主动退让,让刘瑾推荐的吏部尚书焦芳进入内阁出任次辅,于是有了刘瑾和焦芳沆瀣一气控制朝廷大权的机会。

李东阳对刘瑾这种想法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在内阁权力上能让就让,很多事情都以焦芳的意见为主,这也成为很多人认为李东阳不作为的原因所在。焦芳掌握内阁大权后和刘瑾达成了政治同盟,他俩一个掌握内阁,一个掌握司礼监,这就为独霸朝政奠定了基础。本来司礼监是有着监督内阁的职能,两人沆瀣一气后让朝廷成了他们的一言堂,这也成为刘瑾擅权乱国的开始。但是这样的政局也不能让刘瑾满意,主要是因为刘瑾要在内阁中体现他的意志,都必须经过焦芳。而焦芳并不是刘瑾的人,他是皇帝朱厚照的人。

很多史书上说焦芳的崛起是因为依附于刘瑾,其实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当刘瑾还在东宫陪着朱厚照打猎骑马的时候,焦芳已经是吏部左侍郎了。焦芳的崛起从很大程度上是明武宗朱厚照提拔的,也是他主动站出来反对刘健内阁而赢得的。面对独霸朝政的刘健内阁,焦芳主动站出来指出其政策弊端,路线上倾向于朱厚照,这才赢得了朱厚照的支持。焦芳从吏部左侍郎到吏部尚书,再到内阁次辅,这里面都有朱厚照的影子。外面的人看不明白,以为焦芳和刘瑾勾结,实际上是焦芳主动投靠了刚登基的朱厚照,刘瑾只是个传话的。

表面上看焦芳依附于刘瑾,使得内阁都尊崇于刘瑾的意志。实际上焦芳传达的是皇帝的意志,但并不是以皇帝名义发出,而是以刘瑾的意思发出。刘瑾掌权期间搞了很多官制改革,比如削减地方官员的数量,裁撤各地的巡抚,将地方的财税收归朝廷等。这些政策看起来是刘瑾搞的,实际上是朱厚照的意思。朱厚照知道这些事会得罪地方的士大夫文官集团,所以让刘瑾做这个恶人。事情如果干砸了就让刘瑾背黑锅,干好了刘瑾也是得罪了地方官。焦芳是配合刘瑾推动这种政策,所以对内情知之甚详的李东阳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从这些政策的走向可以看出,朱厚照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削弱地方上士大夫文官集团的权利,加强朝廷的中央集团。朱厚照知道这些事会遭到地方官员的强烈反对,所以让刘瑾来做恶人。如果有推不动的,让刘瑾用强权政治的手段,这就避免了自己身上沾黑水。刘瑾也因此而得到了远超想象的权力,开始了擅权乱国的状态。在朱厚照的默许下,刘瑾各种打压迫害文官集团的反对者,使得朝廷中央集权大增,自然也就发生了很多罪恶。可是刘瑾的这些操作都是在焦芳的眼皮子底下做的,也必须得到焦芳的首肯,这就让他很不自在了。

可以说在刘瑾擅权初期,焦芳既是内阁中的配合者,也是皇帝朱厚照的耳目。刘瑾的一举一动都在焦芳的监视之下,只要有失控的迹象就会被焦芳制止。所以到了后来刘瑾对焦芳很满意,希望用自己的人替代焦芳掌控内阁。刘瑾提拔了两个人,一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宇,另一个是吏部文选司郎中张彩。这两人都是通过焦芳依附于刘瑾的,最后都成为与焦芳争夺内阁控制权的官员。刘宇掌控的都察院本来是用来监督百官的,可刘宇为了配合刘瑾则压制都察院的舆论,迫害御史官员,让他们为刘瑾服务。

刘瑾迫害各地文官时,刘宇是最大的帮凶之一,所以在刘瑾的扶持下,刘宇的官职平步青云。刘宇先被调任兵部尚书,然后又升职为吏部尚书,最后在刘瑾的支持下成为内阁大臣。刘瑾让刘宇进入内阁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取代焦芳的位置。如果赶走了焦芳,内阁就是刘瑾的囊中物,在朝廷中的权势必然大增,而且他也可以借机瞒着朱厚照中饱私囊。与刘宇相似,张彩的作用则是控制六部,进一步扩展刘瑾的大权。刘宇在吏部时就帮张彩控制了国家选官权力,刘宇入阁后张彩接任吏部尚书,成为六部之首的朝廷重臣。

在刘瑾的设计里,刘宇和张彩内外勾结,再加上他控制的司礼监。朝廷的圣旨就能绕过朱厚照直接下发,那真的与皇帝无异了。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及后可能造成皇权旁落。焦芳虽然没有啥节操,但毕竟是文臣出身,对这种事情还是防范得比较严。因此面对刘宇和张彩的步步紧逼,焦芳也对刘瑾很反感,两人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他们的矛盾公开化,也造成了阉党分裂的迹象。后来焦芳为了自保,干脆辞官退出内阁。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焦芳辞官的当月安化王之乱爆发,四个月后刘瑾被抄家凌迟处死。

从当时的历史文献看,刘瑾和焦芳反目成仇,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权力的分配不均,刘瑾在打击迫害文官集团中权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不受控,所以不愿意受到监督和掣肘。而焦芳是皇帝的人,虽然奉命配合刘瑾搞事,但不可能让他成为独霸朝廷的权臣。刘瑾想要从焦芳手中夺取内阁大权,必然引发焦芳的反弹,这个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尽管在刘瑾崛起的过程中焦芳有过很大的功劳,但在权势面前刘瑾还是选择了牺牲昔日的盟友,来成就自己独霸朝廷的梦想。但是让他想不到的事,他的这个举动为他的败亡埋下了大患。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最聪明的皇帝之一,他看似玩世不恭,天天沉迷于骑马打猎,但实际上把朝廷的大权抓得很紧。刘瑾看似掌握了全局,实际上都在朱厚照的布局之中。从历史文献的上分析,有着种种迹象表明刘瑾的一举一动都在朱厚照的监视之下。除了焦芳以外,李东阳、杨廷和、杨一清、张永等人都是倾向于皇帝的。刘瑾想要让刘宇取代焦芳,以达到控制内阁的目的,这根本上就是触发了皇帝的逆鳞。刘瑾主动打破朝廷权势的平衡之时,也就是他败亡之日。他自以为权倾天下,却不知早已陷入了死局而不可自拔。这也是朱厚照敢于放任刘瑾擅权的原因,因为在他面前,刘瑾根本掀不起任何浪花。

0 阅读:14

惊心探索古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