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晚期能撑多久?76岁女子肝癌消融后肺转移,手术后无复发3年多

安恒远养护说 2024-03-22 10:57:21

肝癌作为癌症的一种,以侵袭性强、死亡率高著称;在我国,肝癌素有“癌中之王”的称号,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肿瘤致死病因。

与其他癌症相比,它总是来势汹汹,让人猝不及防。然而,肝脏却是个比较“沉默”的器官。在发病早期,它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很难被人觉察到。但一旦出现问题或发生癌变,病情又会进展得非常迅速,可在短时间内蔓延到全身。

肝癌一旦到了晚期,治疗难度非常大。如果患者不重视治疗,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面对肝癌,尤其是到了晚期,很多患者都想知道:自己还能能撑多久?

一、“肝癌晚期,我还能撑多久?”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来定。从临床上来看,肝癌晚期患者,如果不做任何治疗的话,大多数生存期为3~6个月左右的时间, 极少数能够坚持一年。

这是因为肝癌发展到晚期,癌细胞容易通过淋巴、血行、种植等途径进行转移,涉及周围组织及器官,从而导致患者生存期缩短。

处于这个阶段的患者,如果说本身肝功能就比较差,可能还会合并有严重的肝损伤,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出现门静脉高压、肝腹水、肝性脑病等症状。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让患者的情况更为糟糕,大大缩短其生存时间。

当然,如果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治疗效果也比较好,其生存时间就会得以相对延长。

临床上,就有不少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其寿命延长了1-2年,甚至是更长时间;但有一个悲伤的现实大家也要面对,即使经过积极救治,肝癌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足5%。

然而,大家不要因此就悲观面对生活,毕竟通过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才能进一步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延长生存时间。

二、奔向“治愈”?肝癌晚期出现肺转移,手术3年无复发!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生动的事例,来看下肝癌晚期(尤其是肝癌转移)是如何取得临床治愈的。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信心。

时年76岁的丁阿姨,是一位退休工人,为家庭操劳了一辈子。如今孩子们已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她本该好好地享受天伦之乐,却被肝癌无情地盯上了。

起初,丁阿姨只是因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和二型糖尿病做了增强CT治疗,不想竟发现了肝脏肿瘤。

尽管她没有肝脏方面的相关症状,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也正常,但在进一步检查后,还是查出得了“单纯结节型肝细胞癌”。随后,医生对这个肿瘤进行了消融治疗。丁阿姨在治疗中和治疗后均没有出现并发症,而且术后半年复查也未见肿瘤复发。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可预测,正当丁阿姨以为即将迎来曙光的时候,不料一年后去医院复查,却发现右下肺出现了26毫米的病变,通过加强影像学检查还发现有比较高的示踪剂吸收。

虽然医生为丁阿姨做了气管镜检查,但没能取到肿瘤样本。为进一步明确病情,医生又安排她做了PET-CT检查,没有发现其他部位有疑似转移灶,肝脏也未发现复发。

这对丁阿姨来说,真是不幸中的万幸。整体来看,她对病情控制得还算可以,只单纯发生了肺转移,可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

于是,在征得丁阿姨的同意后,医生为她实施了胸腔镜右肺下叶切除术,组织病理学显示为肝细胞癌的转移灶,也就是说肝内癌细胞跑到了肺部。

好在手术非常成功,丁阿姨术后没有发现残留病灶,而且在随后3年多的随访中也没出现任何复发。可以说,如果她能再坚持2年,基本上就能达到临床治愈了。

需要注意的是,丁阿姨的情况只是个案,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毕竟,肝细胞癌经过消融治疗后出现肺转移,但没有肝内转移的情况,还是很少见的。

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就是这个转移灶在肝部消融之前就转移到了肺部。但无论哪种情况,丁阿姨的治愈案例,都足够令人振奋,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三、想要延长肝癌晚期患者生存期,科学治疗至关重要

对于肝癌晚期患者来说,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患者要想延长生存期,进行科学且规范的治疗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如果肝癌晚期的患者身体状况较好,无肝外转移,也无明显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疾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侧重于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组织,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但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则不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肝癌患者,可以采用化疗/放疗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前者可以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生长,后者则能够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两者均对控制病情有一定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们都有一定副作用,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脱发、发热、乏力等不适症状。

此外,肝癌晚期的患者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靶向治疗。靶向治疗的意思就是使用靶向药物,对肿瘤特定的生长因子、信号通路进行干扰,从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相较于传统的化疗,它对癌细胞具有更强的选择性,因而副作用也相对较小。

医学研究表明,中医治疗也有助于缓解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痛苦,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于晚期肝癌有一定治疗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新的肝癌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基因治疗)正在研发或实验阶段,以期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因此,对于肝癌患者来说,即使到了晚期,也不要过度灰心,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科学治疗,以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四、延伸阅读:面对“无声肝癌”,如何早期筛查?

近年来,肝癌的治疗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总体的相对5年生存率依然很低。早筛、早诊、早治,依然是预防和控制肝癌的重要手段。

临床上,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肝癌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

首先,我们来看下甲胎蛋白(AFP)。它是一种单链糖蛋白(4%碳水化合物),由胎儿肝细胞合成,是临床上最具有诊断意义的肝癌标志物。

大概有60%-70%左右的肝癌患者,其体内AFP含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一般情况下,如果这个值大于了400μg/L,就要高度怀疑是不是肝癌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它的诊断特异性不算高,早期时阳性率较低,有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中有30-40%的AFP持续在正常或较低水平。

其次,我们来看下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

它是肝细胞癌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帮助鉴别肝脏良性和恶性病变,对原发性肝癌(HCC)的筛查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AFP是总的糖蛋白,可分为AFP-L1(甲胎蛋白异质体1)、AFP-L2(甲胎蛋白异质体2)、AFP-L3(甲胎蛋白异质体3)三种亚型。其中,只有AFP-L3的成分与肝癌的关系较为密切,可作为重要的诊断因子。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是指AFP-L3占总AFP的比率,一般>10%则提示肝癌。

最后,我们再来看下异常凝血酶原(DCP)。

它是一种伴随肝细胞癌产生的异常凝血酶原,在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和管理中具有关键作用。

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在维生素 K 作用下制造出凝血酶原,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对维生素K的摄取和利用会发生障碍,导致产生大量的异常凝血酶原(不具备凝血活性),使得DCP的含量明显升高。

研究表明,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和异常凝血酶原(DCP)是甲胎蛋白(AFP)很好的补充,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早期检出率,特别是对血清AFP阴性人群。

总之,对于肝癌,早期筛查有助于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如果在体检中发现甲肝蛋白和肝功能指数异常,可以考虑接受影像学检查,比如增强CT、B超、核磁等,以明确诊断,这样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Takahiro Osuga, et al., Pulmonary Metastasectomy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ase Rep Oncol 2024;17:407–416.

[2]曹刚,喻子千.分子靶向药物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6):187.

[3]黄晨军,肖潇,周琳等.肝癌三项(AFP、AFP-L3%、DCP)与GALAD、类GALAD模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检验医学,2023,38(07):607-623.

1 阅读:99

安恒远养护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