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秋日的广西桂林街头:犯了路怒症的车夫,挂满板鸭的腊味店

老照片聊历史 2024-04-14 07:03:17

桂林地处广西东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有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日本全面侵华时期,桂林是抗战的大后方。1942年秋,一支西方考察团来到桂林。本组图片便拍摄于这个时期,拍摄者为美国著名摄影师哈里森-福尔曼(Harrison Forman)。

下飞机

抗战时期桂林有三个机场,分别是二塘机场、李家村机场和秧塘机场。图为刚刚走下飞机的考察团成员,旁边堆放着他们的行李,有些东西被随意地放在机翼上。

跑道旁边

在飞行跑道不远的地方,福尔曼看到一些百姓和士兵正在从一只汽油桶内倒汽油。在汽油桶旁边,站着一名荷枪实弹,戴着钢盔的哨兵。

街景一

桂林城内的一处街景,在这里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挑着箩筐的农民,有推着独轮车的搬运工,也有逛街的行人。

街景二

一条道路中间铺着青石板的商业街,尽管没有铺设整个路面,但在下雨的时候可以方便行人通行而不必双脚泥泞。路边商铺前挂着竖体的招牌,一些小贩就在路边摆下小地摊。

街景三

哈里森在这处街区拍摄的第二张照片,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商铺广告牌的内容,一边是“中美大药房”,另一边是新新公司的照相部门。

街景四

哈里森在这条街道路口处看到的景象,一名运载石头的搬运工人和一名人力车夫发生了争执,两人因互不相让发生口角,看样子,路怒症早已有之,且不限于汽车司机。

街景五

历史上,桂林长期为广西的首府城市,这里不但风景秀丽,商业氛围也非常浓厚。1912年,广西临时议会成立,大多数议员提出将省会迁到南宁,桂北议员坚决反对,结果双方打得不可开交。

水井

一名男子正在街头的水井里取水。旁边的一块招牌上写有“长沙青梅阁铁笔”的广告。铁笔是用来刻印刷蜡纸的工具,现在的年轻人很少知道。路对面是福达、昌记卷烟等三家烟店。

三眼井

从这张照片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井口的情况,原来这里不止一口水井,而是三口,呈“品”字形排列。井台旁边放着一些木架子,不知做何用途。

卖生姜

一名挑着箩筐男子。一只箩筐的托盘里放着生姜,另一只箩筐盖着“箬壳帽”。天气已比较冷了,他穿着厚衣服,脚上却是一双草鞋。

腊味店

桂林街头的一家腊味店,店头挂满了制作好的板鸭。这种板鸭是桂林传统的风味小吃,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了。直到今天,依旧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

卷烟

因为是抗战的大后方,这里聚集了很多士兵,香烟非常畅销。图中的男子正坐在街头制作纸烟,对比与货架上各种品牌的机制香烟来说,这种手工纸烟的价格要低廉许多。

篆刻

正在篆刻印章的一名男子,戴着眼镜,神情非常专注。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起源于秦朝。秦印、汉印也被公认为是篆刻的艺术源头。

惜纸

一名年轻的女子正从路边的草丛中捡拾一张字纸。旧时候的人们认为文字是神圣的,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当人们见地上有遗弃的字纸时,一定会弯下腰拾起来,然后焚烧掉以示尊重。

军人

一名戴着白手套,手持拐杖的军官正向哈里森走来,旁边的墙上用白石灰刷着“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宣传标语。军官的身后跟着一名年轻的勤务兵,很精明强干的样子。

石灰

因为士兵的不断驻防,兵营也在不断的扩建中。图为一名男子正在搅拌石灰,这些石灰可以用来粉刷墙面,还可以和沙子混合起来使用,用以代替水泥。

挖土

正在挖掘和搬运土方的男子,这张图片乍看没有什么特别。仔细看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出现在泥土下方的条石。为什么会在地下出现如此坚固而完整的地基呢,是古迹吗?

水果摊

西方观察团的成员在中国官员的陪同下,来到桂林街头的一处水果摊前 ,正在查看摊位上摆着的水果。桂林是有名的瓜果之乡,盛产柚子、柑橘、梨子、枣子、李子、桃子、草莓、葡萄等水果。

放排

这是漓江上放排的景象。随着城区内人口的不断增加,需要建越来越多的房子。产于北部山区的竹子便被捆扎成竹排,顺水水而下前往桂林城,形成了这种颇为壮观的景象。

江岸码头

繁忙的江岸码头,江边堆积着大量的货物,小山一般。江面漂浮着大量的竹子,这些竹子上岸之后,可以制作绳子和缆索,浸泡过桐油的竹子会变得非常结实,甚至可以代替钢筋建筑房屋。

摆渡船

漓江上的摆渡船,船舱里坐满了过江的人们。 哈里森的出现吸引了他们的目光,都在好奇地观望。

火车站

西方考察团成员准备乘火车离开桂林。眼前的这座火车站始建于1939年6月,此时刚刚建成不久,站台还是土筑的地面。

0 阅读:3

老照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