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慈言
从范畴的角度来看,国学的概念非常广泛,但是从宗旨的角度来看,国学再庞杂,都是发现真正“你自己的意识”,觉醒他,应用他,提高他,但凡能称之为国学的,都围绕这一宗旨发展开去,传承下来。
中国传统文化不管是从横向的时间轴上来看,从伏羲到王阳明,还是从纵向的文化类别上来看,比如儒学、经学、理学、心学、道学、佛学,其实都有一个核心的宗旨,那就是要在混合的意识体验中,找到真正“你自己的意识”,并且用这个真正“你自己的意识”去报效国家、民族。
中华文明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就是在这种宗旨下,在每个时代都有杰出人物找到了真正“自己的意识“,并用这个真正“自己的意识”去认识现实世界,而且创造、经营、服务这个现实世界,所以,中华民族在每一个时代都会有璀璨的文化出现。
所以,不管在哪个时代,这个学,那个学,这个派,那个派,宗旨都是一样的——在混合的意识体验中,找到真正“自己的意识”,并且运用这个真正“自己的意识”。
也许有的人会问,如果找到了真正“自己的意识”,思想会不会变得很混乱,因为你本来就是有思想的,又出现真正“自己的意识”,是不是这个真正“自己的意识”的思想,与你原来的思想会矛盾冲突,这样不就精神错乱了么?
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担心。
真正“自己的意识”,在平时的思维状态中,其实就像一个观众,他在看着你现在的思想在那里运行,在那里思考,他只是关注着跟着你思考,他自己并没有思考。
一旦真正“自己的意识”觉醒了,那么你当下的思想就会停止,就像观众离开了电影院,电影就不放了,没观众就停止了。
所以,不用去担心你真正“自己的意识”出现以后,与你现在的思想冲突。
一旦你真正“自己的意识”自我觉察到了以后,你那个混合的意识体验就会变得清澈,因为其他的意识机制就不再运行,只有真正“你自己的意识”在那里思考,只有真正“你自己的意识”在那里认识这个世界,你对自己有了把控性,对这个世界有了顺应性。
这是国学的宗旨。
也许有人说,那我怎么才能体验到真正“自己的意识”,因为人在一般状态中,人的意识是一种混合体验,怎么找到自己呢?
其实,我们经常都能体验到真正“自己的意识”,比如说:
你晚上加班,累得要死的时候,回来往那儿一躺,但是因为脑子累得睡不着,脑子一片空白,特别安静的时候,什么都不想,那个时候你还能意识到的那个意识体验,就是你真正“自己的意识”。
这个时候,如果你能体验一下真正“自己的意识”,你会发现,你在平时所追求的,想要牢牢抓住的东西,那些其实都不是你的东西,那些都是你的大脑思想从外界学习来的,抛开这些,你去体验那个什么都不想的意识,就是真正“你自己的意识”,他是极具灵性智慧的。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把那些东西都抛开的话,这就是心学中说的“发明本心”。
“本心”发光发亮了,能够主动感知这个世界,而不是依赖大脑的认识、情绪的好恶,去选择世界,这个时候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维度”就提高了,那是极大的提高,不是一点点,是跨越到另外一个维度。
这个时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对复杂系统和未知生存状态的“自适应智慧”,显现出来了。
未来的世界“人工智能世界”,知识已经很难指挥你去做什么,未来这个世界还没完成她的定式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人,都运用这种真正“你自己的意识”的“自适应智慧”,去创造世界,去适应这个世界,为未来的人提供答案,这是我们学习国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们怎么去发现真正“自己的意识”?
真正“自己的意识”怎么去认识、创造、经营、服务这个现实世界?
相关内容发布在专栏《黄帝老子真经》:
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出来的传统经典,核心内容都是在论述:
怎么去发现真正“自己的意识”。
相关数码阅读作品已由磨铁数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