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老子》为证实伏羲时代是中华文明源头,提供坚实基础理论

宇程 2024-06-16 20:32:32

用「源头甲骨文」字义破译的《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对于「中华文明探源」这一伟大使命中的「源头实证」工作,提供了最为关键的基础理论。

通过对《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的破译,以及后续对《帛书·老子》《大学》《中庸》《论语》中「源头甲骨文」字义的破译,证明了存在于甲骨文、金文、小篆字形中的另外一套字义——「源头甲骨文」字义体系的客观存在,由此就能确定「贾湖考古刻符」的真正内涵。

从「源头甲骨文」字义的角度去看,距今约7500年至9000年的「贾湖刻符」中的「目」、「工」、「八」这三个刻符,就是在呈现「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转换主体」、「转换路径」和「转换入口」。

这样的内涵,对于我们认识伏羲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贾湖遗址所处的时期,正好处于伏羲时代的结束,以及轩辕黄帝出现之前的位置。

在确认了「贾湖刻符」是「源头甲骨文」字义的内涵以后,再结合「易数」起源于伏羲时代的传说以及相关研究,基本上可以判断中华文明的源头,就在伏羲时代。

而且,从贾湖遗址中出现为数不少的七音阶古笛可以推断,「礼乐」的形式与应用在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熟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用「源头甲骨文」字义呈现的《郭店楚简·老子(甲本)》是托举起「中华源头文化」的一个巨大的「中继站」——向上,能印证伏羲文明的内涵,向下,又能印证孔子那些经典的内容与伏羲文明是相贯通的。

「中华源头文明」就在伏羲那个点,其核心内容跟孔子时代的「内在逻辑」是一样的,就是:人处在「重叠结构世界」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的练习。

通过这个转换练习以后,让人能够摆脱「显性人体」上的低等的生存智能,而去应用更高的「隐性人体」内的「人在复杂系统及未知生存环境中的自适应智慧」,以及能量、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易经》、中医、武术,董仲舒「天人感应」,以及王阳明「心学」,甚至「庖丁解牛」式的技能,都是依赖于「隐性人体」内「自适应智慧」的应用。

所以,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的《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将会在「中华文明探源」的「源头实证」工作中,显现出坚实的基础理论作用。

《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的全本内容,发布在心智玩家的专栏《黄帝老子真经》。

1 阅读:25

宇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