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坟沟阻击战
1938年初 ,日军调兵遣将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发动“九路围攻|” 。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亲自指挥部署 ,国民党38军赵寿山师长率17 师协同作战,胜利完成老坟沟阻击战。成为抗战初期在沁水境内抗日军队对日军进行的第一次战斗,而且以日军彻底失败而告终。3月8日,日军第13师团石黑支队,出动装甲车百余辆,沿曲(沃)高(平)公路向东进犯,行至樊庄老坟沟村时,遭到 17师官兵的阻击,17师独立营于虎头山正面阻击敌人,其余官兵则占领老马岭、吾神山、搭鸡坡等制高点,左右两侧配合阻击,从早到晚,浴血奋战8个多小时,打死打伤日伪军300余人,炸毁装甲车12辆, 缴获山炮3门,轻重机枪15挺,步枪150余支,各种弹 50余箱。第17师某连连长李登先及4名士兵牺牲。
二、将军腰遭遇战
1938 年3月15 日,盘踞沁水城的日军石黑联队,妄图偷袭转移到上沃泉的沁水党政军领导机 关及决死三纵队第七总队。石黑大佐带领百余日兵,从沁水城出,取道将军腰,向上沃泉进犯。恰逢决死三纵队第七总队第一大队为袭击沁水城日军据点,在大队长卢正维、指导员刘炎率领下从上沃泉出发,也取道将军腰 ,向沁水城进军。为支援第七总队,中共沁水县工委命沁水人民武装自卫队配合,并组织民工50 余人参战。
上午8时许,两军在上沃泉和沁水城中间的将军腰遭遇。刘炎和卢正维一发现敌人,立即指挥部队抢占制高点,向日军猛烈开火。刘炎亲率一部分战士向日军阵地冲击,在敌人猛烈炮火反击下,刘炎、刘书香等6位指战员光荣牺牲,5名民工阵亡。经过1小时的激战,日军撤回沁水城,第七总队第一大队也主动撤出战斗,返回上沃泉一带。沁水县党、政 、军机关当日在上沃泉村召开追悼大会,并将烈士遗体安葬在上沃泉瓦瑶沟。
三、夜袭沁水城
1938年3月20日,决死三纵队第九总队,从3个大队中各抽 1个中队,组成“奋勇大队”,由万向荣任大队长、杨立圻任副大队长,从柿元村向沁水城迸发。第一区政府、区分委组织柿元村群众马士林、马士玺、廉法海、王桃娃等 20 余人组成担架队,随军前往。 21日凌晨担任主攻的三中队,在中队长牛志远的指挥下,向沁水城北门之敌发起攻击。“奋勇大队”很快占领了北城门两侧的城墙,敌人以密集的火力封锁后续部队,同时向两侧登城的“奋勇大队”疯狂反扑。经过激战,拂晓前,“奋勇大队”撤出了战斗。
这次战斗,大队长万向荣、副大队长杨立圻、中队长牛志远等身负重伤;杨松则、韩贵则 、李金山、郝和尚、龙祥云、张震廷、侯林顺等61名战士牺牲。
四、东坞岭歼灭战
1938年4月,日军九路围攻上党被八路军粉碎后,又于6月底分3路向山西南部进犯。7月29日,日军108 师团藤勇及加岛部辎重兵4个中队,步兵2个中队,装载军用物资及军妓,从沁水向翼城出发。行至东坞岭,被设伏于两侧密林中的国民党 93 军10师、14 军83 师各一部和决死队第七、八总队包围 ,先头汽车被炮弹打中后,挡住了去路,日军进退不得,无奈反击。抗日军队利用地形优势激战3小时,歼灭日军1000人,生俘40余人,击毁汽车300余辆,缴获大批武器及军用物资。
五、攻打高平关
1940年4月12 日,日军第四次侵占沁水县城后,又于27日侵占了高平关(沁水、高平两县交界) ,在这里修筑碉堡等军事设施,驻扎1个日军分队40余人,另设有伪区公所、警备队、便衣队等日伪组织,共有百余人,在沁水境内的贾寨、樊庄、玉溪 、上梁、南庄和高平境内原村、张村等村建立维持区。在警备队、伪区公所和便衣队的带领与配合下,经常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为打击日伪的嚣张气焰,巩固抗日根据地,1942年9月9日,由士敏县公安队、县大队和第 三区游击支队百余人,组成参战部队,集结于距老马岭40华里的苏家庄村,天黑出发,分3路隐蔽于距敌据点千余米的北峰哨山下。经过和日伪警备队班长王殿喜联系,里应外合,激战1个多小时,毙伤敌伪数10人,生俘10人,投诚反正20人,缴获步枪20余支,子弹数千发,解救被抓群众10人,参战部队无一伤亡。
六、帅家、西辿剿匪战
1941年5月,日军发动 中条战役,20多万国民党军溃退黄河以南,逃离下来的残兵败将,落草为寇,纠结成两股约300 余人的土匪队伍,盘踞于沁南的帅家、西辿带祸害百姓。1942年3月19日拂晓,太岳南进支队17 团在抗日一大队配合下,同时向盘踞于帅家和西辿地的两股土匪从四面八方发起围剿,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除李坤春、张根来少数匪首化装逃跑外,全歼匪徒300 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轻机枪4挺,步枪300 余枝。
七、东峪突围战
1941年9月22日,日军井关、三浦、葛日、久野村、高术、近腾、清水、奈良、奥村、江口、酒井部3万余人,由黎城、潞城、壶关、平顺、长子、高平、晋城、 阳城、沁水兵分14路,向在东、西峪国民党98军驻地合围,98军5000 余人于 28 日被包围在直径16公里的东、西峪境内。29 日拂晓,敌人发起攻击,敌机狂轰滥炸,98军虽多次反复冲杀,但因寡不敌众,伤亡较多。9月29 日,八路军太岳南进支队跃出敌人合击圈后,日军恼羞成怒,遂纠集冀氏、南北孔滩、马壁、王壁、郑庄、端氏、老马岭、马村、高平县城、寺庄、张店、鲍店、良马等地万余兵力,兵分14 路,第三次合击东、西峪地区,妄图一举消灭八路军太岳南进支队和国民党98军。
太岳南进支队成功地转移到外围作战后,晋豫区党委书记聂真写信通知 98 军军长武士敏迅速向沁源转移,武士敏未及时转移, 当天夜里被日军包围。拂晓,日军在16架飞机配合下,向98 军阵地发起进攻,形势十分险恶。武士敏亲临一线指挥,与敌展开激战。阵地几易其手,伤亡极为惨重。武士敏在马头山指挥部突围时中弹,被日军俘虏,送往璐安医院,由于伤势严重,武士敏于10月1日壮烈殉国。
此次战斗,98军牺牲官兵1348人,被俘 3007人。 为纪念抗日将领武士敏,晋豫区党委决定将沁东县改名为士敏县。
八、石槽岭战斗
石槽岭在中村东部的最高峰。抗日战争时期是沁水县城通往中村、张马的重要关隘。日军第 四次侵占沁水县城后,又在张马设立了据点。当时,沁南抗日县政府驻南阳张沟,晋豫区党委驻阳城暖辿村,分别距石槽岭10公里 、15公里。日军妄图割裂和缩小抗日根据地,便在石槽岭修筑据点。敌人白天修,沁南抗日大队黑夜拆,相持了两三个月,一直未能修起来。敌人十分恼火,便派了30 人的小分队驻在中村观上,保护和监督修建。为粉碎敌人的企图,1942年春的一天午夜,沁南抗日一大队配合太岳南进支队第 17 团秘密登上石槽岭,第二天早上7点多钟,向观上日军发起猛烈进攻,日军拼命突围,仓皇逃回张马据点。10点多钟战斗结束,共打死打伤日军10余人,使日军龟缩在张马据点里不敢轻举妄动。
九、解放上阁战斗
1943年10月29日,张九功勾结日伪沁水县剿共自卫团第二大队长高鸿远、警备队第二中队长郭绳业、伪三区区长吴夺魁等130余人,第二次侵占了张马,并在上阁村修筑稠堡。 11月13日夜,八路军 第17 团和沁水基干二团,包围了上阁村,连指导员周大鹏率战士冲入碉堡,消灭了敌班哨,接着冲进村内,包围伪区公所和剿共自卫团。战斗中,高鸿远被手榴弹炸死,吴夺魁被活捉。警备队继续顽抗,指导员周大鹏命战士烧掉房子,警备队长郭绳业被击毙,余众被俘。
此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日伪军及伪区公所人员103人,缴获步枪82支,手枪5支,子弹2000余发,炸弹56枚,日军旗12面,粮食50石,羊150只,以及其他物资,并救出民工15人。
十、收复沁水县城
1944年3月, 太岳军区二、四分区部队围攻沁水县城,激战数日后,日伪军弃城逃往翼城县境。3月29日,沁水县城光复,沁南、士敏两县境内日伪军全部被扫清,沁水县全境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