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80后,我有点怀念那时的教育了,简单纯粹,没太大压力

森阳聊历史 2023-10-14 11:59:00

11日新闻报道:10日,福建莆田初三学生在校身亡。

13日新闻报道:10日,四川成都初一学生在校身亡。

两则新闻,两个学生,就这样离开了。我不敢表达,“他们就这样离开了这美好的世界”。

前后相隔一日,两条新闻就这样一锤又一锤砸垮了我,想到两个孩子,在他们刚要绽放的青春年华,离开人间,我心沉重,眼泪打转。

我并不想去了解这事情的结局,无外乎有人哭,有人闹,有人推托,有人停调,最终风平浪静,又是一派人间烟火。

与两个孩子无关。

01

我能说点什么呢?

责怪学校,埋怨家长吗?有用吗?如果有用,我就发愿,全世界,乃至这茫茫宇宙的生灵,都和我一起谴责吧。

可是,你我都知道,孩子去了,追究责任也不过是有人担了责。问题并未解决,悲剧还会上演。

我只是想,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我是80后,印象中儿时的教育是这样的。

那时的教室很简单。一块黑板,几张桌子,一个老师,些许学生。

那时的教学很简单。上课只要一根粉笔,一把直尺,一块三角板,剩下的就是老师走进教室。

那时的老师很简单。一门心思教书育人,备课改作业,家访,精力旺盛的还会免费帮学生补课。

记忆中,四年级的冬天,五点起床,踩着积雪走过被暖灯照亮的大路,就听见镇上大喇叭放起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歌声中敲响老师的房门,开始补起了奥数。

那时的家长很简单。大多家长并没有多少文化,他们看到那些有知识的人,过上了好日子,就把孩子送给了学校。骂也好,打也好,家长都不怪老师。他们相信老师是神圣的,相信文化人。

那时的学习很简单,德体美劳,都不会考试,智的考试也只有100,每到春秋,学校还会组织春游秋游。尽管一周五天半上课,可总还有一天半,可以邀上两三伙伴,爬个树,抓个鸟,小河里游几下。

那时的学生也有成绩好坏,老师也多袒护好学生,但是老师不会恶向所谓的差学生。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朋友说,他们村里的医生并不黑心,不会漫天要价,但也成了村里的富人。

当时,我就告诉他,村里的医生通常都不会太黑,那些病人都是七大姑八大姨,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即使没有亲缘关系,也不会黑了心,没了乡土人情。

是的,老师也这样,这些娃,有的就是亲戚家的孩子,有的可能就是未来亲家的孩子。即使这些娃学不好,老师也会尽力去劝学,也会把他们当自家娃,骂一两句打一两下。

学生娃知道,老师是好心好意,他们心里明白着。

这就是在中国最小的行政单位——村镇上的教育,有着人情味的教育,熟人教育,美德教育,真正的教育。

02

可是这一切变化了。

教学复杂了。各种花里胡哨的教学方式方法,什么微课、说课,什么投影仪,PPT,老师为了应付也好,为了职位也好,百般折腾,忙到最后,没人想着说,我要为了孩子们能更明白,能学得更好。

形式成了主体,孩子成了附加值。一切的技巧,都应该只是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让孩子成了教育里最不重要的角色。

老师复杂了。尽管我不想说教师已经跌落神坛,可是从神坛一点点滑落,却是不争的事实。我无意责怪老师。因为老师也是凡人,也需要养家糊口,也需要脸面地位。

当社会普遍接受笑贫不笑娼的思想,老师为了不真的成为臭老九,为了不被家人家族指责,他们去有偿补课,他们更优待优等生,貌似都有了现实依据。

即使他们有心教学,却也放不开手脚。因为学校不简单了,家长不简单了,孩子也不简单了。

学校还只是学校吗?校长的地位还是至高的吗?是不是谁都可以通过一纸文件,甚至一句话,就可以安排学校做各种事。

校长安排给主任,主任安排给老师,班主任安排给家长,家长又一次被教育,当了学生。那些真正该受教育的,却和书山题海做着战斗。

我在想,家长也不简单了。他们都是有文化的一代人了,他们都有主见了。他们自己是文化人,所以那些有文化的老师,不再神秘了,也不再那么神圣了。假若不是孩子在老师手里,家长们骂娘的光芒,定要闪瞎星星,灭了太阳。

除了文化人视角,他们只有一个娃。是的,只有一个娃。所以娃也跟着不简单了。

我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真是太聪明了。他们不会出现不会走,就会跑的情况,但他们会出现一张嘴,就语破天惊的情形。当我们还惊讶于他们怎么会这么说的时候,他们已经把手机玩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我一直认为,电子产品早早地开发了孩子,大量信息的刺激,让孩子成长得越来越快。信息,信息,信息,它是人类一直进步发展的加速器。

这样聪明的孩子,在父母的眼里,已经是宝上加宝,祖坟不只是冒青烟,而是狼烟滚滚。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可惜大多父母做不到,娇生惯养,孩子成了脆弱的代名词。

能都怪父母吗?

能都怪孩子吗?

能都怪老师吗?

能都怪学校吗?

03

我们也别急着怪谁,我说了,追究责任,最多就是有人担责,不解决问题,我就是想知道,这到底出了啥问题。

我琢磨来琢磨去,想到了两个字“经济”。所有的这一切,貌似都围绕着“经济”做文章。

我不是经济学家,只能大白话的和你聊聊我的想法。

关于父母太把孩子当宝,不像以前放羊式带娃,主要是因为一家一个娃,金贵。这涉及到了计划生育。

我至今还记得计划生育的一些口号,“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当时,就是通过少生,来减轻家庭负担,加快经济发展脚步。

但凡你敢多生,就会被罚。

计划生育只是导致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吗?不是,它开启了连环反应的第一环,紧接着后面就出现了,学生造反,家长帮忙,老师不敢管的情况。

还有,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意外,学校也是谨小慎微,春秋游不敢随意组织了,各种安全教育学习,更有甚者,学生下课还不能自由活动了,有的学校直接在走廊安装了防护栏,扎紧了“牢笼”。

我们再看看老师变复杂是怎么回事。简单归因,那就是钱闹的,最大的麻烦就是房子,这就是房地产经济。

不得不说,房地产确实有利于经济发展。当年广东试行,让众人看到,它很好地拉动上下游各种消费。于是乎,房地产在全国山呼海啸地大干特干。

房子价格更是一路火箭飙升。只可惜工资蜗牛龟爬慢涨。

面对这样的高房价,你让老师怎么办,清高吗,喝西北风吗?知识如果不能让自己,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那要知识图个风雅吗?

老师只是房地产经济的一类消费者。这远远不够,于是为了让多余的房子卖出去,拉动经济,城市化进程也加快了。

更多的人被赶往城市,农村人越来越少,当少到一定程度,乡村学校合并的合并,撤销的撤销……

不管是计划生育,还是房地产,现在再回头看,不得不说,颇有饮鸩止渴的感觉,现在我们正在为它们买单。

可是它们完全错了吗?我们能说,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发展没有好处吗?

04

是的,它们有它们的功劳。

只是,车子开归开,还得有刹车,这刹车不是一脚踩到底,而是要平稳过渡,是一种平衡。

不发展经济不行,不搞好教育也不行。两者都要去做,不能损害一方,去发展另一方。

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这就是中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一边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又一边得意地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老祖宗写下这些,流传至今,不只是告诉我们两句俗语,而是想告诉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在脑子里同时具备多种思维,并行不悖。

逝去的孩子回不来了,未来还会有不幸的事会发生。我们无法扭转乾坤,只能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你是老师,是否可以把学生当自己的娃,即使他学习不好,你也愿意去看到他闪光的地方。

比如你是家长,是否可以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个体,让他以一个独立的生命去生长,不惯养,不拔苗,不强施肥。

或许还有很多个比如,不管怎样,都不希望我们被这样的不幸变得麻木。

就在前两天,教育部发文,要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能有如此重视,孩子们的安全可期可待。

0 阅读:0

森阳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