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帝到囚徒明英宗朱祁镇

拓跋腾 2022-02-08 12:45:40

接下来要说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

明英宗 朱祁镇 他的一生颇具传奇 从皇帝到囚徒,从囚徒再到皇帝。

朱祁镇

宣德十年朱瞻基病死,年仅九岁的朱祁镇继位,年号正统,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后张氏(朱棣的儿媳妇,朱高炽的老婆)和宣德时期的三位名臣三杨主持朝政,正统初年奉行宣德时期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家富强,可是朱祁镇年幼,这给了宦官王振专权的机会。

王振

明太祖朱元璋深知东汉和晚唐宦官之乱的教训,故对宦官管理极其严格,做了种种限制,规定宦官人数不超过一百人,最高不能超过四品,内臣不得与外臣结交,甚至朱元璋还立了一块牌子 内臣不得干预朝政,违者斩。宦官只能是宫廷内干杂活的杂役。

到了朱元璋的晚年宦官逐渐参与部分政务,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依靠建文帝身边的宦官得知京师(南京)空虚,进而趁此攻入南京,得以推翻建文帝,得以登位,宦官在永乐时期逐渐受到倚重,担任出使、监军、分镇等重要位置,这也造成了好多不知兵事的太监监军去执行皇帝的命令,往往导致失败,就如英宗时期的王振差点害得大明王朝变成了南宋,到了宣德年间还正式设立了内书堂,教宦官读书写字,这大大加强宦官干涉朝政的能力,其中的根源就是加强皇权,内臣和外臣互相制约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太监最高的位置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相当于内部的宰相,二号人物是秉笔太监兼任东厂首领太监又称为督主。

明朝的太监之乱始于王振,王振是河北人,曾经在家寒窗苦读数年,数次科举未中,恰逢此时明朝皇帝准许有后代的人也可以净身入宫,王振为了荣华富贵于是自宫入宫,由于他此前虽未中举,但是文化水平在太监中属于最高的,再加上他也曾混迹官场,因此他深得宣德皇帝的信任,得以侍奉太子朱祁镇读书,并升任司礼监太监。

朱祁镇对王振很是敬畏,称他为王先生而不敢直呼其名,王振总是刻意讨好朱祁镇,因为他知道朱祁镇就是以后的天下之主,朱祁镇即位朝政为其祖母张太皇太后和三杨共同辅佐,此时王振为人十分低调,可以交好三杨,连三杨都说没想到太监中还有这样的好人,只有太皇太后张氏对王振怀有戒心,张氏历经靖难之役、明仁宗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熙的储君之争,又在宣德年间经历过汉王叛乱,政治经验丰富,看得出王振只是隐忍,自己死后必定会权倾朝野,数次要杀王振,在朱祁镇和众大臣的求情下得以保全。

张太皇太后

明面上王振极力讨好三杨和逢应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暗地里积蓄力量,终于等到了正统七年,张太皇太后去世,三杨中杨荣病逝,杨士奇因子获罪入狱称病不出,杨博尚在朝孤掌难鸣,王振自此权倾朝野,并把太祖朱元璋所立宦官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禁牌毁了,并让他的侄子专管锦衣卫,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都为他所把控,从此大权独揽,横行霸道,百官稍有不顺意的就妄加迫害,大祸临头。卖官鬻爵,搜刮百姓搞得民不聊生。

在外瓦剌日渐强大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瓦剌是元明时期对西部蒙古的称呼,也称为卫拉特蒙古,主要以森林中的蒙古人为主,最早成吉思汗征服了草原上帐篷的百姓,派长子术赤北上征服森林中的百姓,并与他们世代通婚,世联戚贵,权势显贵,元朝时期逐渐南下定于阿尔泰山地区,随着朱元璋的崛起北伐,大元残余势力逃往漠北,而此时的瓦剌早已崛起和北迁元朝的势力(明政府称之为鞑靼)分庭抗衡,明成祖朱棣时期对鞑靼和瓦剌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采取的是保持双方实力均衡,进而大明从中获利。

随着朱棣去世,这种平衡被打破,明宣宗朱瞻基缺乏祖父的朱棣的战略眼光,对瓦剌的崛起视而不见,到了宣德九瓦剌首领脱欢杀死鞑靼首领阿鲁台,瓦剌再度统一蒙古高原,但是蒙古有个传统就是只有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子孙才能统治蒙古,而脱欢并不是黄金家族的后裔无此等号召力,于是他立黄金家族的脱脱不花为大汗,稳定了局势,政权实际的掌权者是脱欢,脱欢被立为太师掌握蒙古大权,1439年也先继承了父亲的太师之位,

也先

也先比其父亲更深谋远虑,雄才大略,少年是辅助辅助其父亲数次打败东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分封诸弟和诸子,阿尔泰山以西地区分给三个儿子,今天新疆大部分归儿子察合台所统治,奈曼和西辽分封给了窝阔台,因为窝阔台继承大统所以封地最小,察合台汗国后期分裂为西察合台汗国和东察合台汗国)的歪思汗,整合了漠西地区的蒙古势力,

向南控制了哈密和沙洲卫,这些地区是明朝通入西域的关口,向东征服了朵颜三卫,朵颜三卫(早年成吉思汗分封他的四个弟在大兴安岭以东地区,朵颜三卫为铁木真幼弟的封地,其后代辽王阿扎什礼降明,这边土地被明朝设立三个卫所),也先又向东北进发控制了女真地区,此时的瓦剌控制了西到哈密,东到女真北到也叶塞河,南到长城的广大地区,也先要入主中原,再度复兴大元王朝。

此时,明朝中的有见识的人看到了北方也先的威胁,要求整顿军队,加强北方的防务,以应对也先的威胁。到正统时期朱元璋设立的军屯遭到破坏,军士的屯田被亲王和将领吞并成为他们的私田,士兵被迫去替他们种田,使得士兵大量逃亡,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

此时的也先趁着纳贡为名向明朝索要钱财,瓦剌纳贡的人由永乐的五十人到了正统时期的两千人,明朝为了显示自己是天朝上国,每次对瓦剌使者的赏赐都非常丰厚,每年在大同地区,贡使的赏赐就高达三十万两,而这次瓦剌派了两千人称自己派了三千人,而且进行的贸易的马都是劣等马,明朝按照实来的人数进行赏赐,又按实际马的价格削减了马的价格,使得也先勃然大怒,于是借口明朝使者曾答应瓦剌将会嫁公主给瓦剌,这次贡马是聘礼,而明朝却失信于瓦剌,于是也先在正统十四年七月,率领四路兵马从辽东、宣府、大同、甘州(今甘肃张掖)大举进攻。

前线的告急文书不断传到北京,王振极力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自己也好建功立业。当时正值夏末初秋,军用粮草及至各类战备物资,均难以筹齐,朝中大臣也力谏朱祁镇慎行。但朱祁镇偏信王振,不听劝谏,决意亲征,并且令王振负责一切军政事务,随军的文武大臣却不得干预。他们在几天之间,仓促拼凑了五十万大军,在各类后续物资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仓促上路。由于毫无计划,组织不当,大军忽而北、忽而南,加上连日风雨,部队还未到大同,就因病饿而死伤多人。明军士兵士气低落。八月初一日,明军到达大同,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误以为他们是被明天子的威严震慑而退的,不顾随行大臣的上疏请回的呼声,执意要求军队继续北进。而当他听到先头部队惨败的消息后,便又惊惶失措,决定班师。

大同附近的蔚州是王振的老家,为了能让部队退兵时经过他的家乡,以显示自己伴驾天子的威风,王振就想让部队从紫荆关撤退。退兵走了四十多里路,王振又怕大军一路军马士卒踏坏其家乡田园的庄稼,又命全军原路折回,重走来时的老路。随行的官员告诉他,此去离紫荆关只有四十多里,入了关就安全了,但王振执意不听。当退兵到宣府时,被大批瓦剌骑兵追袭,后卫部队全军覆没。

八月十三日,朱祁镇一行狼狈逃到土木堡,此地距怀来城仅二十里,随行的官员力主迅速入怀来城以求脱险,但王振因其千余辆辎重车未到,执意原地等候。兵部尚书邝野一再上疏要朱祁镇轻驾快速入(居庸)关,并组织精锐部队断后,都被王振阻止不报。最后他闯驾力请,却被恼羞成怒的王振派人硬推了出去。等到第二天,朱祁镇想再行进时,土木堡已被瓦剌军团团围住。

土木堡地高无水,明军被困,人马饥渴不堪。也先攻打明军一夜未果,便假装撤兵,王振赶快下令军士移营取水。行至途中,瓦剌伏兵四起,明军大乱。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大学士曹鼐、张益,驸马都尉井源等数百文武臣僚壮烈殉国。朱祁镇与亲兵骑马突围不成,束手就擒。明军五十万大军,死伤过半,二十万骡马和大批辎重尽为也先所获。朱祁镇被俘后,

满腔愤怒的护卫大将军樊忠激愤不已,把一腔怒火集中在这次变故的罪魁祸首王振身上,大喝道:“我为天下诛此贼!”用铁棰将王振击死,恶宦算是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此次战役,历史上称为“土木之变”或“土木堡之变”。

0 阅读:54
评论列表
  • Ban
    2022-02-11 11:02

    大明战神

拓跋腾

简介:主要写作 元明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