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授衔,非常公正,尤其是十大元帅、十大大将的评选,堪称完美,在这当中,我们也要清楚元帅和大将是有很大区别的:元帅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这是属于国家层级的荣耀,不仅仅只是指军事人才了;大将全称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这侧重的是军事范畴的军衔;因此,能够评上元帅的,一定是有独特杰出的贡献,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是下面任何大将都难以比肩的。
在我们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军事斗争绝不仅仅单纯只是打仗,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后勤、协调关系、兵员征集、人员调度等等各方面,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组织工程。如果单纯论军事人才,我党实在太多了,彭、林、粟、刘、陈这五虎上将,甚至上将级别的邓华、韩先楚、陈士榘、黄永胜其实也具备大兵团指挥能力,只要给一点点机会,他们就能在打仗上玩出点新花样。可以说,在我党,军事将领可替换性比较强,比如:四野八纵的黄永胜非常能打仗,也是说换就换,替换成段苏权;又比如许世友在打完济南战役以后,与粟裕发生一些争议,后面在更大的淮海战役再也没有登场。就算是淮海战役,没有粟裕,换刘帅统筹指挥,虽然中间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也必然能取胜。
因此,元帅的评选其实不能只考虑战功,因为元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如果单纯只是军事将领,只在军事上有所贡献,是断不可能评为元帅的。粟裕在战功上确实是元帅,但是其他任何一方面很难成为元帅,最终,粟裕能够以战功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大将,是恰如其分的。
我们来看看十大元帅每个人的独特亮点,他们一共分为6类,他们这些亮点完全能够镇住所有大将。
一、独一档的存在:朱老总
朱老总点燃了“革命火种”,并且带着这些“火种”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师,这才有了后面的雄伟的井冈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元帅。
二、革命军队的创建人:贺龙、彭老总、徐帅
贺龙、彭老总、徐帅这三个人其实都拉起了自己的队伍:贺龙亲自建立起成规模的革命武装,担任过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彭老总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有着自己的部队;徐帅在四方面军也有大量自己的人,可以说军中将领有不少是徐帅带出来的。他们三个人在一定程度算是革命军队的“股东”,把自己拉起队伍充实进革命军队。
三、绝对最早核心主力团团长:林总
其实,最开始朱毛井冈山汇合以后,军事将领奇缺,毛主席基本无将可用,就王尔琢和林总两个人,后面王尔琢意外牺牲,真正能打的就只剩下林总一个人了。于是,林总成为毛主席旗下唯一可以任用的军事人才,是我军最早核心主力团28团的团长。
四、军事参谋人才:刘帅和聂荣臻
刘帅和聂荣臻是我党难得的参谋型人才。刘帅的军事专业理论非常扎实,他曾经担任过四次总参谋长,新中国成立以后,首选的总参谋长是刘帅,但刘帅想要推动军事院校的建设,婉拒了。其后才是第二人选聂帅,聂帅作为代总参谋长,主要负责解放军的整编、改造和机动的指挥,积极推动了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
五、军政全才:罗荣桓与陈毅
罗荣桓的军政能力毋庸置疑,我们能想一想没有罗帅的四野吗?其实,换另外一个军事名将替代林总到四野,或许四野仍旧还是四野,但没有罗帅,四野肯定发展不成百万大军。
陈毅也是军政双优,只是在军事能力上确实不如粟裕。粟裕亲口说过:没有陈毅到新四军去领导他们,他们恐怕撑不到抗战结束的那天。因此,如果没有陈毅,三野的治军水平要大打折扣,组织建设也要大打折扣,统筹调度更要大打折扣。
六、处理危机的福帅:叶剑英
叶帅几乎每一次危机都能兜底,可以发挥“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关键角色。江西苏区,草地分兵,76年等重要关头,都是我党我军甚至国家的重大发展选择,但每一次危机,叶帅都进行了妥善的选择或者处理。尤其在粉碎四人帮集团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使党、国家和军队化险为夷。
综上所述,十大元帅个个都独当一面,他们都是国家砥柱,将他们评选为十大元帅,是非常公正的,也是为人所信服的。我们网友很多时候都在热烈讨论,谁或许可以往元帅位置靠一靠,其实都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任何一个大将对元帅都是发自内心的认可。
想多了,没有林绝对没有后来的四野,罗功劳很大,但是林才是四野无可代替的定海神针
新中国第一任总参谋长是徐向前!不知道就不要乱说,聂是第一副总参谋长,粟裕是第二副总参谋长,但是粟裕负责总参日常工作
不管军衔是军队名号还是国家名号,只要是在1955年被赋予军衔的,全部都称之为开国将领(大到元帅小到少尉他们都是开国元勋之一)
十大元帅都有真本事。
肯定能。行政级别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