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团练”与正规陆军硬刚,那真是弱鸡对老鹰

桌子看文化 2024-03-25 02:05:49

民国四川史上的驱逐刘存厚之战之三

被川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刘湘任命为长江南岸东线总指挥的李树勋,手里可调动的兵力有三个支队、步兵十九个营,共约一万五千余人,其实力超过了大清朝时陆军第十七镇的兵力,民国初年核定的一个甲级师的编制,人枪数也不过一万四千人枪。李树勋是志得意满,在刘湘部,心中有点舍我其谁的感觉,真有点漂起来了。

李树勋手握重兵,他的对手是滇军名将黄毓成,黔军名将王文华。这两个战将独挡一面,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时,李树勋还是个无名小卒。从经历、声望上就差了一大截。不过,李树勋与黄毓成的滇军、王文华的黔军都交过手。他打掉了黄毓成四个营、王文华两个团。在他的心目中,这两个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还真没有吃过这两个名将的亏。从心里还真有点看不起那两个滇黔“名将”。

大战将即,李树勋虽然不怵两个强劲的对手,但在战术上,还是要小心应对。对方的实力不算太强,在火力配置上,李树勋足可以碾压对方。但对方有一万六千兵力,集中突破一点,不是不可能。李树勋不想给对手这个机会。兵败如山倒的道理,久经战阵的李树勋且能不明白。

于是,三个支队的兵力调动,他进行了一番“骚”操作。调兵方案上报刘湘,刘湘的首辅张斯可看了,认为人没选错,李树勋完全可以独挡一面。

“这个李樾森(李树勋字樾森),杨子惠(杨森字子惠)那一套用兵诡道,到是学到手了。浦澄,让李樾森放手干,东线不用操太多的心了。”

可此时傅常,发来了紧急情报。川军第五师参谋处长傅常,给刘湘的有关在重庆南岸滇黔军的情报,漏掉了一个重要细节。在重庆南岸的滇黔军人枪数,编制,弹药基数都没有错。但滇黔军占据了铜元局,利用铜元局储备的原材料,已开始进行弹药生产。

铜元局,是用四川“川汉铁路公司”用集资银两修建的。这是四川川汉铁路公司在川内唯一的硕果仅存的实业。铜元局,即是冲铜元的。大清朝白银、银元是主币,而铜元是辅币,铜元开始是当十文、当二十文、当五十文,后来当一百文、二百文的都出来了。所谓“文”即铜质小钱,相当于分币,就是外圆内方那种在大清、民国时期流通的金属分币。冲铜元,也就是铸币,当然利润大大的。川汉铁路公司是想通过铸币所得利润,用来建川汉铁路之用。进口的都是德国设备。有了机器生产,逐步开始造子弹、炮弹。火药、引信、铜材等,材料全是进口。现在是一家大型兵工厂,还是干的老行当,造子弹、炮弹。

北洋军撤出重庆南岸时,卷走了已造好的成品,但原材料没动。滇军得此一个现代化的弹药厂,不生产,他傻呀?

情报转到李树勋那里,他并不惊慌。不就是弹药基数多了点嘛,我让你生产不成,不就行了。刘镛支队有一大帮惯匪出身的老兵油子,他们去干这个事不就成了。

刘镛支队的五个营是招安土匪改编的。多次战斗后,减员很大。为了不至于撤编这几个营,陆续对这几个营补充民团兵。为了不在士兵间产生大的冲突,各营把惯匪们集中编成一个探子连(相当于侦察连),专干侦察偷营劫寨的活,这也是惯匪们最擅长最喜欢干的活。刘镛支队渡江到达巴县的长江南岸,李树勋命令刘镛,立刻把这五个惯匪连派出去。全部配驳壳枪,十二人一队,穿便衣乘过路的商船沿江东下,在南岸下游的唐家沱一带上岸,逆袭在重庆南岸的滇黔军。重点是袭击铜元局,炸毁成品弹药,原材料,但不得破坏机器。

云南王唐继尧急不可待,命令黄毓成、王文华立即发动长江南岸的东线战役,其目的是占领巴县、江津、合江,打通进攻泸州的通道。于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一日,向巴县的三百梯、李家沱发起了进攻。同时,在川滇交界处的雪山关、在叙府(宜宾)的川滇交界处,滇军也开始了进攻。所谓的护法战争在四川的第二次战争开始了。

巴县一品场的三百梯天险,是从贵州松坎入川,进入綦江县的黔军一个旅。贵州督军刘显世,这个在大清朝时,在贵州兴义为大清朝办“团练”的前清地方实力派官员,为了能在四川这坨肥肉上分一杯羹,也是拼了。从兴义地方民团抽出三、四千人,拼凑了这样一个旅。这个旅的装备确实不敢恭维,前清老枪占了大部分,什么“二人抬”,独子,九响枪什么的,从日本进口的仿德式1988算好枪。最亮眼的装备是五挺机枪,四门法式迫击炮,二门日式七五山炮。

一个月前,黔军、四川靖国军石青阳的部队,与北洋军,在此大战多日。虽然最后攻下了三百梯,但死伤惨重。在三百梯山脚下,一片片新坟,还未长出青草,在风景秀丽的三百梯山下,确实有点大杀风景!当黔军士兵踩着成片同僚的坟头,心中不知有何感想!士兵们被驱赶着,又开始了攻击三百梯。

守卫三百梯的,是刘湘部李干支队的一个七百余人的营。主官是速成军官学堂炮兵科毕业的余龙。与李干、李树勋、刘镛、潘文华都是同一个反清团体的兄弟。余龙还是这个团体的组织者之一。经历多年战阵的余龙,对这些穿着黑布军装,拿着老式步枪的贵州山的土兵,从心里就看不起。

贵州兵也要打点气势出来。那个团练出身、打仗有点脑残的旅长,下令五挺机枪向三百梯的川军阵地扫射,四门迫击炮也向川军阵地开炮。上一次大战,三百梯茂密的植被,被炮弹、枪弹,遭踏得残破不堪,一个月的时间,又正值冬季,植被未能恢复。在上山大路两旁的川军阵地,用三百梯山上的树木,在战壕上加了盖,覆上泥土,撒点树叶松枝什么的,很难判定川军阵地的准确位置。黔军的枪炮一阵乱打,难以伤到川军士兵。

那些老兵油子,躲在战壕里,用德式1898式步枪打靶。这些在大清朝末年入伍的川北老兵,用这种一战、二战德国步兵都在用当时最先进的步枪,打那些贵州团练兵轻松自如。枪声并不密集,但那些贵州兵刚到山脚下,东一个,西一个的饮弹倒下。黔军指挥官当然不在乎士兵的死伤。据枪声,判定对方不过是一个前哨排,立即驱动一个营的步兵,投入进攻,想一举拿下三百梯门户。

余龙当然不能惯着黔军,命令炮连,打掉对方迫击炮,重机枪。炮科出身的余龙亲自调炮,一击命中,接下来一阵齐射,黔军的迫击炮,机枪,成了一地零件状态。川军阵地上的三挺水冷机枪响起,六零迫击炮落在黔军士兵群中,黔军士兵一片片的倒下。黔军士兵转身就跑。川军的机枪、步枪追着打。一个营,逃脱的不过几十人。

黔军旅长,当然不会罢休,他的首先任务就是占领三百梯,打通从綦江县到重庆南岸的后勤通道。他事前也是搞了一下侦察的。三百梯,一品场是进不去,抓个过路的行商之类的来问一下,还是多少知道一些。知道守备的川军是一个营。一个营,在他的认知里,不过三、四百人枪,他是三千多人枪,十个人打一个人,还怕打不过?

古人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说的就是封闭落后的贵州。兴义山区的地方团练出身的旅长,可能还没有搞明白火力与人力的关系。按理,刚才那一幕,他应当有所明白。不过,打破固有思维,哪有那么容易。下一步的动作,居然驱动一个团的兵力,两个营从两翼攻击,中间加强了一个营。黔军展开,黑呼呼的一大片,还真有点气势。

余龙看出对方还懂点战术,两翼包抄,也不算新鲜。余龙早有准备。两翼各放了一个连,工事还真看不出。不过,对方怎么没有火力掩护,是没有了,还是留有后手?一个旅,怎么也有两个迫击炮连,一个山炮连,难道也想来个后发制人?余龙手里有货,心中不慌,下令各连,黔军一旦进入射程,机枪、步枪火力全开。六零迫击炮、八一迫击炮、二门七五山炮,压制对方重火力。

余龙心里其实也挺“悬”的。他这个混成营到是有七百余人,除了炮兵、辎重、工兵外,步兵连也只有三个,三个连全顶上去了,后备的只有一个工兵连。工兵连在川军中除了修桥补路筑工事外,基本上就是一支没有机枪的步兵,属于补充兵一类,难以独挡一面。说白了,如果黔军将领聪明一点,来个迂回什么的,他还真没有兵可派了。支队的支援部队已派出,也是一个营,能否及时到达,这是他最担心的。

黔军撒鸭子式的进攻,确实没有章法,不懂得“散兵线”的应用,这还真是一支“前清”的绿营兵!步枪、机枪正好展开火力。黔军士兵一排排的倒下,就像割韭草一样,这种打法,这一团人怕是不经打啊!

黔军果然留有后手。黔军还有一种大杀器—二人抬,即“抬枪”。这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从西方传入的老枪,也是帮大清朝镇压太平天国“洋枪队”的用枪。这种枪,清朝末年建的成都兵工厂开始生产,民国初年仍然有少量生产。二人抬,枪管很长,子弹直径是11.43毫米,算大口径枪了。因此,射程比步枪、机枪更远,毁伤力更大。

黔军的抬枪队,以十支枪为一队,首先对各处机枪巢攻击,一次齐射十枚弹头,专攻一处,效果明显,各连的机枪纷纷哑火。余龙一看,这还得了,下令各连六零迫击炮,专打抬枪队。炮科出身的余龙,训练的炮兵没有弱鸡,一阵迫击炮反击,那些抬枪队,被炸得支离破碎,枪支,人体残肢在空中飞舞。川军的机枪,又欢叫起来。黔军旅长也是够拼的,命令唯二的二门七五山炮,反击川军迫击炮阵地。

余龙等的就是这一刻,他也有两门七五山炮。对方炮击不到三发,川军的炮弹就落在黔军的炮位上,一阵焰火过后,黔军的两门炮,变成了零件状态。

这场仗,没有悬念了,人力,必定拼不过火力!川军火力全开,这一次黔军的团进攻,又开始撒鸭子式转身逃跑了。川军用火力追杀,一直到射程外才停火。看到眼前黔军尸横遍野,余龙下令追!川军士兵跳出战壕,一路追杀下去。直到追杀到广兴场才停止。

余龙下令追杀黔军,其目的是想缴获一批黔军的武器装备,收拢起来一看,全是前清老枪,这些老古董,在川军中的边远地区的“汉军营”,即由大清巡防营改编的地方治安部队才有,正规陆军没人愿意用。与“穷鬼”打仗,只有亏的。好在这些老枪还可以变点钱,卖给大户人家看家护院壮胆,一些地方民团、甚至卖给土匪也算是销路。余龙想从中得点补充,看来是一场空了。

支队长李干亲自带一个支援营,已到达一品场。余龙与李干见面后才知道,还有一个营,从江津的仁沱场,绕道贾市场,包抄杜市场,截断黔军后路,看来,李树勋要在此干一票大买卖。这个方向,由李干指挥。尽量全歼这个黔军旅,至少要重创追出川境。

在巴县长江南岸的李家沱、土桥一带,李树勋指挥李干支队另外三个营,正与黄毓成的滇军、王文华的黔军激战。黄毓成在李家沱、土桥确实想突破一点,集中了上万兵力。李树勋早有准备。黄毓成这一脚踢到了钢板上。

此文是写“护法战争在四川”第二阶段,实际是驱逐刘存厚之战。有对民国初年四川军阀混战感兴趣的读者,请点“关注”,可以看到四川军阀混战的系列文章。

0 阅读:3

桌子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