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派的经典《温病条辨》中留下了个治疗湿温的经典方剂——三仁汤。
三仁汤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功,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把三仁汤作为治疗湿温的首剂,后世的医家也多把三仁汤作为临床常用方剂。
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人们贪凉饮冷,啤酒烧烤,空调冰镇西瓜,都是导致体内寒湿的根源,有些郁而化热,有些辛辣刺激,总之现代人的舌苔很少有那种所谓的淡红舌、薄白苔,更多的是一些白腻苔或者黄腻苔。
舌苔是胃气所生,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薄薄的一层覆盖于舌面三分之二,且厚薄均匀。
舌苔偏厚的原因大概就是夏季暑湿过盛,脾胃运化失司,或者素体就比较虚弱,脾胃运化无力,反生湿痰;尤其现代人的各种不良饮食和作息习惯,导致湿浊横生。
湿浊反应在舌面,影响的却是五脏六腑全身各处,如湿浊上聚于头,可出现头重如裹;湿浊聚于胸腹,可出现胸闷、呼吸不畅等;
湿浊聚于腹部则腹满不能食、恶心呕吐等;湿浊聚于肌肤,则身体困重,甚或发热,出现脂肪瘤的可能性也更大。
总之,湿浊之气,无论内生或者外界侵袭,终究都会导致脾胃升降失调,脾为阴,胃为阳,脾主升,胃主降,升清降浊作用受到影响自然百病丛生。
且湿性粘滞,经久不愈,可影响全身各处,治疗的时候需要以轻清之品来开上焦、理中焦、泄下焦,排除湿邪。
三仁汤使用杏仁、白蔻仁、薏苡仁三味药,肺主一身之气,给予杏仁疏通上焦开宣肺气,白蔻仁芳香苦辛,调理中焦脾胃,薏苡仁甘淡健脾渗湿,疏导下焦,给湿邪以通路,
配以半夏、厚朴苦温除湿,通草、滑石、淡竹叶清热利湿,所以全方做到了宣上、畅中、利下,祛除湿邪的目的。
湿邪为患,如果患者有高热,这种就是湿温,西药退热后出大汗,使得体温可以暂时下降,但过后体温仍然升高。
还有一些患者不知道口渴,甚至有一些口苦、口中发黏,自诉嘴里没味道,纳食差恶心等。这个时候都需要想办法把患者的湿邪排出去。
吴鞠通在三仁汤服法中指出:“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甘澜水,一作甘烂水,也称劳水。
甘澜水做法,指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虽然我们现在还理解不了古人的做法,包括化学检验也解释不了这种情况,但我相信古人的智慧,不会做无用之事。
个人猜测大概可能是为了增加水的活性,中医常用意来解释,这种水应该就是活水。
治疗热病,喝药的时候有个小技巧,就是不要太烫,出汗的时候最好盖一下,当然要忌口,但是也不用发汗太过,中医不赞成发热的时候用冰袋冷敷。
另外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可以多次服药,也可以少量频服。
每天观察舌苔变化,病邪退却可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