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一工人在家意外发现贺龙亲笔信,老母亲:请你交给人民政府

纵横话史 2024-03-29 10:25:01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所谓“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即便你我天各一方,也能用忠心,诚信,架起彼此之间的桥梁。

对于谢翠兰来说,终其一生,都在因为一封信,信守着丈夫生前的承诺。

1987年,谢翠兰已经八十七岁了,越来越支撑不起来的身体,渐渐困难的呼吸,用她的话说“今晚上脱了的鞋,明早上还能不能穿的上都不一定了”。

八十七年的人生,谢翠兰没什么遗憾,但她怕有遗憾。

于是那日清晨,儿子胡大志前来看望她的时候,她把守了大半生的秘密,说予了儿子。

颤颤巍巍的从香炉里抠出来一个小盒子,又哆哆嗦嗦打开,从里面拿出来一小卷纸,展开来,便是一封信。

网络配图

“这个你拿好,这是当年革命时期,贺元帅早些时候写给你父亲的信,切记,谁都不要给看,直接交给人民政府,千万记住了”,谢翠兰殷切的握着儿子的手嘱咐着。

胡大志还没缓过神,贺元帅竟然会给父亲写信?为何母亲如此保密?又如何交予政府呢?

父亲的革命事业

胡大志的父亲,谢翠兰的丈夫,胡仲毓,与贺元帅的相遇,还要追溯到早期的革命。

胡仲毓参加革命,相对较早,1919年,在革命人士的带领下,开始组织学生联合会,因为与包东山等同学组织停课运动,被迫开除学校。

可这没有熄灭胡仲毓等人革命的热情,反而让革命的号角吹的越来越响。

1921年,任教于抚远小学,在这期间,胡仲毓依然坚定着自己革命的信念,抓住一切机会,宣传革命思想,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以及家长对他的支持,校方却觉大事不妙。

虽然又一次遭到校方的开除,但对胡仲毓来说,宣传革命才是目的。

胡仲毓

1925年,为了进一步实现革命理想,胡仲毓与好友包东山决定前往湖南,这片红色圣地。

不负所愿,这湖南这片革命烈火正在灼灼燃烧的土地上,胡仲毓认识了更多的革命友人,尤其认识了他的贵人,贺锦斋。

贺锦斋正是贺元帅的胞弟,因此,便认识了当时正在湖南阮玲,澧州等地,担任护国民军总指挥的贺龙。

适逢贺龙正在招兵买马,经贺锦斋的引荐,胡仲毓与包东山等人,一同加入了贺龙的队伍。

贺锦斋-湘鄂边革命武装创建人

不但距离革命理想越来越近,在这期间,胡仲毓还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从事革命情报工作的时候,双方的联络点,设在了一家客栈,而且这家客栈老板的女儿,正是文章开头所说的,谢翠兰。

在那个年代,她们是少有的自由恋爱,更是少有的两情相悦。

客栈中多次接头任务中,这位不拘小节的老板家的女儿,与这位谈吐不凡的英年才俊,互生情愫。

恰好谢翠兰的父亲是个极宠女儿的,只要女儿喜欢,自己也十分看好这个有志青年,与时任胡仲毓上司的贺锦斋一提,二人一拍即合。

贺锦斋说与胡仲毓,更是不胜欣喜,没有一丝的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很快二人在谢翠兰父亲与贺锦斋的操持下,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只是在胡仲毓看来,对谢翠兰的感情是真的,对革命的感情也是真的,但对于革命,是为了天下百姓,堂堂七尺男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又岂能安于儿女情长。

婚后没多久,胡仲毓便又投身到革命事业汇中,同年6月,便追随贺龙部队开始了南征北战的革命征程。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1日,见证了革命历史重要时刻的南昌起义,胡仲毓参与其中。

后继续追随贺龙部队,于湖北洪湖地区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第四军,胡仲毓在其中任职一师一团的团长。

1929年,经过党组织的战略部署,需要扩大新的革命根据地,贺龙认为黔东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且革命阻碍较弱,当地的人民革命意识强烈,适合作为革命根据地。

贺龙

黔东地区,胡仲毓熟悉,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契机,终于与分别的三年的妻子谢翠兰,再次相见。

胡仲毓懂妻子独守空房的苦,妻子也知道丈夫本就非池中之物,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自己当初喜欢他,也正是这一点,如今这样的生活,谢翠兰心甘情愿。

在家中的日子,胡仲毓尽可能的多弥补妻子,只不过依然不能松懈的就是这次回来肩负的任务。

革命活动渐渐展开,胡仲毓家中就成了秘密活动的联络点,每次革命人士们来到家中商议要事,谢翠兰都听从丈夫安排,前往门口看守,一旦有异常,就以咳嗽为信号。

谢翠兰并不知道丈夫与那些友人在谈论什么,但只要是丈夫安排,她都照做。

一封信的承诺

随着全国各地革命形势越来越激烈,胡仲毓与一众革命人士的地下情报工作也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只是一封来非同寻常的来信,打破了这一切。

胡仲毓与谢翠兰刚刚吃过晚饭,便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为安全起见,还是谢翠兰前去看门。

对方是陌生人,只问是否是胡仲毓家,既然是单线接头,那必然是党组织重要文件。

胡仲毓立刻起身,接过信件,送信人没有过多的话,转头就消失在了夜色中。

这封信,胡仲毓也没有想到,如此的沉甸甸。

信件的落款,贺云卿三个字,就足以说明了这封信的重量。

昏暗的光线下,一笔一划,胡仲毓都感受到肩上的重任,原来,贺龙是要到湘鄂地区组织建设革命根据地。

经过上级指使,周总理希望胡仲毓联合包东山以及李光庭等人,肩负起壮大革命队伍的重任,迎接马上到来的红六军,红七军。

对自己委以如此重任,胡仲毓片刻不敢耽搁,连夜召集包东山,李光庭。

这封信,作为贺龙的亲笔信,成了胡仲毓的珍藏。

1935年,胡仲毓的身份,遭到当地敌对实力的怀疑,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行踪时刻都在他人的监视之下。

自觉情况不不妙的胡仲毓,提前交代了妻子谢翠兰。

让她一定守护好信件,一旦自己遭遇不测,搜遍自己全身,哪怕是剖开身体,都要找到这封信,然后藏好,不要对任何人说,家人也不可以,有朝一日,革命胜利,上交国家。

面对这样的嘱托,谢翠兰心中多了一份忐忑,或许在她心中,也早就做好了失去丈夫的准备。

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如此之快。

1936年9月18日,丈夫出去之后,就再也没回来。

当村里人来跑来告诉谢翠兰,胡仲毓被杀害了的时候,仿佛天塌了一般。

此时,在谢翠兰的脑海中,都是丈夫之前的嘱托,原来丈夫也早就预想到了自己的结局。

狂奔到丈夫遇害的地方,来不及痛苦,迅速的搜集着丈夫的全身,感受这那最后的一点余温,谢翠兰撕心裂肺的哭着,手颤抖着,却没有停下来,直到在内衣隐藏的兜里,摸到了那封信。

磕了三个头,藏起那封信,这一藏就是五十一年。

上交政府

失去丈夫的谢翠兰,带着是个孩子,艰难过活。

一面要生存,一面要逃离敌人的追捕,因为丈夫身份的暴露,谢翠兰以及孩子,也成了敌人逐步的对象。

但不管逃到哪里,谢翠兰从未忘记过丈夫的嘱托,那封信始终带在身边,也从未对任何人说起,四个孩子谁都不知道。

直到1987年,随着谢翠兰的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也如当初丈夫预感到了自己终将不久于世,便开始做好交代了。

听了母亲讲述的故事,儿子胡大志眼含热泪,从未听母亲讲过这些,也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竟是如此伟大的人物。

按照母亲的交代,胡大志将信件送到了政府相关部门鉴定,最终确定,确实是贺龙元帅所写。

如今,这封信短短六十个字的复制件,摆放在雷公山档案馆。

而谢翠兰,也于1989年3月31日,因捐献了贺龙同志的亲笔信,让党史更加的丰富,因此贡献,被授予了荣誉证书。

1994年,胡仲毓也被追人为革命烈士,期家属也受到了革命烈士该有的待遇。

1992年,这位守护了胡仲毓临终所托一生的老人,谢翠兰与世长辞,享年92岁。

这是一个关于一位革命者为国牺牲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一位烈士遗孀,一生坚守承诺的故事。

故事渐行渐远,但革命精神永垂不朽,继承先辈之遗志,壮哉华夏之未来。

参考资料:

佚名·历史不会忘记的先烈――胡仲毓[OL]·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05-01-06

张慧玲·贺龙[OL]·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莫新华·南昌起义黔东南代表人物述评[J]·黔东南日报·2021-06-28·第5版

0 阅读:0

纵横话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