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写不出大气,问题出在“筋”上!多临他的作品,立马气势澎湃

之瑶看过去 2023-09-03 14:04:01

外柔内刚,是书法审美的最高原则。

这种书法最耐看。

这种审美和中国文化紧密相连,比如中庸思想。

这是一种包容思想,书法线条的柔中带刚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审美观,抹不掉的。

很多古代书法家开始都是临一些刚性的字体,比如欧阳询的《九成宫》之类的。

随着审美层次的提高,他会觉得还是柔中带刚的书法线条或者结构好看。

颜体楷书就是柔中带刚书法。

它的美是大气的美,这就是外柔内刚的特点。

很多同学写不出这种美。

问题出在,他看不到线条下隐藏的“筋”,或者根本就不知道筋的存在。

我们临的颜真卿的楷书字帖,和原碑有很大的视觉差别。

字帖上的书法线条是平的,你感受不到筋的存在。

而原碑的书法线条是饱满的,你会感受到有筋的视觉震撼。

启功先生说,透过刀锋看笔锋,反过来也一样。

笔锋也会模拟刀锋的效果。

书法有了视觉震撼,才会大气。平平的书法线条,视觉感就会差很多。

写筋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模拟刀锋。深深地划入石中,而不是平平地涂在表面。

颜体的筋,写不好。你可以通过临另一个人的书法作品来体会。

这个人是褚遂良。

他的书法作品《大字阴符经》,尖锋线条很多。

你可以深深体会筋对书法大气的影响。

写大字敢用细线条,还那么大气。

平拖的细线条是压不住纸的,只有深深刻入纸的筋才有这么大的气势。

筋是怎么写出来的?

我上文多次用“刻”这个字,已经说出了方法。

具体操作就是,竖管直锋,用正锋写。

如锥划石,就是刻。

刻,筋才能出。拖出来的是细线条,不是筋。

筋的力道是胜骨的。

有的同学,写字方折处很多,很骨感。但是因笔画中缺少这种“刻”的功力。

即便方折多,线条也是平的,只是表面有劲,实际线条不饱满。

结果就是不大气。

一定不要以为,字写的大就是大气,笔画粗就是大气。

大气是一种气势,是一种力感。一种震慑力。

推荐临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就是让你感受到细线条(这是筋)的气势。

具有这基础才能出大作品,写大字,写出大气势。

米芾讥讽有些写在岩壁上的大字,如蒸饼。

其实就是讥讽这些字里无筋,光是个大而已,无大字的气势。

结束语

学书法,要学会不停地换人临。

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比如你要学颜体的筋,琢磨不透。这时你可以,换人临。

比如临褚遂良的作品,正锋细线条很多,筋容易看出来。

你再回过头临颜体的楷书,就会不自觉地把写筋的笔法,用在颜体上。

笔画饱满了,外柔内刚,大气就写出来了。

笔画平平,外柔内无筋的力道,即便字写得很大,也是轻飘飘的,毫无沉重感,大气也就写不出来了。

本文原创节选自公众号:毛笔书法

原创作者:墨虫

3 阅读:140

之瑶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