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联夜袭阳堡后,收到母亲的来信:风扫地,月作灯,借屋躲雨

求知问 2024-02-13 07:54:01

1937年10月19日夜,年仅22岁的八路军129师第385旅第769团团长,干净利索地袭击了阳明堡日军机场。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击毁日机24架,毙伤日军警卫部队100余人。

八路军高兴,当地老百姓高兴,全中国人民听了都高兴。一开始,国民党不相信八路军能打掉日军的飞机,还派了一架飞机到阳明堡机场上空察看了一圈,看到了那一堆堆飞机残骸,才最后确认,八路军的确是成功地袭击了日军机场。

在忻口前线指挥作战的国军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忻口战役总指挥卫立煌向周恩来副主席发贺电致谢;蒋介石也给八路军发来了嘉奖令,给769团发奖金;国民党的报纸也进行了报道。

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也传到了陈锡联的家乡。时隔不久,陈锡联意外地收到了由八路军总部转给他的一封信。

这封信是他母亲找一位识文断字的秀才代笔写的。信中说,自他离开家乡后,母亲非常想念他。她从报纸上看到了阳明堡战斗胜利的报道,报道中提到“团长陈锡联”的名字,问这个“陈锡联”是不是他?

因为他母亲听人说,他的儿子在部队中当了官,正带着队伍与日本人打仗。

信中说,母亲生活非常苦,其中有这么几句文诌诌的话,让他记忆深刻:“……风扫地,月作灯,借屋躲雨,身亦难藏……”.

战争年代,家书抵万金!看了信后,陈锡联的心里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自从31年11月在黄麻战役的战场上,和给红军送饭支援前线的母亲见面后,6年了,终于又得到了母亲的音讯。难过的是,母亲仍然在吃苦受累,过着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他心里感到非常内疚。

但是,考虑到时局动荡不稳,社会环境复杂艰险,在回信中,他没有向母亲说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只是说自己在外面经商,生活还好,待形势安定些后便回去看望。

其实,陈锡联也多虑了,他没有承认自己身份,可是这封信是根据报纸上报道的他大名写给八路军的,而他也收到了,写了回信了。如果能收到回信,她母亲不就很清楚了吗?如果不是她的儿子,她怎么能收到儿子的回信呢?

陈锡联把母亲的这封信一直珍藏在身边。当他思念母亲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看。抗战后期,他奉命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因途中要过几道封锁线,为防止意外,把这封信连同其他一些物品装在一个盒子里,让警卫员埋在屋后一个小山洞内,想等以后再回来取。

可惜的是,两年之后,陈锡联从延安返回来,到小山洞里取东西时,发现山洞进过水,盒子里的东西全都沤烂了,他母亲给他的那封信了也烂了!直到1947年12月,陈锡联率领他的部队到达他家乡附近时,才和他的母亲再次见面。

0 阅读:0

求知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