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浴血抗日十四年(56)武汉会战(8)

子名历史回忆录 2024-06-03 06:40:47

节选自《血战大武汉》

7 月 5日,湖口失守,第18 军奉令反攻湖口,没能成功。

不过,日本海军因中国空军活跃,在长江中的军事行动尚有所顾忌,且铜陵、荻港、香口一线,中方对长江日军保持侧击姿态,其行动受到牵制。

湖口守军撤退当日,日空军猛炸炮台,将其彻底摧毁,湖口要塞不复存在。但是,江中封锁线上我军所布水雷尚有余威,敌舰曾数次试探上驶,触雷被炸者数艘。

于是,日军不敢贸然行事,边派扫雷艇清除航道,边派灵活的小型炮艇从事侦察及袭扰活动。

7月 9日以后,才有大中型军舰通过封锁线西进。

九江失去马当、湖口屏蔽,形势岌岌可危,统帅部发出急电,令第九战区第二兵团张发奎,加紧布防,阻止日军迅速西进。

当时,第九战区判断日军今后的行动可能有二:一是当日军兵力在 5 个师团以上时,将以主力在星子附近登陆,攻取南昌、长沙,或直趋岳阳,以切断粤汉铁路,包围武汉,并以一部兵力在姑塘、九江登陆,进行牵制;

二是当兵力在 3个师团以下时,将以主力在姑塘登陆,一部兵力于九江附近登陆,包围武汉,夺取瑞昌。

但以目前日军在湖口地区集结的兵力看,采取第二种行动的可能性较大。

于是,决定将第一兵团部署于鄱阳湖西岸,以防日军采取第一种行动而向南昌、长沙迂回,并用以策应九江方面的作战;将第二兵团布置于星子、九江至码头镇沿湖西岸、江南岸之线,以对付第二种行动。

各部队重新部署后,立即增修野战工事,并由海军继续布雷 760 枚封锁江面。

张发奎由鄂东进驻九江后,明显有了大战在即的感觉。连日来,水面上日军扫雷艇进进出出,九江附近的汉奸、日本情报人员频繁出没,空军也对九江及其周围阵地反复侦察,看来,日军就要大规模进攻了。

九江是武汉门户,九江不守,全线影响极大。九江外围江湖险要,对防守有利,但现在既无海军,又无空军支援,江、湖险要反而限制了自己。

而日军水、陆、空齐头并进,沿江岸、湖岸可以随意登陆,我方则需要处处设防,兵力分散,如何阻止敌人登陆?张发奎整天眉头紧锁。

早在 7 月 19 日,日军就向沿江进攻的 3个师团及波田支队下达了进攻九江、夺取前进阵地的作战命令。

入夜,风雨更大了。鄱阳湖面,狂风掠过,掀起阵阵波浪。

风雨的呼啸声、湖水的拍打声,淹没了数十艘正向姑塘扑来的日舰的马达声。三艘运输舰、数十艘登陆艇转眼已进入了距姑塘登陆地千余米处。

23 日零时,波田支队冒雨乘船,在海军 11 战队一部掩护下,潜入鄱阳湖中鞋山附近,企图从姑塘登陆。

这里的守军预 11 师刚发现这一意外敌情,湖中鞋山小岛上日军炮火,扑天盖地向姑塘守军阵地飞来,团团火球映红了姑塘黑漆漆的夜空。接着,日军进至滩头,守军竭力抵抗,击沉日军汽艇多艘。

拂晓后,日军飞机又飞临上空,猛烈轰炸守军阵地,据守滩头的张文美营全部牺牲,波田支队跨过上百具日军尸体,大部登岸。

张发奎得到报告后,立即下令李觉第 70 军增援反攻,该军第128师奉命出发。

1938年7月26日,被日军飞机轰炸的九江城区

敌我双方在猪桥铺、塔顶山一线遭遇,形成对峙状态,日军百余架次的战机在天空盘旋,轰炸扫射。地面上,优势的炮火也把成千上万的炮弹抛向援军。

增援部队被压在公路两侧,头都抬不起来,根本无力反击,地区预备队虽靠近滩头,但兵少力孤、装备又差,几次反击逆袭都被日军打了回去。

尽管张发奎在司令部多次催促,但增援部队就是上不去。

23 日一天激战,滩头已被日军控制,预 11师残部无奈败退九江、星子。

次日,张发奎不惜血本,除总预备队第4军外,能调的部队全都调上了前线。但是,血肉之躯还是没能顶住日军的飞机、大炮,4个主力师损失惨重,反击失败。

得到九江战报的蒋介石,在中午,下令第九战区务必趁登陆之敌立足未稳迅速击灭。

第九战区当即令第二兵团以第70 军和 4 军的 1 个旅于夜间向敌反击,第 3 师从守狮子山的5 个营中抽出 3 个营向西集结,第 4 军主力向九江急进。

24日,敌炮猛烈向九江市内轰击,九江与马厂湖附近均有日军登陆,双方炮战激烈。

两天激战后,第九战区根据战场情况,认为为保守赣北、鄂东主要阵地,不宜再向九江投入兵力而徒增损失,决定放弃九江。

当天,九江对岸的江防要地小池口丢失,长江南岸守军退到星子、牛头山、金官桥、十里山一线。

九江、湖口不仅是长江要冲,也是进入江西和湖北两省的门户。这一带我方本来集结有大军数十万,但却迅速败落,以致日军进到武汉外围我军的主阵地。

张发奎于 25 日 22时10 分下达撤退命令,夜半时分,日军蜂拥进入九江城,双方激烈巷战,一个个建筑进行争夺,街巷之间,遗尸累累。

26日晚,我军因伤亡过重,以致无力拒敌,向九江以南新阵地的第 4军、第 29军团等各部,此后即改由第九集团军吴奇伟指挥,竭力阻止入侵九江的日军南进。

27日7时许,日军完全占据九江,由于预 11 师警戒失误,影响九江战局,第128 师增援不力反自溃散,军事委员会撤销了这两个师的番号,将其部队调归其他部队。

1938年7月26日,日军攻占九江龙开河铁桥

蒋介石还要惩治张发奎,将他调离了前线。不过,陈诚承担了九江失守的责任,他对蒋介石说:

张发奎到职前,九江周围公路已彻底破坏,证明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放弃九江。

兵家胜败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我们打的是持久战,九江虽失守,他指挥部队转入二线阵地逐次抵抗,虽败不乱,符合持久消耗战的原则,不应承担九江失守的责任。

就这样,蒋介石只好让张发奎重回前线,继续担任原职。

就在大别山北麓警讯频传之时,南路也异常紧张。

日军向九江行动时,五战区长官部曾命令徐源泉集团军以一部向合安公路游击,牵制日军,但效果甚微。

日军继续西进。面对强敌,五战区的意图是,在黄梅以东地区,避免作主力决战,而以逐次抵抗,迟滞敌人为目的;

待敌西进至黄梅、广济地区,其后方运输线延长,力量分散之时,再在黄梅、广济一带与敌作决死战斗。

依据这一指导思想,第五战区南线部队在潜山、太湖、宿松等地公路沿线的作战中,并不就一城一地与日军作殊死争夺,而是每遇河流、山丘等地形有利的地带,就摆开一副坚决决战的架势,与一心想靠正面突击迅速前进的、军激烈交战。

等到日军感到必须认真对待,将后续部队前调,重新排兵布阵,准备施展分进合击、迂回侧后的惯伎时,守军即适时撤退,避人西北方向的大别山中,凭借险山隘口,待机侧击。

日军沉浸在每战必克的骄狂之中,对中国军队的这种战法,毫不在意,甚至认定中国军队已被击溃远遁,不敢、也无力再来妨碍其的行动。

第四兵团李品仙部在江北岸的具体部署是:以 68 军刘汝明部守备宿松、黄梅、小池口一带及大金销至双城驿的预备阵地;

以王瓒绪、廖磊、徐源泉等部配置在宿松、太湖、潜山西北方山麓,侧击西进之敌;

第48军控置在广济,构筑预备阵地。

日军第6师团在 7 月下旬,由潜山向太湖方向进攻。此时,第31军已从淮北转移到太湖西侧附近,以主力配置于太湖以西大别山东麓,以一部配置于潜山至太湖、宿松的公路地区。

日军先头部队第11旅团在前进途中,不断遭到第 31 军的有力阻击。经过 3 天的连续作战,日军才冲破黄泥港、新仓、徐家桥防线,占领太湖,而我守军退到霸王庙、紫金山一线。

日军占领太湖后,向西跟踪追击我第31军。此时,第 10 军丁治磐的 41 师进到王家牌楼、仰天岩一带,与日军展开激烈交火,牵制了日军的行动。同时,日军还遭到 31 军强有力的反击。

在太湖以西、大别山以东地区,双方不断增加兵力,逐个山头、逐个村落反复争夺,经 3 昼夜激烈战斗,第31军在杀伤大量日军后,撤向英山地区。太湖以西山区的村庄多成焦土,残垣断壁及林中树干上弹痕累累。

7 月 25日,日海军特别陆战队由 28 艘舰只、70 多架战机护送,在小池口附近准备登陆,海空联合进攻,炮弹如雨点般密集爆炸,阵地附近村庄全被炸成平地。

日军先后 4 次强行登陆,都被刘汝明所部击退。次日,日军攻势更为猛烈,守军伤亡太重,已无法坚守小池口,刘汝明于是下令守军撤向唐家坝、孔垄镇。

日军击退第31军后,乘势向宿松、黄梅进攻,防守宿松城的是第119师 第693 团,兵力薄弱,经过激烈抗击后,于 8月2日放弃。

黃梅守军刘汝明部也在 8 月 4日撤出黄梅城,向广济地区集中。

不过,第31 军也曾集中 131、135、138 师的力量,反攻黃梅。使得日军缩回太湖、黄梅、宿松据点。

日军第 6 师团连续作战,伤亡太大,加上黄梅、广济间河水泛滥阻隔,只好停止前进,在黄梅、太湖地区进行补充整顿。

日军安庆一潜山、黄梅的兵站线约达 200 公里,为了确保这一兵站线,特别是防止大别山方面的攻击,需要从第一线抽出相当数量的兵力。

因此,第 6师团约半个师团的兵力担任兵站沿线的警戒,进攻的兵力明显不足。

交通线是日军的薄弱点。中国军队自然不会放过,反击的矛头首先指向第 6 师团的后方。

7月 26日,统帅部曾发出训令:

“第五战区以 3—5个师的兵力,向潜山阵地迂回攻击,一举击破之,进迫安庆。”

8月 3日,白崇禧亲到第四兵团指挥部召集高级军事会议,决定反攻黄梅,加紧侧击太湖、潜山等日军据点。各军依令行事,但进展不大。

16日,遵照军委会再兴攻势的指示,战区司令部再次下达命令:

右翼兵团李品仙司令,率韦云淞第 31军、廖磊第 44军、覃连芳第 84 军、何知重第 86 军、萧之楚第 26 军、刘膺古第87军和曹福林第 55军共7个军,以大别山南麓为根据地,对长江北岸之敌逐次侧击,以期消灭敌军于右翼港湾错杂之地区。

另以第 7 军反攻太湖,48 军反攻宿松,第 10 军指向潜山。

8月中旬,第 5战区中央兵团总司令廖磊命令第 21 集团军之第 7 军、48 军,各以 1/ 3 的兵力,从大别山东麓各隘口阵地出击,进攻太湖至宿松公路沿线的日军。

大别山腹地的日军运输队 图片来自网络

8 月 26 日,在白崇禧指挥下,江北第 5战区各兵团以小部开始反击当面之敌,巩固进攻出发阵地。

27日,守军越出战壕,分数路扑向江北潜山、太湖、宿松、六安、黄梅等日军阵地,江北千里,一时杀声四起,炮声隆隆。

第 4兵团总司令李品仙接令后,于 29 日命令正在大别山中待机的第 26集团军:以一部确保西北各隘口,主力由现地向西南击敌侧背,截断潜太、怀(安庆)太间敌之后方交通线。

第 26 集团军总司令徐源泉,以所部 3个师的兵力,一部据守各山口,主力分别由潜山西侧向潜山南北地区实施攻击。

其第 199 师一部曾克复潜山北面的余家铺,另一部一度收复潜山城,其他部队也近逼潜太公路沿线,直到8月底,攻击不断。

日军守备部队疲惫不堪,交通路线经常被断绝,甚至几近于瘫痪。潜山、太湖、宿松公路沿线的日军,经第 26集团军与第21 集团军的连续攻击,开始呈现动摇现象。部分守备部队开始撤退,第 21 集团军乘势收复寒湖,次日,收复宿松。

第五战区部队侧击日军第 6师团后方补给线,迫使日军改由长江运输。

第五战区的反击,惊动了江南、江北战场上的日军。烟俊六命令东久迩第 2 军开始进攻,并严令冈村限期拿下瑞昌。

8月27,瑞昌告急,统帅部沉不住气了,将白崇禧指挥的正在进行反击作战的曹福林 55军调往江南,支援瑞昌作战。

当天,东久迩指挥部下开始了攻击,从合肥开出的数万日军,凶猛地扑向大别山战场。

面对日军新锐增援,我军久战疲劳,渐感不支。不久,六安失守,于学忠军团被隔断在杨柳店、独山镇。

接着,霍山沦陷,独山吃紧,潜山、太湖得而复失,第 6师团陆上联络又被打通。随后,大批日军蜂拥投人战场。

不到两天,独山、杨柳、英山、苦竹山相继陷落,江北战局急剧恶化。

此时,白崇禧已失去反击吃掉第 6 师团的战机,摆在他面前的严峻形势是,如何才能堵住潮水般涌来的日军。

形势突变,统帅部也乱了方寸。江北吃紧,只有再把曹福林军调回去。第55军官兵在泥泞的道路上奔波几天,苦不堪言,他们正要渡江,却突接统帅部命令,火速回返江北战区。

但是,白崇禧的反击最后还是失利,日军稻叶师团陆路、水路补给线全部打通,又得到后续力量和长江中日军舰炮的支援,一时更加嚣张,开始对跃出阵地的中国军队发起攻击,小池 等长江沿岸要地,转眼落人日军手中。

1 阅读:5

子名历史回忆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