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翔,字鹏举,1915年生,繁峙县大营镇河南村人。其父张铭传曾是大营南街一个布庄的铺掌。
张凤翔念书不多,只在本村小学读过书,文化不高,但写的字可以,因他在砂河福寿堂杂货铺学徒时练习的。1934年,张参加阎锡山运输队,开始当—名运输兵,1936年在阎防空司令部充当一名少尉副官。1937年七七事变变后,跟随阎到晋西克难坡,1936年省府编练处在秋林时,张便当上了少校科员,1940年在克难坡时又当上了上校参事,1941年就当上少将副处长,1942年阎锡山正式成立山西省军管区司令部,阎兼司令,副司令是商得功报重庆政府备案,张就充任司令部办公室中将主任。以后在1948年商死后,又充任山西省军管区副司令。因此,当时人都说,张是升官最快,掌权最大的,成为三根通天柱之一。所谓通天柱是由省到村都有的干部,一是行政部门,一是组织部门,一是兵役部门。所以其他军政大员非常垂涎。文人薄右丞,武人王靖国等,都想做军管区的领导人,但阎就是靠张而不靠别人。
为什么张会得到阎的信任呢?因为张凤翔脑筋机灵,能见精识怪,善观颜察色,有看形势、识风头、投机钻营的本事。一是阎在会议上讲话时,提出要求,他总是积极想法逢迎,不管主意好坏,能否采用,阎总认为张是积拥护他的好干部;二是张写出的文件,或想出办法,总要亲自找阎面对面的审查。他的办法是先到侍从室打问阎家有人无人,休息了没有,如果说无人,也没休息,他就钻进去,交阎批办。这样日积月累阎就信任张这个青年干部了,而且逐步由信任变为心腹人了。当时人们称张为阎的四大青年之一,而且是四大青年最信任的一个。如1948年蒋介石在南京要选总统,山西省繁峙县的国大代表谢濂要去,阎不让去。阎说你老了,让别人去吧。当时梁化之说,繁峙的代表,鹏举想去,看怎么样。阎一抬头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这样张就充当了繁峙的国大代表。
张凤翔为人好色,常和不三不四的妇女鬼混,这一点阎锡山也很清楚。阎在开会常问凤翔来了没有,如来了就没事,没来了,阎就说,这后生又叫媳门拉住了,右丞你的好好教育他一番。右丞是阎的兵农会主任,张是副主任。
张成为阎的心腹除上述外,还有些对阎的特殊表现:
其一,在未删行政会议上,阎对部队士兵的逃亡,感到非常头痛,想不出一个良好的办法制止。追查逃亡原因,主要是家内妻子的生活困难。阎即提出向与会若干军政人员研讨,让他们提些意见,看怎能解决现在服役战士安心打仗而不逃亡的问题。当时与会人员大眼瞪小眼,都不敢作声,惟独张灵机一动,向阎说,我看搞上个兵农合一吧!阎问叫啥叫兵农合一。张说当兵的家庭生活,叫不当现役的国民兵种地打粮来解决。阎一听,一琢磨很好,这个名词就不错。而且阎对他的按劳分配学说,也要想法实行,就交兵农会议,由薄右丞他们研讨。从此,这个兵农合一,阎就肯定下来,对张这一建议,更进一步称赞起来,对张这个人也更加亲信重视了。
其二、特务头子梁化之在各县搞三自传训(自清、自卫,自治)后,又向阎建议,要在首脑各机关单位也搞三自传训,张风翔本不想搞这个东西,但又抵抗不回去,于是自出心裁地想出一个变相的办法,叫做自白转生。意思就是自己搞淫风贪污受贿以及同进步人士的接触,一齐在书面上坦白出采这叫自白。坦白以后,再不犯前错,彻底忠实于阎锡山,忠实执行自己的工作,这叫转生。张把这个想法交待了阎,即批准张去办理。于是在1947年借省训团地址,由刘杰主任领导,召集起千名干部进行了自白转生,后由张和刘共同交待了阎,阎认为很好,此事才告一段落。梁化之对此,虽不甚同意,也没有办法.在这个问题上阎总认为张年轻能干,很有办法。
其三,是工商编组。阎锡山在上党、临汾、晋中等被我们解放后,部队兵员损失很大,阎的统治地盘在太原城外不过百里,所以那时叫百里圈,而太原城就叫战斗城。因此,当时的农民百姓基本很少了,但阎还要叫张补充兵员,张就想出一个干脆叫工人商人编组出兵的办法。于是由军官区造舆论,以农民之口发动工人商人编组出兵,后从几万工商里边,出了两千来人,补充了一点兵员,阎认为张是一个能干的好干部。
1949年阎离开太原到南京后,张凤翔便与三十军军长戴炳南,阎的侍参张文昭等四、五人,搞所谓加大享受、缩补阳寿,整天厮混、吃喝嫖赌,无所不为,故引起太原群众公愤。遂于太原解放后,1950年2月间被我政府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