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有一妻两妾,妻子自然是王夫人了,妾室则是赵姨娘和周姨娘。周姨娘大概是王夫人的陪房丫头,她用以博贤名塞给贾政为妾的。在书中她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姨娘,不争不抢,像个透明的人,也不曾写到过贾政和她的一言半句。
相比周姨娘,赵姨娘的存在感则强多了,她爱折磨会来事,看过书的读者都不会忽略她这个人。其实细看会发现,她和贾政的关系也很密切,贾政对她的喜欢也远远超过了正室王夫人。
贾政对王夫人不但没有多爱,倒是觉得他甚至是厌恶王夫人的。因着他对王夫人的不喜,导致他对宝玉都不是那么在意和喜欢。
书中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写了凤姐和宝玉两人被马道婆下咒,药石无效,两人眼看无救了。贾母等人守住宝玉直哭,大家日夜熬油费火,闹的人口不安,也都没了主意。
贾赦还各处去寻僧觅道。贾政见不灵效,着实懊恼,因阻贾赦道:“儿女之数,皆由天命,非人力可强者。他二人之病出于不意,百般医治不效,想天意该如此,也只好由他们去罢。”贾赦也不理此话,仍是百般忙乱,哪里见些效验。
大家虽然举手无措,但还是没有放弃,贾赦作为凤姐的公公和宝玉的伯父,他还是努力想办法,贾政作为宝玉的父亲,却选择了放弃。可就算贾政说出了这样的话,贾赦还是没有放手,他仍在尽一切可能去挽救。
相比之下,会觉得贾政真的无情,自己的亲生儿子,生死关头,只要还有万分之一的生机都会争取一下吧,怎么他就自动放弃了呢。这既有他假学道,不信道法的原因,也体现了他的冷漠,他为什么这么冷漠,估计就和王夫人有关了吧。
宝玉是他的儿子,也是王夫人的儿子,王夫人一贯喜欢把孩子的命运把控在自己手上,通过控制孩子从而控制贾府家族。为此,贾政对宝玉也不是特别爱惜吧,毕竟有曾经的例子贾珠在先,所以对宝玉的心也比较淡了。
紧要关头,贾政不在意宝玉的生死,可是他却没忘记护着赵姨娘。
当时贾母等正围着宝玉哭,只见宝玉睁开眼说道:“从今以后,我可不在你家了!快收拾了,打发我走罢。”贾母听了这话,如同摘心去肝一般。
赵姨娘在旁劝道:“老太太也不必过于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免些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世里也受罪不安生。”
这些话没说完,被贾母照脸啐了一口唾沫,骂道:“烂了舌头的混帐老婆,谁叫你来多嘴多舌的......这会子逼死了,你们遂了心,我饶那一个!”一面骂,一面哭。贾政在旁听见这些话,心里越发难过,便喝退赵姨娘。
宝玉生死未卜,贾母如同摘心去肝一般难过,赵姨娘还在旁边火上浇油,贾母气得又骂又哭。贾政便喝退了赵姨娘,贾政这做法看似严厉,实是在护着赵姨娘,否则惹起贾母的火,给她几个巴掌也是可能的。
何况赵姨娘这种时候说这个风凉话,若是真的爱子如命,估计贾政也会甩她一巴掌,但他没有,他只是让她退下。可见贾政对赵姨娘还是关心和在意的,在儿子快死,母亲气怒悲愤的时候还能关注到她。
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这一回写到了宝玉挨打。贾政打他,一是忠顺王府的长史到贾府索要戏子琪官,二是贾环在贾政面前告状,说宝玉调戏金钏。贾政听了不再问缘由,直接捆起来就打。贾环是怎样的为人,贾政不清楚吗,他随便说的几句话贾政怎么就信了呢。若是其他人说起这个,贾政定会喝停,但他对贾环没有,不过是爱屋及乌罢了。
他在打宝玉的时候,王夫人赶来哭着阻拦,但贾政见她来了,打得更狠。书中写道:
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
最后还是贾母赶到,才救下了奄奄一息的宝玉。贾政会下如此狠手,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因为王夫人的原因。他对她无爱,反而有恨,无法对她出手,便把这份恨意迁怒到了她的孩子身上。
贾政和王夫人成亲,必定是家族的安排,不是他本意。贾政是个读书人,对王夫人那种既不识字又无趣味的小姐想来没什么兴趣。他会和王夫人生下三个孩子,也是为了家族和未来的考量,并非是他有多爱王夫人。
王夫人生下的宝玉和元春都是在贾母身边长大,也由贾母亲自教导。为什么不由王夫人教导呢,她毕竟是贾府的当家主母,是正室,这当中估计是王夫人有过严重的过错。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贾珠是由王夫人亲自教导的,但贾珠却年纪轻轻就死了,也不知是真病死,还是别有隐情。猜测可能有王夫人的原因,贾政对他不甚欢喜,所以也时时打骂,最后病死极有可能是贾珠犯了错,被打受了重伤致死。
其实书中因被打而一病而死的也不是没有,比如贾瑞和秦钟,一个因惦记凤姐彻夜未归被爷爷责打,一个因和尼姑智能儿私会被父亲打了一顿,最后都一病呜呼了。贾珠的死也有可能是这样的原因,所以关于他的死忌讳莫深,在贾府大家都不敢轻易提起。
赵姨娘是王夫人生下了宝玉以后才纳的妾室,因为探春比宝玉还小。贾政对赵姨娘应该是极为喜爱的,虽然赵姨娘已经生了一女一儿,也是半老徐娘了,书中还多次写到贾政歇在赵姨娘屋里,但是却没有笔墨提到过贾政和王夫人同住。
赵姨娘和贾政在一起时,还会和他说起贾环纳妾的事,贾政也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比如第七十二回,赵姨娘想要贾政出面,将彩云指给贾环。
贾政因说道:“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
贾政并没有责备赵姨娘,只是说他自有考虑和安排。
这样夜半私语的时刻,估计王夫人很少有过。关于宝钗,想来王夫人也是从没和贾政说过,否则,就是贾政一句话的事而已。
当时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贾政同意了,王夫人又有意,宝钗宝玉马上就订婚了,毕竟宝钗这么大了拖不得。若然不同意,王夫人也不必和贾母死磕着,因为贾政不点头也没有结果。可见王夫人根本就没有和贾政提到过宝钗的事,王夫人一心想促成的金玉良缘,贾政根本不知道,是王夫人自己在那瞎折腾。
有时连贾政的去向,其实王夫人都不清楚。比如黛玉进府那一回,黛玉跟着王夫人去拜见贾政却没有见到,王夫人说他斋戒去了。若真的如此,她为什么不提前说,要黛玉到了她那里才说,显然是王夫人自己都不清楚贾政的行踪,明显贾政当时是在接待贾雨村。王夫人乱找个说辞说是斋戒去了,她根本不知道贾政在做什么。
相比之下,可知贾政明显更偏心赵姨娘,空闲的时候,他的心思都放在赵姨娘这边。作为贾政的正室,却得不到贾政的心,难怪王夫人说起赵姨娘时,带着三分嫉妒七分恨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