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朱见深命运十分坎坷,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被后人称作“叫门天子”的朱祁镇。
朱见深是朱祁镇的长子,他的生母是孝肃周皇后。两岁时子凭母贵被立为储君,而他不同寻常的命运也就此徐徐展开。
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瓦剌屡次袭扰大明边境,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唆使下,不顾母亲孙太后和于谦等大臣的劝阻,头脑一热做出了御驾亲征的决定。
正是这个不负责任的决定,让明英宗乃至整个大明王朝,都差一点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与此同时,朱见深的命运也随之展开了起伏。
在朱见深的成长经历中,可谓充斥着战乱和宫斗大戏。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之后,朱祁钰被于谦推上了皇位,而朱见深的储君之位也做到头了。
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封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储君。直到八年后的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朱见深才被复立为储君。
那么,朱见深究竟是有仁君之度的明君?还是宠溺万贵妃和奸臣的昏庸之辈呢?
公元1447年,20岁的朱祁镇迎来了第一个孩子,他的生母正是周贵妃。当时,朱祁镇的正妻是钱皇后,所以朱见深并非嫡长子。
朱见深出生之后,血气方刚的朱祁镇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他要像父亲和曾祖父一样,为大明王朝开疆拓土。
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朱祁镇乃是一介志大才疏之人,即便他的雄心不亚于父亲朱瞻基,但却没有他的睿智和武力。
当时,长期盘踞于北方的瓦剌逐渐势大,朱祁镇一直都有御驾亲征瓦剌的想法。公元1449年七月,瓦剌首领也先率领大军南下,不断侵扰明朝边境地区。
朱祁镇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正愁没有地方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也先就率领瓦剌骑兵前来送死了。
此后,在宦官王振的不断游说之下,好大喜功的朱祁镇率领明军,准备给瓦剌来个迎头痛击。但结果却是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击败,明英宗也被瓦剌俘虏到了北方。
自古以来,这种事情真是闻所未闻,没有十足的把握和兵力,想必任何一个有头脑的君王,都不会去送人头。
但明英宗朱祁镇恰恰相反,他被瓦剌俘虏到北境之后,大明王朝乱作一团。在这个危机时刻,于谦力排众议将朱祁钰推上了皇位,他就是后来的短命皇帝明代宗。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代宗登基之后,一直都想稳坐钓鱼台。为了实现这个夙愿,他不惜废掉大侄子朱见深的储君之位,转而立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当时,仅有6岁的朱见深,根本不知道何为宫斗,更不了解权力的魅力。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沂王,更让他摸不着头脑的是,后来又和父亲一样,重新登上了储君之位。
公元1457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八年之久的朱祁镇,在一夜之间成功复位,而朱见深也再度成为太子。
又八年之后,朱祁镇因病去世了,朱见深顺理成章地登上皇位。即位之初,朱见深表现出了少有的仁君风范,重用贤德之人治理国家,又多次减免赋税和徭役。
一时间,大明王朝出现了久违的海河清晏之景,朱见深也成为了一个,有仁君之度的君主。他统治明朝时期,社会风气一度变得清明,堪称一位明君。
但朱见深统治后期,却因为过度宠溺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贞儿,在她的不断干预下,导致朝政陷入了一片混乱。
在此期间,他重用奸臣汪直、梁芳等人,更是导致朝纲不正,民众深受其苦。
当然,朱见深最大的错误就是,盲目地宠幸万贞儿,甚至已经到了不理朝政的程度,继而成为了一个昏君。
还有就是明宪宗晚年时期,根本不参与朝廷大事,在处理政事的时候重用内宦。即便朱见深执政前期颇有成就,但也无法弥补后期昏聩造成的负面影响。
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有缺点,但朱见深身为一代君王,却不顾朝臣的谏言,执意宠信万贵妃,并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这种做法绝非明君所为。
有人认为,大明王朝之所以会沦落至灭亡的地步,实际上就是从朱见深时期开始的。
正所谓“明实亡于成化”,朱见深作为明朝灭亡的第一罪人,想必根本没有脸面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