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月,马拉松赛季即将全面开启,与以往赛季首秀力拼PB相比,大多数跑者由于去年冬训停歇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并没有完全做好训练和参赛的准备。
因此,赛季通行证不是哪场马拉松比赛中签,而是充足的赛前备战。加上近期多地监测到甲型流感病毒的活动水平增强,如果身体和训练都不是最佳状态,那么在赛前备战过程中,务必要降低参赛目标,重回科学、系统训练模式,在量和强度的提升上,要做到量力而行。
“以赛代练”策略所谓“以赛代练”,是指针对本场比赛,运动员赛前不会做特别的准备,就是练着去比赛。换句话说就是淡化比赛目标,以不影响后续周期系统训练节奏为目的。
对于大众跑者来说,如果目前依然没有恢复到自己的最佳状态,保守的比赛策略,就是上半年的比赛不要去冲击PB,继续保持系统、连贯的周期训练模式,逐步恢复自己的运动能力,下半年再好好战。
跑量比强度重要在马拉松运动训练中,跑量和强度之间的博弈,决定了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走向。对于并不在最佳训练状态的马拉松运动员,相比于强度的不断提升带来的心肺大刺激,跑量的稳步提升更加稳妥、有效。
因此,大众跑者现阶段的训练,如果感觉状态不佳,或身体恢复比较慢,在训练中可适当降低训练强度,保证完成低强度训练跑量即可。
调控状态是关键马拉松非常讲究周期训练的完整和质量,如果周期训练不完整、不系统,跑者的竞技状态和身体反应必然会在训练中出现波动。
因此,此阶段的赛前周期训练,就需要不断调控运动负荷,关注身体状态,如果身体出现过激反应,应立刻降低运动负荷或停止训练,尽可能避免赛前出现身体过度疲劳现象。同时,赛前在饮食营养和睡眠质量方面也要格外重视。
期待已久的路跑赛事一一复苏,仿佛间又到了“跑者”不够用的时刻,每个人也都想尽快在赛道上展现自己。
但是,马拉松比赛毕竟属于大运动负荷、大体能消耗比赛项目。无论是从冲击PB的视角分析,还是从科学跑步、健康生活的理念出发,为了对自己的健康负责,都不能在没有做好训练准备的前提下,盲目挑战个人极限。
面对新赛季“首秀”,大家要重视赛前周期训练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在比赛中做到量力而行。
全程马拉松
赛前四周训练计划
(仅供参考)
*全程马拉松:300-330
第一周
周二:有氧:16公里
周四:慢跑:16公里
周五:慢跑:12公里+间歇400米x5次,间歇时间:1分30秒/个
周日:混氧:20公里
第二周
周二:慢跑:16公里
周四:有氧:10公里+间歇1000米x3次,间歇时间:3分/个
周五:慢跑:12公里
周日:有氧:32公里(比赛配速+5秒/公里)
第三周
周二:慢跑:12公里
周四:慢跑:16公里
周六:慢跑:12公里+间歇400米x10次,间歇时间:2分/个
第四周
周一:混氧:15公里(比赛配速)
周三:慢跑:12公里
周五:慢跑:10公里+加速跑50米x2次,间歇时间:30秒/个
周日:比赛
*全程马拉松:330-400
第一周
周二:有氧:16公里
周四:慢跑:16公里
周日:慢跑:25公里
第二周
周二:慢跑:16公里
周四:混氧:12公里
周日:有氧:30公里(比赛配速)
第三周
周二:慢跑:12公里
周四:慢跑:16公里
周六:混氧:18公里(比赛配速)
第四周
周一:有氧:12公里
周三:慢跑:12公里
周五:慢跑:10公里+加速跑50米x2次,间歇时间:30秒/个
周日:比赛
*全程马拉松:400-430
第一周
周二:有氧:16公里
周四:慢跑:12公里
周日:有氧:22公里
第二周
周二:慢跑:16公里
周四:有氧:14公里
周日:慢跑:32公里
第三周
周二:慢跑:12公里
周四:慢跑:12公里
周日:18~20公里(比赛配速)
第四周
周二:有氧:12公里
周四:慢跑:10公里+加速跑50米x2次,间歇时间:30秒/个
周日:比赛
关于配速建议:由于个体心率差异比较大,以及运动手表受训练环境、气温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心率不稳定的状态,所以无法给出标准的强度课“心率”参考范围。
因此,训练过程中大家不仅要关注心率,也要养成感受体感的习惯。通常,日常训练过程中,体感舒适程度更能直接反映出身体的竞技状态和疲劳指数。
慢跑:心率控制在 140~145/分左右
体感:呼吸非常舒畅,说话很轻松
有氧:心率控制在 150~155/分左右
体感:呼吸比较舒服,说话不吃力
混氧:心率控制在 160~165/分左右
体感:呼吸开始急促,说话较吃力
间歇:心率控制在 170~175/分左右
体感:呼吸比较困难,说话很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