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说的“母蝗虫”可不只骂刘姥姥!薛宝钗一边装傻,一边捧哏

南山橘暖红楼 2024-07-22 01:42:57

大家好,今天咱们再说说林黛玉骂刘姥姥是个“母蝗虫”的事情。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刘姥姥?薛宝钗对这个梗的注解是否恰当?众姊妹是否真的听懂了,在这个章节里,大家到底在笑什么?

1、林黛玉为什么要说刘姥姥是“蝗虫”?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得贾母热情招待,吃喝玩乐几天,满载而归去了。小惜春却因为刘姥姥和贾母的三言两语,就要面临画大观园行乐图的巨型任务要请假。

李纨把众姊妹都喊来稻香村,说起惜春画画的事儿。

黛玉笑道:“都是老太太昨儿一句话,又叫他画什么园子图儿,惹得他乐得告假了。”探春笑道:“也别要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她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

从表面上看,“蝗虫”两个字,可谓是把刘姥姥前两天在大观园里犹如饿虎见羊,大吃大嚼,胡吃海塞的样子刻画的淋漓尽致。

可是古代饭量大,贪吃的动物有那么多,比如饕餮,比如猪,比如刘姥姥自称的:“食量大如牛”,林黛玉为什么偏偏把刘姥姥比作“蝗虫”呢?

古代“蝗虫”是一种灾害,从春秋时期就有蝗灾造成大饥荒的相关记载,如:“螽。冬,蝝生,饥”、“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窃见比年已来,良苗尽于蝗螟之口”。

明代的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说:“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

《子不语》记崇祯甲申年河南的蝗虫“食民间小儿”,“每一阵来,如猛雨毒箭,环抱人而蚕食之,顷刻皮肉俱尽”。

所以,林黛玉骂刘姥姥是“蝗虫”,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刘姥姥装乖丢丑,出卖尊严换钱财乞食,也不是什么林黛玉是千金小姐瞧不起底层穷苦村妪的阶层鄙视。

而是林黛玉厌恶刘姥姥这种这种穷亲戚攀附打秋风、白占便宜,可能会给贾府带来不可估量的灾祸。

有的读者可能会说哪有那么夸张呀!贾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姥姥是个穷苦人,贾府照顾一下刘姥姥,也给自己留条后路,积点阴德不是很好吗?

首先,刘姥姥根本不是真正古代底层穷苦的人,她的女婿是官宦子弟,本人见过大世面,常去乡绅人家坐席,家里有房屋和田地。她家里穷的原因是因为女婿王狗儿少爷病不改,经常大吃大喝,才会入不敷出。整体来看刘姥姥的家庭出身根本不会低于《金瓶梅》里的西门大姐。

看看书中刘姥姥对女婿说过的话,就知道这老太太绝不是古代那种质朴老实的庄稼人。

“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在家跳蹋会子也不中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

这话啥意思呢?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刘姥姥在劝狗儿向上社交,去走动关系,请问各位,就算今天的老太太们,有几个能懂这些门道的?

刘姥姥的话从现实出发,当然是有理的,可我们都知道这种社交的本质是置换资源。

很显然刘姥姥一家子,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什么可以拿的出手来和金陵王家的置换了,所以说难听点就是纯粹的想要攀附权势占便宜、讨施舍。

所以刘姥姥要提起王夫人“怜贫恤老,斋僧敬道,舍米舍钱”来,她所谓的:“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的想法,就和花袭人的母亲哥哥“原是卖倒的死契,明仗着贾宅是慈善宽厚之家,不过求一求,只怕身价银一并赏了这是有的事呢。”是很相似的心理,俗称又叫做:“空手套白狼”。

纯粹的要饭这种事儿一般来说成功的概率是有的,但也容易被羞辱,毕竟,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所以,刘姥姥的女儿就说:“没的去打嘴现世”,但作者又明写她女婿“谁知狗儿利名心最重”,听了刘姥姥提议去名利场里钻营,当时就心动了,他想起来当年周瑞家的曾欠过自家一个人情,于是就让刘姥姥以此为由头去试试。

但问题是刘姥姥打秋风的对象是王夫人,是贾府,并不是周瑞家,所以这并不属于是什么资源置换。

刘姥姥头一次来得到的二十两银子一吊钱,就是白拿的,王熙凤犹如施舍一般给她的。

刘姥姥第二次来贾府,是带了新鲜上好的瓜果蔬菜来的,这已经是刘姥姥能拿的出手的最好的东西了,可以说她是知恩图报,但肯定也不只是知恩图报。

刘姥姥是很懂社交人脉潜规则的人,从她的视角看既然已经和贾府成功搭上话,不多走动走动,多捞些好处才不正常呢!她上次来都没空手回去,这次还能拿的比上次少吗?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读者就不乐意听了。因为刘姥姥的人气一贯是很高的,形象一贯是正面的。我也很喜欢刘姥姥,能够共情到她的生活困境,敬佩她的高超情商和为家庭亲人付出的责任心与勇气。

但刘姥姥她又的确就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她的人设绝不只有善良、仁义、知进退,也有狡猾、自私和爱占便宜的部分。

事实也是,得到了贾母喜爱的刘姥姥,拼命的抓住了这个机会,谄媚奉承,出尽洋相,也要哄贾母高兴,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然后得到了一大车的财物和许多金银,合计好几百两,心满意足的回家去了。

刘姥姥临走的时候,上至贾母、王熙凤,下至鸳鸯平儿,都跟她说以后有空再来的,唯有王夫人没这么说,而是给了她一包银子,足足一百两那么多,明白告诉刘姥姥:“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这一句话算是残酷的点出了刘姥姥和贾府的关系,根本不是对等的亲友往来,温情脉脉、欢声笑语的面纱之下,就是红果果的吸血。

只不过因为贾府是古代统治阶层,家业本也是靠吸食民脂民膏得来,而刘姥姥是相对的底层,这种吸血多少带了点劫富济贫的意思,所以,不太会被批评,反而容易让人看得开心。但是劫富济贫,也是劫。

2、林黛玉为什么要说刘姥姥是“母蝗虫”?

前面咱们分析过了,林黛玉说刘姥姥是“蝗虫”,是因为刘姥姥是白来占便宜,攫取贾府钱财资产的,正儿八经的连吃带拿,犹如蝗虫过境一般。

那为什么不说她像大蝗虫,老蝗虫,而偏偏说她是个“母蝗虫”呢?这就不知道是林姐儿的语言艺术还是作者的春秋笔法了。

因为母蝗虫可不是一般的蝗虫,那是一种生殖繁育能力超强大的生物。

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对于蝗灾的占卜,中国古文对于蝗虫也称为螽,又叫蝗螽,以其善飞,也称飞蝗,马札、蚂蚱。

《诗经》里有《螽斯》一篇,说的就是这种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古代皇宫里有个“螽斯门”,就是意在祈盼皇室多子多孙的意思。

林黛玉说刘姥姥是一个“母蝗虫”,倒不是说刘姥姥儿孙太多,需要她跑来打秋风养活全家的意思。而是似乎另有所指。

那就要从刘姥姥和贾府的关系论起,也就是林黛玉的另一句嘲讽:“她是哪一门子的姥姥?”

刘姥姥根本不是贾府的穷亲戚,甚至跟姓贾的没半毛钱关系,她是王夫人娘家连宗的亲戚,相当于是王夫人的便宜娘家人。

王狗儿的爷爷认王夫人的爹当伯父,王狗儿的爹就是王夫人的便宜哥哥,王狗儿的岳母刘姥姥也和王夫人一辈,算起来王夫人还得叫刘姥姥一声亲家嫂子,王熙凤、宝玉、黛玉、三春这一辈儿的确不能管她叫姥姥,这就照应到前面王熙凤初见刘姥姥时说的那句:“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既然刘姥姥是王家的亲家,怎么不去王家打秋风,反而拐弯抹角跑来贾府呢?

自然是因为只奔着王夫人这位昔日“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的二小姐来的,那么就可以知道伯爵老王家别的人都不响快,不会待人,拿大,也不爱做什么善事,去了自讨没趣,自取其辱,得不到任何好处。

所以,本身刘姥姥带着外孙跑到亲家姑奶奶的婆家讨饭这件事,就属于狠狠打脸伯爵王家了。但刘姥姥实在也顾不得那许多了,这是她仅有的人脉天花板,没得选择了。

但王夫人可不乐意呀,她头一次没亲自见刘姥姥只让王熙凤打发。没想到刘姥姥又来了,还被贾母看中带着在大观园里玩乐好几天,于是她这个荣国府当家主母,眼看着连宗的亲家嫂子,被自己的婆婆拿着当猴寻开心。

贾母甚至在席间明白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可见嘴里称呼“老亲家”,对刘姥姥只是表面客气而已,根本没拿她当正经客人。

王夫人就是再木讷蠢笨,她也知道刘姥姥来贾府给自己丢人现眼,她更怕刘姥姥的目的不只是要钱,还要攀高枝呢,害的她在贾母面前更难为情。因此她才干脆大手一挥一百两银子买个耳根清净咯。

因为王夫人给贾府招穷亲戚寄生虫也不是从刘姥姥开始的,背着人命案的薛姨妈母子三个岂不是比刘姥姥危害更大?

毕竟他家女儿薛宝钗天天想着偷香窃玉嫁豪门,儿子薛蟠则把贾府家学闹得乌烟瘴气,几次三番差点儿伤害到宝玉。

还有栊翠庵的妙玉是得罪了不知什么权贵,也是王夫人迫不及待下帖子专门请她来贾府避难的,也完全不管会给贾府带来什么样的隐患。

刘姥姥虽然粗俗穷困,但她好歹一年只不过来一两回,住个两三天拿点银子也就走了,薛家母子们和妙玉可是要常住的。

如果说贾府是一棵大树,王夫人这几位来投奔的亲戚故旧就都是依附而生的动植物,众所周知,无论是寄生的动物还是植物,都是夺取吸收寄主的营养生存的,轻则令宿主营养不良,重则令宿主彻底死亡。

所以“母蝗虫”三个字根本不只是骂了刘姥姥,更是骂了王夫人。王夫人才像哪个繁殖能力旺盛,专门擅长携带寄生虫来贾府吸血,不管贾府死活的“母蝗虫”。

3、到底有几个人听懂了“母蝗虫”的意思?薛宝钗是不是在装傻?

林黛玉是言辞犀利,敢想敢说的,不管她是否有意讽刺王夫人和老王家来贾府吸血的穷亲戚们,反正她就是看不惯刘姥姥这种人,这种言行举止,这话是已经说出去了,爱咋咋地。

可是就算王夫人才是真正的“母蝗虫”,但因为她是当家主母太太,是贵妃的亲娘,宝玉的亲妈,所以不管众姊妹是否听懂,都只能装没听懂,于是大家只能大笑。

全书中有很多个众姊妹欢聚的名场面,只有这次笑的最厉害了。

说着大家都笑起来……众人听了,都笑道……众人听了,越发哄然大笑,前仰后合。只听“咕咚”一声响,不知什么倒了,急忙看时,原来是湘云伏在椅子背儿上,那椅子原不曾放稳,被他全身伏着背子大笑,他又不提防,两下里错了劲,向东一歪,连人带椅都歪倒了,幸有板壁挡住,不曾落地。众人一见,越发笑个不住。宝玉忙赶上去扶了起来,方渐渐止了笑。

最有意思的是大家都这么笑,好像是给林黛玉的笑话捧场,却没有一个人敢接“母蝗虫”的话题,只有薛宝钗敢接。

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薛宝钗不仅抢着注解了“母蝗虫”的戏言,说林黛玉是促狭嘴,还捎带着狠狠踩了王熙凤一脚,嘲讽凤姐不识字,不大通,世俗。

众人听了,都笑道:“你这一注解,也就不在她两个以下。”

这说明大家其实都听懂了林黛玉的话外之音,他们也都是个个博学多才的,都知道“母蝗虫”三个字的来源和涵义,不需要薛宝钗多此一举的注解。而薛宝钗偏偏抢着出头多嘴,才让大家又看了一把笑话,真是说到谁的头上,谁最着急了。

薛宝钗不仅着急岔开这个话题,还拼命的给林黛玉套近乎。

比如黛玉打趣惜春说“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也是薛宝钗抢着说话。

宝钗笑道:“‘又要照着这个慢慢的画’,这落后一句最妙。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有滋味。我倒笑的动不得了。”

以往钗黛之间可没有这种现象出现过,不是林黛玉尖刺薛宝钗,就是薛宝钗讥讽林黛玉,两个人唇枪舌剑,水火不容的样子。就是俩人来这里之前,薛宝钗还来了一出兰言解疑癖,套路了林黛玉一把。

这时候林黛玉对宝钗还是心里防备的,害怕她说出来自己看禁书的事情,所以黛玉才会很积极的和她互动,一会儿说要个锅给她颜料吃,一会儿又说宝钗是写嫁妆单子,被宝钗捉住了她还求饶说:“到底是姐姐,要是我,再不饶人的。

按理说薛宝钗这时候捏着林黛玉的把柄,实在完全没必要主动给黛玉这么卖力的捧哏,虽然她想趁机结交黛玉,但怎么看都有点用力过猛了,有点欲盖弥彰的意味。

在我看来,她也是听懂了“母蝗虫”的深层讽刺,但她想要尽快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免得损害她日常的人设,才会这样刻意和黛玉亲近的。

果然见黛玉也挺给她面子的,薛宝钗立刻又找回了自信,当场又开始了装爹的习惯性动作。

她不仅自己做主就批了惜春半年假,还长篇大论开具了惜春的绘画详细物料清单,以及着宝玉帮着惜春一起画,就连大观园的底稿在王夫人那里也交待清楚了,可谓是面面俱到。

薛宝钗的人生失败真的是没有找对方向,如果她的目标不是“金玉良缘”要当宝二奶奶,不是当寄生虫,而是自食其力,毛遂自荐给贾府做个管事娘子,七八年间怎么也得升了五六级了,成为下一个林之孝家的不是梦啊!

最后,预测可能会有来杠说林黛玉也是贾府寄生虫的观点。林黛玉还真不是!且不论她带来的遗产和她与贾府的血缘,就她母亲贾敏的嫁妆也够林黛玉吃三辈子吃不完的。她在贾府这些年,一应费用自理的可能性都比薛姨妈一家子更大些。

就算林黛玉真的没有一个铜板,她的家世和父母、声望、身份是不会被拿走的。在古代这样勋贵清贵出身的姑娘,又才貌双全,就算贾府不收养她,也有许多林如海的门生故旧抢着收养她。都不用论林黛玉的才学、婚姻能给养父母家庭带来多少好处,单是收养黛玉这件事,就能博得一个仁义的好名声了。

所以,投亲靠友和投亲靠友还真是大不一样的。

2 阅读:86

南山橘暖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