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折磨”中国学生背古诗的元凶

不凡的十万 2024-04-13 15:50:36

想必各位上学时候都背过各种唐诗,从小学到高中,对于很多记性不好的人来说真的是折磨,但是谢谢诗词传承了中华文化,让大家领略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名山大川!

但是你知道这些教科书的选段诗词都是出自一本叫《唐诗三百首》吗?从出版到现在可以说无人不晓,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顺口溜,作者是江苏无锡人孙洙。

孫洙(1711年 — 1778年),字臨西,一字芩西,号蘅塘退士,江苏无锡人。孙洙能文善诗,特别是对唐诗情有独钟,但《千家诗》、《全唐诗》收录的作品太多,而且当时虽有不少选本,但皆体例不一,良莠不齐,读者不易接受。于是他决定自己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在妻子徐兰英的协助下,在乾隆二十九年,以“蘅塘退士”署名的《唐诗三百首》终于完成了。

书中选入了77位唐代诗人的作品,加起来共311首。

其中五言古诗33首,

乐府46首,

七言古诗28首,

七言律诗50首,

五言绝句29首,

七言绝句51首。

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由于所选作品体裁完备,风格各异,富有代表性,又通俗易懂。所以这本《唐诗三百首》成为了最广为流传的唐诗选集。直至今日依然为世人所熟知。成为中小学生接触古诗最好的入门书籍。

光绪十一年(1885),四藤吟社文人在刻印《唐诗三百首》时,称其“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足见此书在当时备受推崇的盛况。这与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过程中,注重收入艺术性高、可读性强和易于记诵的诗篇有着重要关系。

但大时代的背景,才是其能够经久不衰的决定性因素。纵观唐诗的发展历程,初唐拙朴,盛唐雄浑,诸体皆备,中唐诗意圆熟,出现了中国诗史两座高峰——李杜,两个流派——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

二百多年来,《唐诗三百首》始终一枝独秀,一版再版,成为人们了解唐诗结构特征、艺术风貌与发展的窗口。一本古代的诗词选本能有如此跨越不同时代,深踞千家万户的魅力,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

乾隆四十三年(1778)孙洙卒于无锡,葬于锡邑城南景云乡陈湾里。

孙洙之妻徐兰英也是无锡历史上的才女,字澧仙,出自无锡望族。她自幼师从同邑翰林院庶吉士杜诏,工小赋,尤擅诗。其诗作淡雅清新,现仅存诗作两首。她还跟随“江南拙叟”金坛人蒋衡学习书法,能写擘窠大字,惠山诵芬楼“山色上楼多”、“更上一层楼”两匾就出自于她的手笔。清高宗弘历南巡之时,特赐徐兰英“江南女士”印章,可见其绝非一般女子,而是一个才女。

0 阅读:6

不凡的十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