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石油工业部成立,周总理亲自点将:让李聚奎担任部长一职

小奇葩说历史奇葩 2024-02-08 13:39:45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这可是周总理亲自点的将啊!”见李聚奎有些犹豫,徐立请直截了当地使出了“杀手锏”,而这一招也的确受用,李聚奎听到之后很是惊讶,对于出任石油部长一事也便不再犹豫。

在旧中国,石油资源几乎都是依靠进口,结果中国就落了一个“贫油”的帽子。到了解放以后,毛主席意识到新中国要想建设,就必须有人来干石油。当时国民党在大陆留下了一批石油、地质和化学方面的专家,石油工业部的筹备工作开始进行。

那么,谁来担任首任石油工业部的部长?为了尽快将石油工业搞上去,周总理决定从部队挑选一位同志,像指挥打仗一样带领石油工业部。军委按照周总理的要求,推荐了三个人,周总理考虑再三,在李聚奎的名字上画了圈。

李聚奎出生于湖南,24岁参加平江起义,是彭德怀手下的一员爱将。在革命战争年代,李聚奎的调动频繁,但无论职位升降,李聚奎从来都没有二话,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1930年红六军成立之后,部队缺乏干部,组织上决定派李聚奎去当支队长。李聚奎一听是组织的决定,马上表态完全服从安排。到了红六军之后,李聚奎先代理纵队长,继任大队长、支队长,在红九师担任三个团的团长,后又在红八、七、九师担任师长。

只要工作需要,李聚奎无论干什么都行,确实做到了能上能下。

1935年,党中央决定从红一方面军派些干部到红四方面军。当邓小平找李聚奎谈话,告诉他要调他到三十一军担任参谋长时,时任红一师师长的李聚奎当即表示服从命令,两天之后就到红四方面军报到了。

1938年,李聚奎同徐向前去冀南开拓根据地,负责接管一支杂色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整顿,这支部队被改编为一二九师青年纵队,政治思想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后李聚奎被派到鲁西北,组建一二九师先遣纵队。在与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后,李聚奎马上抽调地方干部,建立纵队机关。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二九师新八旅成立,李聚奎奉命回师。

1941年,薄一波请求邓小平给他派一名有经验的指挥员,邓小平第一个就想到了李聚奎。李聚奎二话没说,立刻走马上任,用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所属各团,在每个团都住上十天半个月,找干部谈话,听取工作汇报,全面了解部队的情况。

回到师部后,李聚奎将所了解到的情况一一作了汇报。在李聚奎和薄一波的相互支持下,对部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整训,使得部队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就是这样一位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将领,让周总理相信李聚奎一定能带好石油工业部,打开新中国石油事业的新局面。

当时李聚奎到石油工业部上任的时候,部里还在忙着组建班子。大家十几个人挤在几间房子里办公,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大家一心想着早日将新中国的石油搞上去。

李聚奎到任没几天,就让秘书找来部长助理,亲自给他倒了一杯水,让他来当自己的老师。因为李聚奎对于石油工业一窍不通,所以他急需一位老师来恶补石油知识。

部长助理给李聚奎制定了一个为期两个月,每天两小时的课程。李聚奎就像小学生一般,从最基础的开始学起,一点一点增进自己的石油知识。有了理论基础,李聚奎带着学习中的问题,来到了西北和东北的现场。

当时勘探找油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李聚奎就跑到一线,向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请教,同时对勘探人员的生活环境做调查,尽可能地给大家创造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当时技术人员正在开会,李聚奎就坐在后面听,不时还询问大家的生活有什么困难,还亲自和大家一起干活。后来大家才知道,那个穿着大衣的奇怪老头,就是新上任的石油部部长。

李聚奎亲自下基层,分管石油工业的李富春和薄一波每次开会都见不到他,只有通过李聚奎递交的报告,才能知道李聚奎的行踪。正是这样的亲力亲为,让李聚奎很快就入了石油的门,对中国的石油情况也逐渐开始熟悉。

经过调查研究,李聚奎作出了“发展石油工业要靠天然油”的方向判断,并带领专家飞往新疆,在克拉玛依进行实地勘察。白天,李聚奎带着大家在没膝的大雪中摸情况,晚上几十个人围在一起研究讨论。

最终,大家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要进行大规模探勘,找到大油田。

1955年10月,克拉玛依1号井喷出了滚滚的工业性油流,新疆石油勘探出现了希望的曙光。但对于克拉玛依是否大面积含油,争论却越来越激烈,很多苏联专家都认为,这里的地下原油已经大量散失,找到的不过只是残余油。

面对这些争论,李聚奎相信1号井出油,就证明了克拉玛依地下有丰富的油藏,找到大油田大有希望。在组织了几次勘探之后,李聚奎亲自主持讨论会,研究克拉玛依的开发规划方案,尽快查明地下储油情况。

对于克拉玛依,李聚奎充满了无限期望。

1956年2月,在石油部第一届勘探会议上,李聚奎认真听取了克拉玛依勘探的方案汇报,指示迅速抽调一批大型设备,探出黑油山的可采面积。随后李聚奎签发报告,将克拉玛依列为重点勘探区域。

不久,克拉玛依4号井喷出工业性油流,产量比1号井多4倍。证明了开发克拉玛依大油田的正确性。

随着克拉玛依不断出现新的喷油井,事实证明克拉玛依是一个范围广大的含油区,对克拉玛依的争论也宣告结束。在全国石油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李聚奎宣布了这一好消息。

从此,新疆石油工业迎来了艳阳天,中国石油工业看到了光明前景。

就在开发克拉玛依的同时,李聚奎将目光投向了东北松辽盆地,决定花费三年的时间,查明松辽盆地有没有开发价值的油田。李聚奎一声令下,300多人的勘探队伍扑向了东北。

1957年末,计委在研究第二年的投入时,想要大幅减少对石油工业的投入。对此,李聚奎感到十分不妥,当即找到李富春:

“你们不要看我老实就欺负老实人,石油工业上不去,拖了后腿可是大事!”

“我们研究研究,具体情况我不清楚,但我向你保证,老实人不会吃亏!”李富春也觉得这样的决定不妥,当即向李聚奎保证道。

没想到这边的事情还没有解决,那边又有了新的情况。经委在研究石油工业部的生产指标时,准备定到180万吨。李聚奎考虑到计委打算减少投入,便实事求是地说能维持今年的150万吨已经要做很大的努力,180万吨是不可能的。

会议结束之后,李聚奎被一位部长叫住,给他出主意让他多报一点,因为当时的环境就是那样的。李聚奎对此很是生气,说自己办不到的事情绝对不会乱说。

回到家之后,李聚奎一直觉得事情不太对劲,想来想去可能是薄一波也有压力,自己在会上和领导顶起来,确实没有道理。但薄一波也没有为难李聚奎,在周总理与李聚奎商量,将石油部计划指标多定一点时,薄一波替李聚奎解了围,讲明了事情的原因。

1958年2月,全国人大开幕前的一天晚上,薄一波给李聚奎打去电话,说中央打算将他调会军队工作,和余秋里换一下,让余秋里接替他在石油部的工作。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李聚奎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但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回答说:

“我没意见,我从来都是听组织的。”

尽管后来薄一波和周总理都嘱咐李聚奎,说有意见可以找他们,但李聚奎明白中央这样安排自然有中央的道理,也不想再多问什么,只是服从组织安排。

对余秋里的任命通过之后,李聚奎并没有马上回到部队,而是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带余秋里一程。于是石油部就出现了一个难得的场面,两人部长面对面办公,开会的时候余秋里只管听,李聚奎主持拍板。一些从旧社会过来的专家感慨地说:

“国民党新老部长交接从来都是见字不见人,只有共产党的干部才这样。”

参考文献:

[1]刘宝宏.深情留天山——开国上将李聚奎关怀新疆石油片断[J].新疆地方志,2007(01):58-61.

[1]赤男.首任石油部长李聚奎上将的短暂任期和离职之谜[J].党史博览,2003(09):37-41.

[1]汪生伟.中国首任石油部长李聚奎(上篇)[J].中国石油石化,2015(19):74-78.

[1]陈辉.李聚奎上将:一心把中国石油搞上去的石油工业部部长[J].党史博采(上),2023(06):31-36.

[1]戴光宗.李聚奎:“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J].湘潮,2010(09):17-20.

0 阅读:12

小奇葩说历史奇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