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总的结拜兄弟、国军上将被刺杀于昆明街头,蒋介石也发唁电

虞翻聊过去 2023-11-13 00:33:14

1938年3月18日,春城昆明发生一桩惊天大案,国军陆军上将、原16军军长范石生出诊途中被杨蓁的儿子杨维骞与杨维襄刺杀于街头,终年52岁。很快这桩街头刺杀案件通过媒体传遍全国,蒋介石闻讯后发电给范石生家属,称:“顷悉石生兄惨遭意外,念革命之旧勋,痛故人之永逝,噩耗传来,惊悼殊深,特电驰唁!”其他国府大员纷纷发来唁电自然不在话下,就连在华北前线的朱德总司令,闻听此讯也伤痛不已。周总理也叮嘱昆明地下党关照范的家属:“到昆明后要去看一看,或托人看望其家属,以党的经费照料其遗属的生活?”

退役上将被刺于街头,那么兄弟两人为何要刺杀范石生?为何老总和总理都如此伤痛和牵挂?这就要从头说起了。

原来,朱老总、范石生(字小泉,云南峨山人)和杨蓁(字映波,云南昆明人)3人当年是云南讲武堂特别班同学,因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所以就结为金兰之好。1911年(宣统3年)10月,杨蓁参加了蔡锷、唐继尧等人发动昆明重九起义(云南辛亥革命),在战争中其非凡的军事才能逐渐为人所知,不久就升任滇军第2师第7团团长,范石生也追随他在7团任副团长。

1921年2月,杨蓁、邓泰中、金汉鼎等滇军高级军官暗中支持靖国军第1军军长顾品珍发动兵变,驱除滇系领导唐继尧。事成之后,按功行赏,杨蓁被任命为第3卫戍司令、滇军第3军混成旅旅长等职。但是军阀混战的年代,手握重兵、军事才能出众自然会遭到猜忌。不久杨蓁就与顾品珍、金汉鼎等关系闹僵,几乎兵戎相见,无奈之下,他被迫出走广西,失去其基本部队,后辗转到广东,一度代蒋介石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因为滇军内部矛盾问题,不久滇军第2军军长范石生也率部来到广东,投奔孙中山的国民革命队伍。兄弟俩又重新战斗在一起。

孙中山去世后,重新执掌云南大权的唐继尧派两路大军进入广西,广东革命政府派范石生援桂。此举正中范石生下怀,因为他早有重回云南、再执牛耳之意,所以将部队更名为“定滇军”,意欲杀回云南。结义兄弟杨蓁的军事才能他当然了然于胸,因此”连派代表十余人,送信数十封,请先夫到广东帮他打回云南。“并允诺”(回滇)实行‘三民主义,军、政两长民选“ (1939年8月,杨蓁妻李时珍向法庭追述)。这才说动主张北伐战争,反对云南人不打云南人而极重私人友谊的杨蓁就任总指挥之职。但理念的不同,对两个都有极大政治抱负的年轻军官来说,显然是一颗埋在深处的地雷,随时会因一个小意外而引爆。

杨蓁虽然军事才能出类拔萃,但是为人处世却存在一定问题,按朱老总的说法就是:耿直而欠委婉,忠厚而不讲策略,善于攻敌而不善于团结中下级军官,清高廉洁而不善于团结同僚,疾恶如仇而不善于助人改过。这就使得他在定滇军中,和下属军官关系极为紧张。此外,随着初期战事进展顺利,范石生也有放弃民选军、政两长之意,为此还拐弯抹角探听过杨蓁之意,为杨严词拒绝,所以范石生对杨蓁也心生不满。

矛盾日积月累,逐渐加深,终于爆发了!杨蓁限期修筑工事,因土质坚硬,工事没有修好,他将团长李兴和至连排长全部罚跪并加鞭笞,限令部队将工事完成,否则严办。这下引起了李的严重不满。按照范石生之女的说法“是夜,在师长徐德和田钟谷(杨的连襟)默许支持下,李兴和等一群官兵拥入住所,将杨蓁拖出庙外打了一顿,怕他报复,就把他戕杀。”杨蓁死后,定滇军军心不稳,指挥无度,最终被唐继尧击败,范石生也彻底失去了问鼎云南的机会,只好继续流落广东一带,逐渐没落。

这件事,没有范石生的默许,估计几个军官是没有这个胆子的。因为南昌起义失败后,朱老总率领一部分官兵就是蛰伏在这位结拜兄弟手下,得到大量武器、装备补充。在事情泄露之后,蒋介石下令要范将朱老总解京正法;范则让老总率部从容离去,并赠几万元现洋作为路费。从这点看,范石生对部队的掌控能力相当强,几个军官虽然对杨蓁恨之入骨,但没有他的默许谋杀总指挥,估计最多也就心里想想而已。

因为范石生有庇护朱老总及南昌起义余部这份天大的人情,所以总理才会专门叮嘱地下党照顾他的遗属。而朱老总对两位老弟及家人反目成仇也极其不忍,解放后曾召集两家后人予以调解,但是遗憾的是他们并未相逢一笑泯恩仇。

0 阅读:56

虞翻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