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清不太和邓小平联系,1975年却连写两封信,写完便住进了医院

上海女神街访 2022-12-12 16:34:19

引言:

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想不到,在1970年的秋天,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番话:

“讲到海军,我们恐怕是不行……现在一些大国欺负我们……什么印度洋、太平洋都被他们霸占着。所以,我们也得搞一点海军!”

这番话,是77岁的毛泽东在那年9月份,接见巴基斯坦海军司令时说的。

毛泽东

一生坚毅的他,很少在外国友人面前主动谈起中国不如别国之处。根据此话的意思,到这一年,中央已经意识到建设一支强大的中国海军是迫在眉睫的事。

3年后,另一个更为悲情的说法出现。

1973年10月,已被查出患癌的周恩来,同样是在面对外宾时,感慨道:

“我们的南沙、西沙被南越占领,没有航空母舰,我们不能再让中国的海军再去拼刺刀!”

周恩来

新中国的两位最高领导人,在烽火年代从不服输的这对生死搭档,分别以这样的方式,在外人面前,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海军的担忧及期待。

这样的话,深深地“刺痛”着所有人:从陪伴在主席和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到开国将帅们。其中,也包括一位海军军官:开国少将刘华清。(注: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此时,这位开国少将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

首先,他的职务是分管海军装备工作的副参谋长,在海军已经待了数年;

其次,戎马半生,他已年近60,身体也大不如前。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话,让刘华清久久无法平静。他知道,既然中央已经意识到发展一支现代化海军的重要性,那么具体的方案一定会尽快出来。于是,他开始等。

果然不出其所料,1975年中央开始规划一份发展方案。但让刘华清没想到的是,竟没有人通知他参与这项工作。要知道,在海军装备方面,他可是研究了20多年,是公认的最了解海军装备的人之一。

是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还是中央有其它考虑?刘华清不清楚个中缘由。思来想去,他认为:无论如何也必须做点什么。于是,他决定找一位昔日老首长问问情况,此人正是: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

邓小平

本期,笔者要跟大家说的这些往事:于中国海军来说,很重要;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很重要;于新中国来说,很重要。

一:建国后,刘华清从不轻易和邓小平联系

刘华清是从什么时候认识邓小平的?这里面有一段党内趣事。

那是1938年1月份的事了。那一年,邓小平34岁,中央军委决定把他调到129师当政委。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刘伯承和邓小平这对“神仙搭档”开始了此后十几年的并肩作战。

考虑到安全问题,中央决定派人护送邓小平过去上任。结果这一挑,就挑到了刘华清。那一年,这个湖北籍小将还没满22岁。

接到这样的大任务,刘华清高兴极了,总部还特意给他搞了两辆从日本人手上缴获的老式卡车。出发前,刘华清去找总部的管理人员要钱,但当时太穷了,这又是临时任务,管理人员硬是凑不出一毛钱来。他只能告诉刘华清:你们自己想办法。

就这样,邓小平在一行人的护送下,前往129师上任。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刘华清。

车子旧,山区路也不好走,走走停停,一路颠簸着。当时,彭真因要去山西公干,也在队伍里。他本来就是山西人,对那一块地界都比较熟,走到哪里都有人招待一、二。所以一开始,大家跟着彭真也都能有吃的、有住处。

但到达山西长治后,彭真就不能再跟他们往前了,刘华清便只能硬着头皮护送邓小平继续赶路。很快,一行人进入了武乡县。这里是咱们的根据地范围,所以他们在住方面倒是找到了一户人家。但吃饭问题,却不知该怎么解决。

因为是绝密任务,一行人都是化装出行,也不方便通知当地部队。思来想去,刘华清只能跟邓小平“坦白”:“首长,出来时没领到钱,吃饭问题不好解决!”直到这时候,邓小平才知道这个情况。他马上说:“我身上还有点!”

此后的时间里,刘华清和邓小平边走边聊。时值三九严冬,邓小平和官兵们待在一起。他关于时局的深刻认识、对战争的想法,都让众人佩服不已。

到达129师后,刘伯承、徐向前等人热烈地欢迎了邓小平。而刘华清,反正来都来了,就索性留在了刘邓身边。

邓小平、刘伯承

因为做事认真,刘华清很快就成了邓小平的得力助手。落实具体工作、传达指示、传递文件,这些事很多时候邓小平都是交给刘华清去做的。可以说,这个年轻人他用得很“顺手”。到后来,刘华清想去一线带兵,邓小平则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地表示:“你现在还不能离开机关!”

当然,事实证明邓小平看人的眼光没有错。刘华清留在机关,无论是办报纸、还是搞宣传,都是一把好手。在那个年代,他的作用丝毫不比前线同级别将领小。

在这个过程中,刘华清也见识了邓小平雷厉风行的一面。比如,有一次部队有大伤亡,刘、邓召集部下们开会。邓小平一见到众将,便板着脸说:“今天开会不拉手,原因大家应该明白!”

不拉手,即:不握手。

邓小平在战争年代有个习惯,如果很生气,开会前便不与众将握手。开国上将陈锡联晚年,每每提到邓小平两次不和自己握手,仍感慨万千。而对于更年轻的刘华清来说,邓小平硬派的治军风格,显然也让他体会极深。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前,刘华清再次向邓小平提出申请:想去前线打仗。这一次,邓小平同意了。此后,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刘华清一直拼杀在前线,让战将林立的刘邓大军中,又多了一员猛将。期间,邓小平密切关注着他,并时不时地给他建议。

刘华清

新中国成立后,刘华清在出任了不少军职后,前往海军任职。而邓小平,则于1952年7月由西南军区调入北京,进入中央工作。应该说,从这时候起到此后的数年里,刘华清就较少联系邓小平了。

至于不联系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从客观上来说,两人没有直接工作接触,所以在工作上也极少有机会见面;

主观上来说,刘华清做人一直有个原则,不愿意打扰日理万机的老首长。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5年。

二:刘华清连写两封信,邓小平全部回复

到1975年,刘华清已经是59岁了。昔日小将,已近花甲之年。

毛主席和周总理在外国友人面前说的话,让他无法平静。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写信给老首长。

他一共写了两封信。

第一封信,写于1975年3月28号。对邓小平,他从来不藏着掖着,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希望给自己派工作,他要参与到海军接下来的重点建设工作中。

昔日的得力助手,建国后的开国少将,一辈子从没有跟自己提过啥要求。临老了,啥物质、啥待遇都不提,就想为海军做点事,邓小平岂能不管?

5月2日,一份批示给到了叶剑英等人,批示中有这样的字眼:他的工作,可由海军党委考虑!

然而,在那个阶段,虽然邓小平过问了,但要实际上解决这一问题,却并非易事。此后,刘华清陷入了焦急的等待中。到了9月3号,实在憋不住的刘华清又写了第二封信,信中写道:

“现将自己经过多次思考而写成的《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呈上,请予参考!”

这份《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一共30多页,每一个字都源于刘华清过去20多年的经验,每一句话都是刘华清的心声。那天写完,已经是凌晨1点多钟,放下笔那一刻,老将军摸了摸这些纸张,感叹:我要对得起海军。

刘华清

《汇报》呈给邓小平后,刘华清病到了,直接住进了医院。他太累了,连日的焦急搞垮了他的身体。

我们可以想象,当邓小平拿到这份30多页的文件时,内心是怎样的震撼。虽然,当时刚刚复出的他没办法第一时间完成爱将的心愿,但对方的能力、对方的要求,邓小平从此记在了心里。

1977年,中央成立了科学技术装备委员会。邓小平意识到:让刘华清上来的机会来了!很快,一道命令直接下到了刘华清手上:出任国防科委副主任。这次调任后,刘华清算获得了足够施展才华的空间。

1982年,他正式出任中国海军司令员。这一年,刘华清已经是66岁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三:“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

66岁执掌海军,刘华清有很多事要做。其中,重中之重是:推航母项目上马。

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其艰难?当时,对于这件事是不是值得做,军中是有不同意见的。

1987年3月下旬的一天,报纸、广播、电视等各大媒体,都发布了一条“爆炸性”消息:

“总参的一位领导在会见外宾时公开表示,我们的海军战略是近海防御,中国不需要、也不准备搞航空母舰!”

这样的消息,让性格一向沉稳的刘华清十分惊讶,他不理解为何会有这样的话传出来。其他人可能不太清楚航母对一个国家的海军意味着什么,但刘华清是清楚的。几年前,他在中央当副总参谋长时,曾登上过美军航母。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登上航母,留下了这样一张照片:

刘华清参观美军航母

之所以会是这样一个姿势,是因为当时美军以保密为由,不让我军人员触碰航母上的设备。没办法,为了能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将军只能踮着脚、倾着身体看。这一幕,永远地留在了中国海军军史上。

回到国内这几年,刘华清一直在想办法突破航母问题,结果却在1987年看到报纸上说“中国不准备搞航母”,他怎能不揪心?于是,坐不住的他,在第二天晚上,来到了开国大将萧劲光的住处。

萧劲光比刘华清年长13岁,1955年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他是毛主席点将的海军司令,在海军一待就是30年。在过去30年里,是他把海军从“渔船时代”一步步往前推。直到7年前,即1980年,77岁的他才卸任海军司令一职。

见到刘华清,老司令萧劲光感慨万千。很显然,他也看到了那则新闻消息,他也惊讶不已。萧劲光告诉刘华清:

“过去几十年里,我们没有航母,不是不需要,也不是不想搞,而是搞不了!技术达不到,经济实力也不行!”

萧劲光说的是实话。他不会忘记,1950年他刚接收手海军时,是怎样的情况。1950年3月份,刚上任不久的萧劲光从北京风尘仆仆地赶到威海,准备视察一下这座海防重镇的防线。结果呢?当地海军却连登岛的军舰都找不到,萧劲光只能租了一艘小渔船去视察。

更为令人感慨的是,当渔民得知是新中国海军司令要租他的船时,竟脱口而出问了这样一句话:

“您是海军司令,还要租我的渔船?”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萧劲光。他转头对身边的陪同人员说:“大家都要记住今天这个日子,海军司令可是租老百姓的渔船视察刘公岛的!”

萧劲光

这件事,不止被写进了中国海军发展史,也印刻在所有海军人心里。因此,当萧劲光说“不是不需要”,而是技术和经济都达不到时,刘华清太能理解了。他也知道,老司令和自己一样,渴望在有生之年见到航母项目上马。

于是,刘华清直言:

“现在搞航母,技术水平提高了,经济上也强多了,但也不是没有问题,财力、技术仍有困难。所以,越是不能再等,要早论证、早研究,才有主动权!”

听到刘华清这么说,84岁的萧劲光激动不已。在刘华清的目光里,他看到了一份不一样的坚毅。很快,一篇名为《建设现代化的强大海军》的文章,发表了。署名为:萧劲光。

这位被毛泽东称为“潜龙在田”、“科班出身的第一个学军事的军事家”的老将,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以这样一种方式、以自己在军界强大的威信和影响力,支持着刘华清。于刘华清而言,这份支持有多么珍贵唯有他自己知道。

数日后,即1987年4月的一天,海军军校部长赵国钧等人,被叫到了刘华清的办公室。刘华清告诉部下们:是时候培养新中国第一代航母指挥员了。

刘华清告诉他们,马上从各地招学生,秋季就开始。学员毕业后全部上驱逐舰和护卫舰,从副舰长、舰长,到编队指挥员,一步一步锻炼。刘华清预计到20年后,就可以从这些人中挑选中国航母的第一代指挥员。

71岁的刘华清,为新中国海军,安排着20年后的事……

1995年5月,刘华清的机会来了。一则消息从乌克兰传来:原苏联在黑海造船厂建造的一艘未完工航母,正在寻求买主。刘华清接到报告后,迅速指示总参、海军开始论证,提出可行性报告。中国船总相关人员,前往乌克兰。

2002年3月份,在历经种种波折后,“瓦良格”号被拖到了大连港。原来只需要100天左右的航程,整整花了600多天,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两年后,即2004年8月,中央正式批准了航母工程立项上马。这一年,刘华清已经是88岁。得知这一消息,老将军感叹:航母上马,走也放心了。

2011年1月14日,刘华清将军病逝,享年95岁。晚年的他曾多次表示:“作为下级,我完成了小平同志的重托,将来汇报,可以不用汗颜!”他是带着这份对邓小平的承诺,离开人世的。

辽宁舰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付海军。5年后,同样的地点,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举行下水仪式。2022年6月17日,我国首艘弹射型航母“福建舰”下水。若老将军能看到今日的中国海军,当更为欣慰。

尾声:

中国海军,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们需要清楚的是:对海军寄予厚望的毛主席和周总理,为海军操劳半生的萧劲光,慧眼独具的邓小平,都是这条路上的一道道光束……

而对1975年那个深夜写信给老首长的开国少将来说,如今的一切都如他所愿。人民给了他两个了不起的称号:中国航母之父、现代海军之父。刘华清担得起这样的称号,不是吗?

0 阅读:85

上海女神街访

简介:上海本地真实街头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