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到了,霜降过后,要注意养精藏神,避免做伤肾的事

养生杂志养护说 2024-02-12 04:33:3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天地阴阳之气在秋季会有一个“阳消阴长”逐步转化的过程。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大自然温度较低且空气干燥,容易出现燥邪。人体如被燥邪侵扰,在此时会出现口干、干咳、咽干、大便干、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

早睡早起,与鸡俱兴

霜降后,气温会进一步下降,日常应当顺应秋季“阳消阴长”的规律进行养生保健。

《黄帝内经》提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天地阴阳之气处于平衡交换的状态,人的生活作息应当遵循早睡早起、鸡鸣即起。

衣着保暖,重防寒

中医认为,深秋时节,阳气渐弱,阴气渐长,容易导致阳气虚衰者发病,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以及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所以,日常在衣着上要注意保暖和宽松。

由于寒气会从足底侵犯人体,所以特别要注意平日不要赤足,避免受寒。因为足部离心脏的距离最远,循环功能较差,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更加注意足部保暖,以免加重病情。

畅情志,戒嗔怒

深秋,大地闭藏,万物凋零,难免让人心生悲凉之意。此时,人的情绪极其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变得低落、抑郁。加之气温较低,冷刺激易导致人体血管收缩,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若是不能很好地调节好情绪,受生活琐事影响,容易导致情绪悲愤大怒,血压飙升,严重者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日常生活应放平心态,切不可随意发火,偶有生活得失,也应该及时进行自我调节。

惜肾精,藏神气

深秋时节,阳气潜藏,藏精为本。要顺应自然的节奏,减少性生活频率,不可一味地纵情声色,导致“逆之则伤肾”的情况发生。有些人素来肾精匮乏,常出现头晕、精神疲倦、耳鸣、腰酸膝软的情况,所以这类人更要重视藏精,不然会影响身体健康。

除了藏精,深秋时节还应重视藏神。从中医的角度看,惜精与藏神其实是一体的,肾精充足可上济于心,使得心火不亢,精神内守。肾精充足也可滋水涵木,使得肝阳不亢,制约有衡。

先食补,勿滥补

秋冬宜进补,但不是号召大家盲目地滋补身体,更不是要求大家熬制各种名贵的中药材服用。在没有严重疾病的情况下,食补要优于药补。药食两用之品温润平和,没有明显的偏性,服食养生不会出现不良后果。同时,身体的亏虚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切不可急功近利,期望通过三两天的进补就能改善。

不同体质的人要根据自己的体质辨证施补,喜欢嗜食肥甘厚味,贪饮美酒的痰湿体质人群,应适当食用萝卜、豆腐、青菜等;体质虚寒,长期恶寒怕冷的人群,可以炖食羊肉等温热性食物;精亏虚热者,可以熬制滋阴润燥的膏方以去火养身。

0 阅读:0

养生杂志养护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