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芒种,作为农业大国,我们向来有着“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农谚,到了这个季节,我们中原地区收了麦子,一般都会再种玉米、大葱等作物,南方比较温暖的地方则开始种第二季稻子。所以芒种也叫忙种。
过了芒种之后,气候逐渐热了起来,雨季也跟着到了,不管在哪里,都会感觉空气又湿又热,身上黏黏糊糊的,这就在提醒我们,要防湿热作祟。
需要清湿热的朋友可以用生姜、茯苓煮水喝,有的朋友喜欢用中成药调理,那二妙芄或者三仁汤都可以,具体还是根据辨证来。
因为这个季节天气热,人的肌肤毛孔都是打开的,湿邪、火邪、风邪都会顺着皮肤毛孔进入人体,最容易导致湿热积累,引发疾病。
湿热对人体来说,就像蟑螂一样,有很多问题都是湿热引起的,比如湿热跑到头,头为精明之府,受到影响,就会出现困倦、思维混乱等问题,如果湿热跑到皮肤底下,就会发疹子,总之就是不管湿热到哪里,都会产生问题。
那我们平时该怎么处理湿热呢?首先,要多出汗,夏季出汗,皮肤毛孔打开本来就是人体降低自身温度的手段,出汗的时候,也会把体内的湿气带出去。
其次,是我们提到的用生姜和茯苓、红糖煮水喝,不管什么时候喝都行,生姜能散寒,驱逐胃里面的停水,茯苓能行湿,让湿气走起来,喝到额头微微冒汗,湿气就会随着汗水一起出来。
而三仁汤中的三仁指的是薏苡仁、杏仁和白蔻仁,这三样为主能打通三焦,同时薏苡仁本身就有利湿的功效,自然能排出湿热,二妙芄以黄柏、苍术为主,一个清热、一个利湿,也是清湿热非常好用的药。但涉及用药,还是以辨证论治为主。
《黄帝内经》说“湿热不攘,大筋腘短,小筋弛长。腘短为拘,弛长为痿”,意思就是说,如果湿热在身体里不排出去的话,就会出现大筋软短小筋松弛而长的情况,软短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抽筋、抽搐,而松弛就是男性疲软,升不起来旗。
那么,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湿热在内的问题呢?湿热一般会有舌苔厚腻偏黄、舌头边缘有齿痕,头面部出油、脸上发黄发暗、反复长痘和痤疮、胸闷、出虚汗、头晕、拉肚子、大便不成型、口干口臭、四肢沉重、身体沉重、疲倦等表现,有这些表现的朋友,就要注意清湿热了。
(本文观点不作为医疗建议,凡有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