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解读十大名将7——不疯魔不成活的战神传说,为何会入魔?

宝影谈历史 2023-07-15 22:04:06

欢迎大家关注刘焕解读十大名将系列,该系列首发于公众号,原本是“刘焕解读星座名人”系列。因很多人不喜欢星座元素,修改后去除星座元素,变成解读十大名将系列。

1、

2、

3、

4、

5、

6、

一、乱世英豪

后唐庄宗李存勖,《旧五代史·唐庄宗纪》:母曰贞简皇后曹氏,以唐光启元年岁在乙巳,冬十月二十二日癸亥,生帝于晋阳宫。在唐末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其中势力最大的便是李克用、朱温、李茂贞等人。这些军阀之间又进行了一系列残酷的兼并战争,最终给形成了山西河东的李克用集团和河南汴州的朱温集团,李克用势力强大,朱温则处于弱势。

在河南,还有一个军阀,名叫秦宗权,那个人是唐朝的大将军,黄巢起义的时候他奉命镇压,并且收复过许州,堪称唐朝的大功臣。黄巢败逃到河南以后,本来早已是残兵败将了,结果秦宗权居然投靠了黄巢,从唐军摇身一变,成为了起义军。

这也不奇怪,生在乱世,本来就要求得活路,扩充地盘。黄巢起义失败后,残部全部被秦宗权吞并,他拥兵河南,大肆扩张,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唐王朝便派朱温来剿灭秦宗权。

真是天意啊,早年朱温在黄巢起义军的时候,秦宗权是唐军。如今秦宗权已经落草,朱温又变成了唐军,乱世的变化就是这么地令人眼花缭乱。

朱温秦宗权展开一系列的鏖战,互有胜负,朱温治军严明,为了提高战斗力,在士兵的脸上刺字,防止士兵逃跑或者叛变,可是对于阵亡将士的抚恤又做得很到位,所以朱温的士兵战斗力很强,而且都忠于朱温。

与秦宗权在汴州展开决战,朱温利用雾气偷偷渡过汴水,大败秦军,秦宗权只得逃跑,最终在中州被朱温抓获并且斩首。朱温剿灭秦宗权以后,受到朝廷的大力封赏,被唐僖宗比作当年复兴唐室的郭子仪,就此,相对弱小的朱温集团日益壮大,与曹操一样,先后吞并了徐州、泗州、兖州等地。

朱温统一了河南与山东地区,接下来便要统一山西和河北,而当时割据山西河东的正是李克用,果真又是冤家聚头,朱李二人围绕中原展开了大规模会战。

朱温首先进攻李克用的邢州等地,镇守此地的是著名猛将李存孝,说到李存孝,很多人不熟悉,他是李克用的义子,唐末的武将们和宦官们都喜欢收义子,李克用有13个著名的义子,如李嗣源、李存孝等,他们被称为“十三太保”,这13个人个个骁勇善战,勇冠三军。

朱温以强大的军力对邢州展开猛攻,最终李存孝受奸人阻挠,情报无法送达李克用处,只得开城投降,一代名将,最终落得不好的下场,被车裂处死。

朱温在攻克邢州后一鼓作气,攻克冀州,又攻占了唐朝北方的著名藩镇——魏博,不久李克用与朱温围绕幽州和沧州展开鏖战,长达十余年的拉锯战使得朱温的实力越来越强,而李克用的地盘却越来越小。

不久,盘踞在河北的卢龙节度使刘仁恭背叛了李克用,投降了朱温。这一消息使得李克用深受打击,有了刘仁恭的帮助,朱温不久就夺得了河北,整个北方,除了山西河东李克用和关中李茂贞等几个军阀外,其他军阀的土地已经全部落入朱温手中。

为了彻底消灭李克用,朱温决定对其大老巢——太原下手,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太原。李克用明白太原对于自己的意义,要是太原没有了,那就只好去契丹放羊了,他抱着必死的决心,死守太原,凭借周德威、李嗣源等将领殊死搏斗,最终遏制住了朱温的攻势。由于粮草不济和阴雨绵绵,朱温只得退兵,这一次没能消灭李克用,朱温明白,恐怕下次再也没有机会了。李克用费尽了全力,总算守住了太原,可是也筋疲力尽,无力再战,朱李二人陷入僵持中。

当时军阀李茂贞盘踞在关中一带,几次攻入长安,挟天子以令诸侯,朱温受唐王朝派遣,前去消灭了李茂贞,统一了关中,朱温便挟着强大的军力包围了皇宫,不久又杀死了唐昭宗,各地诸侯对于朱温的行为大为不满,要联手讨伐他,朱温不得已只好又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唐哀帝。

历代的大王朝都有几百年的社稷基础,不是说灭就能灭的,曹操为汉家做了30年宰相都没敢废掉汉帝,就是担心自己废汉后成为众矢之的。可是朱温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他最终废掉了唐哀帝,自己当上了皇帝,改国号为“梁”,正式建立了梁朝,也宣告了300年大唐的终结,唐朝繁华落尽,化为一缕青烟,永远消散于历史的天空了。

正当北方遍地狼烟之时,南方也扬起了漫天烽火,整个南方全部脱离了唐王朝,大小军阀割据一方,江淮、四川、两湖、江浙、福建和岭南全部陷入了混战,并且在朱温代替唐朝称帝后,南方小国也纷纷称王称帝。

曾经与朱温在襄阳大战过的王建占据了四川,建立了蜀国;

王潮、王审知兄弟杀死了残暴的秦宗权部将王绪,占据了福建,建立了闽国;

杨行密则是与朱温多次鏖战,夺得了江淮,为日后吴国和南唐打下了基础;

钱鏐也平定了董昌等势力,占有了浙江与苏南等地,建立了吴越国;

马殷占有了湖南湖北等地,刘隐与刘龑也盘踞在两广一带,就此,南方十国的局面基本上形成了。王建与钱鏐等人都出生于农家,懂得民间疾苦,而且南方虽然处于割据状态,相对于北方却较为和平,南方社会安宁稳定,生产恢复发展,与残破的北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朱温称帝后,立马成为了全天下人的公敌,李克用立即联络全天下的诸侯,共同讨伐朱温,而朱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必须消灭割据势力李克用,所以朱李大战再度爆发。

朱温此次调集了8万军队前去攻打河东太原的门户——潞州,准备先攻潞州,再取太原,就此消灭李克用。

正当朱李二军在潞州鏖战之时,李克用突发重病去世。河东军一下子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

朱温听说李克用去世了,起初不敢相信,毕竟是几十年的老对手了,不习惯没有他的日子。后来确信李克用的确已经死去,便大意地回到了汴梁,留下一部分人继续围攻潞州。

这里就要说到李克用之子李存勖了,李存勖从小喜欢骑马射箭,深受李克用喜爱,11岁的时候曾经随父亲去长安觐见过唐昭宗,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赐与夸奖,李存勖虽然是汉化的沙陀族人,毕竟也姓李,打心眼里把唐王朝视作本家的朝代,对于唐王朝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

李存勖从小就有勇有谋,当时李克用与朱温争霸,处于劣势,非常悲观。李存勖就劝说李克用,说朱温只是恃其武力,一旦他篡位称帝,天下共击之,便是自取灭亡,我们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到时候不用我们费劲,朱温他会自己灭亡的。李克用听了以后很是高兴,重新振作起来与朱温对抗。

李克用临死之时招来了李存勖,交给了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背叛自己的刘仁恭,夺取幽州。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事,不用说了,就是灭亡世仇朱温。李克用要李存勖把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任务。

李存勖流泪答应了父亲的请求后,李克用就去世了,李克用骁勇善战,军中将士喊他为“李鸦儿”,意思是称赞他行动起来像鸟儿一样风驰电掣,可是终其一生,他都无法战胜朱温,不由得郁郁而终,朱温始终是李克用的一块心病,他告诉儿子李存勖,灭亡朱温便是为自己报仇。

其实说到军事威望,当时的李存勖比不上“十三太保”,也比不过周德威等将领,李克用传位于他,不过因为李存勖是李克用的亲生儿子。

可想而知,李存勖即位后,有很多老臣是不服气的,而且年仅23岁的李存勖此时并无军功,难以服众,所以河东军军心涣散,变成了一盘散沙。特别是“十三太保”们,定然不服气,凭什么李存勖可以即位?不就是因为他是李克用的亲生儿子嘛!他的军事实力如何,我们都不知道,或许是个大草包呢!

李存勖,有着遇强则强的性格,此时是千钧一发之际,随时都有可能身死国灭,他只有卯足全力,在钢刀上舞蹈,在冰面上飞驰,对于他而言,现在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灭亡朱温,报仇,报仇,报仇!此外,还有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让老臣们刮目相看。

二、绝代战神

李存勖立马设计捕杀了试图夺位的叔父李克宁,随后亲自率领军队前去潞州解围,因为他明白,潞州是太原的门户,没有了潞州,太原也会失去。所以,现在就是要守住潞州,潞州,潞州!

李存勖要率军出征的消息引起了河东军集体的抵制,他们纷纷认为服丧期间期间不可以出兵,军队也不听李存勖的调遣,刚刚即位的李存勖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地步。

关键时刻,李存勖立下军令状,称:此次出兵,必须取得胜利,倘若失败,甘愿受军队的处罚。士兵们看到李存勖立下如此军令状,也都信心百倍,跟随他前去潞州。李存勖成功地稳住了军心。李存勖命令军队继续为李克用服丧,因为他明白:哀兵必胜,河东军现在个个都对朱温恨之入骨,这样的军队,必然爆发出意想不到的战斗力,必然可以取胜。

李存勖在赌博,拿自己的王位与地位在赌博,可是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赌博,拼了不一定能赢,但是不拼,一定会输!

李存勖率领军队风驰电掣般赶去潞州,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攻下了潞州旁的上党,断了后顾之忧,避免解围潞州时遭到前后夹攻。

攻下上党后,李存勖马不停蹄,快马加鞭地前往潞州。朱温本来以为李克用死去了,河东军会暂时撤兵,没想到河东军居然在李存勖的率领下来解围了,他不禁在打听:谁是李存勖?他比起李克用,能有其几成勇猛?

就在朱温派遣的援军还未赶到的时候,李存勖已经到达了潞州,他与李嗣源和李存审分兵三路,趁着大雾对梁军发动突然袭击,梁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河东军杀死了数万人,这一战李存勖名扬天下,等到朱温率军赶到时,围攻潞州的梁军已经全军覆没。

潞州之战后,朱温再也不敢小觑李存勖了,他不得不感叹: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勖小名)!李存勖的军事才能使得河东军诸位将领敬佩不已,李存勖终于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朱温统一了河北之后,还想要侵吞以前的盟友王镕的土地,王镕此时向河东军求救,河东军一致认为梁国目前还很强大,我们不能掺和进去,可以坐山观虎斗,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可是李存勖不同意,他喜欢主动争取,不喜欢被动等待,他发现朱温早已众叛亲离,梁国也没有统一北方,现在正是对朱温开战的最佳时机。

可是河东军广大将领不同意,他们觉得一旦河东军倾巢而出,后方的大本营必然空虚,一旦朱温攻打太原,到时候你前方没有攻下,后方又失守了,不是孤家寡人了吗?

所以,河东人认为把守河东需要很多的士兵,能让李存勖带出去出征的只有周德威的3000骑兵!

要拿数千人去对抗数万乃至数十万梁军,这无异于是以卵击石!李存勖此时心里也没有底,只好再次装作镇定,再赌一赌吧,赌赢了,便可得到天下!于是立马答应了王镕的求援,亲自率领军队和王镕联合,前去攻打梁国。后梁为了保护河北,也不惜一切,出兵再战,于是双方在柏乡展开了一场血战。

此时的梁军有8万多精兵,以逸待劳,守在柏乡一带,而河东军与王镕联军只有数千人,人数远远少于梁军。

朱温听说了河东军只有数千人,不由地哈哈大笑,你们是找死呢!朱温认为河东军远道而来,如果久攻不下,必然会失掉锐气,这样梁军会不战而胜。

河东军将领周德威已经洞悉了朱温的用兵意图,他建议李存勖先不要冲击梁军,而是变劳为逸,等到梁军锐气被挫尽的时候再出击。李存勖从谏如流,听从了周德威的建议,命令河东军驻扎在柏乡一带,与梁军对峙。还命令河东军不得出击,每次都是去梁军阵营前挑衅,但只动口不动手。

这样的对峙持续了数月,从十二月持续到了来年的正月,就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二,河东军再次出击,成功激怒了梁军,梁军早已郁积的愤怒与早已消失殆尽的耐心在那刻集体爆发,倾巢而出,追歼河东军。

河东军按照既定的计划,“溃败”十余里,将梁军的战线拉到了六七里之长,成功地将梁军拖入了包围圈中,数万河东军与梁军激战至中午,不分胜负。

周德威告诉李存勖,梁军此次倾巢而出,必然是无准备的,肯定没有带粮草,士兵不能饿着肚子打仗,所以,傍晚时分定会退回营地,我们只要暂时退兵,等到敌军后退的时候,再一举将其击败。

李存勖命令军队撤退,梁军一看河东军都撤掉了,也准备回营,这时,河东军在周德威和李嗣源的率领下将梁军沿腰切断,随后如砍瓜切菜一般,斩杀了数万梁军,数万梁军全军覆没,只有梁军主帅率领数十骑逃走,其余的士兵要么被杀,要么投降。

柏乡大战,河东军以数千人便战胜了8万梁军,此前的朱李大战时还没有过这样悬殊的争斗,李存勖经此一战,不仅大大增强了士气,而且扩张了版图,梁国则每况愈下,丧失了对河北的控制权。

不久,李存勖又与梁军展开了数场大战,并且多次取胜,在河北高邑,朱温亲自率领数十万大军与李存勖的数十万河东军展开了一场大会战,朱温再次失败,经过这场失败后,朱温明白自己暂时不能灭亡李存勖了,便专注了内政治理与农业生产上。

朱温放松了对于李存勖的警惕,李存勖开始完成父亲嘱托他的第一件事了,那就是讨伐刘仁恭。刘仁恭是河北的一个军阀,早年曾是李克用的盟友,后来投降了朱温,与朱温前后夹攻李克用,面对刘仁恭的背叛,李克用耿耿于怀,命令李存勖一定要报复。此次对于刘仁恭,李存勖自然是要一鼓作气灭亡他的,而且消灭了刘仁恭,可以解除后顾之忧,便于更好地与朱温作战。

这个时候刘仁恭已经被其子囚禁了,代替他接管政权的就是囚禁他的刘守光,刘守光非常的骄横,不久又自立为皇帝,建国号“燕”。

李存勖听说刘守光都称帝了,哈哈大笑,心想,真是天助我也啊,你这是自取灭亡啊,于是号召北方诸侯都前去讨伐刘守光。朱温听说刘守光称帝了,也不高兴,心想,我才是皇帝,你算哪根葱啊。现在有李存勖前去讨伐,他也省心,于是默许了李存勖的军事行为。

李存勖联合众多藩镇前去讨伐刘守光,猛将周德威率领步骑三万一举击败燕军,最终攻下了幽州,刘守光和刘仁恭都被抓获,李存勖消灭了燕国,不仅完成了父亲的遗愿,而且扩充了地盘。

朱温本来指望李存勖为他除去刘守光,没想到居然给李存勖扩充了地盘,心里很是不高兴,于是整天借酒浇愁,不久还演变出了乱伦之事,原来唐末人喜欢收养义子,李克用就有“十三太保”。朱温也收养了许多义子,后来他看中了很多儿媳,招来侍寝。尽管没有血缘关系,仍然是违背伦理道德。不久,朱温便被自己的义子朱友珪杀死。

李存勖听说朱温死了,便放手一搏,履行父亲的第二项嘱托,与契丹展开了大战,并且最终击败了契丹,彻底解除了北方的后顾之忧,完成了父亲的两项遗愿,只剩下最后一个了——灭亡梁国!

要知道,梁国当时还是一个国家,不是一座城池,这个国家仍然有着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数十座城池,要想灭亡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虽然朱温死了,可是梁国还在啊,李存勖丝毫没有掉以轻心,与梁国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一带鏖战,胜负的天平渐渐向河东军倾斜,河东军的地盘越来越大。李存勖看到梁国大势已去后,李存勖在河北魏州称帝,国号“唐”,显示出继承唐王朝的决心。

此时的梁国,有一位著名的猛将——王彦章,又名王铁枪,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杨康死的那个铁枪庙里供奉的王铁枪就是他,此人骁勇善战,屡次与河东军作战。李存勖在攻取了郓州后,梁国派王彦章来进攻郓州,驻守郓州的李嗣源与王彦章展开大战,王彦章渐渐不敌,退守到了梁国的中都——山东汶上。

李存勖亲自领兵来攻打中都,不久在唐军强大的攻势下,王彦章兵败被俘虏,李存勖想招降他,王彦章不从,最终被杀。

王彦章被杀的消息传到梁国,梁王也吃惊不已,派遣一位叫做段凝的将军率领大量军队北上,前往河东,一定要踏平太原,灭亡李存勖。梁王心想,你李存勖不要再进攻我了吧,你看看,自己家的老巢都快烧着了,还不快点回去救火?

梁军要进攻太原的消息传来,引起唐军阵阵惊呼,太原是老巢啊,一旦被攻取,我们就无家可归了。于是大量唐军要求李存勖回兵太原,解太原之围。

李存勖不这样认为,你攻我的太原,我也可以攻你的汴梁啊!!争锋相对,谁与争锋?就看谁更强了。熟悉兵法的都知道,战国时代,魏国的庞涓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著名军事家孙膑建议齐军不去邯郸,而是反过来攻取魏国国都大梁,这样魏兵必然回头解救国都之围,赵国的困境也就随之解除了。

孙膑的这个兵法就叫做“围魏救赵”,即当一个军队倾巢而出时,后方必然空虚,我们可以趁虚而入。

李存勖一心想灭亡梁国,如今正是天赐良机,怎么可能退兵?一旦退兵,又要到何年何月才能灭亡梁国?而且李存勖也懂得围魏救赵的道理,只要攻取了汴京,太原之围自然就解除了。

更重要的是,李存勖太了解汴梁了,汴梁当时是朱温的老巢,但是却不适合做首都。因为汴梁四周都是平原,无险可守!所以后来李存勖选择定都在洛阳,毕竟洛阳四周还有伊阙龙门等天险。可是后来的北宋还是不吸取教训,也定都汴梁,只有蒙受靖康之耻了。

汴梁!汴梁!汴梁!我要汴梁,我朝思暮想的就是汴梁啊,如今就快要得到了,我怎么能放弃?我要拼尽全力得到你。好啊,你梁王还要把火烧到我太原老巢去,我倒要看看,谁是真的火?我们唐军如同一道道霹雳火,一定会炸开汴梁,迸发出最绚丽夺目的烟花。唐军个个如火,火便是我,火便是你,火便是他,火便是火!火!火!火!

李存勖命令唐军马不停蹄地赶赴汴梁,此时,梁王也警觉到李存勖的意图,赶忙要求段凝回头,段凝收到圣旨后,立马掉头解救汴梁。

段凝从黄河边回到汴梁,需要4天的时间。

李存勖从山东汶上赶去汴梁,也需要4天的时间。

如果让梁军回到了汴梁,那么这一次突袭便失败了,以后到哪里去找这么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李存勖心里默默祈祷,一定要赶在段凝之前到达汴梁!!

十月初七,李存勖擒获了王彦章。

十月初八,唐军全部卯足了劲,快马加鞭地赶去汴梁。

与此同时,段凝早在十月初七就接到了圣旨,回头赶去解救汴梁。

时间!时间!时间!一切的一切,都要看时间了,一旦错过了这次机会,就永远不会再有了。

李存勖此时心里早已如热锅上的蚂蚁了,心急如焚,他不断地打听:梁军到哪了?

对于李存勖来说,灭亡梁国既可以成就千秋大业,也是完成父亲的遗愿。

他真的好在乎这次战争,好在乎,所以容不得半点差池,他真的害怕,害怕如同黄巢一样,功败垂成,做了一场无比绚烂绮丽的梦,却在午夜梦回,惊起一片惊鸿!

十月初九,李存勖与李嗣源就到了汴梁,李存勖终于舒了一口气,段凝没有赶到!!现在只有我们唐军。

唐军立刻对汴梁发动猛攻,当时汴梁仍然有守卫部队数万人,梁王还号召全城百姓死守,但是没有用,汴梁还是被唐军攻占,梁国灭亡。段凝赶到后见大势已去也投降了唐国。

李存勖终于完成了父亲临死前的三个嘱托,三支弓箭终于可以问心无愧地放入太庙中了!

李存勖仰天长啸:父亲,你听见了吗?听见了吗!!我终于灭了梁国了!我终于灭了梁国了!

此战李存勖力排众议,乘梁国后方空虚,举兵奇袭汴州,一举灭梁。奠定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一举掀翻一国,李存勖成为当之无愧的五代战神!

不久,唐国消灭了北方所有的诸侯,并且灭亡了巴蜀的蜀国,几乎统一了北方,版图达到了十六国时期前秦国的范围,看来,李存勖真的要中兴唐朝了!

可是,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

三、一念成魔

为了避免突兀,特地缓冲地说一些题外话。

有人说,历史很枯燥,的确,历史要机械背诵的东西很多,真的很枯燥。

也有人说,历史很精彩,的确,历史的精彩在于其真实,很多完全不符合戏剧情节的故事,正是历史上真实的事件!

所以,这两种说法都对,就以一般的女生而言,喜欢看古装连续剧的很多,喜欢看纯历史的却很少。因为大家喜欢的是情节,而不是历史要点。

李存勖统一北方,几乎要中兴唐朝

下面就要说李存勖了,按照小说家的观点,小说写到这里可以结束了,就像王子与灰姑娘终于在一起了,至于他们会不会吵架离婚,那个就不必说了,不然会破坏故事的整体气氛。

小说家写作戏剧故事必须合乎逻辑,比如金庸写一个人物——东方不败,早年英武勇猛,后来却变成了一个绣花的女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为了练武功,而自宫了。

生理变化引发了心理变化,这是小说家的逻辑,合乎逻辑的就是好小说。

可是历史完全不需要任何逻辑,很多历史事件都是不合乎逻辑的,比如李存勖。

按理说,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战神,在小说中,要么和项羽一样战死在沙场,继续歌唱“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或者如光武帝刘秀,中兴汉朝,一统天下,流芳百世,允冠百王。

可是,李存勖在当上皇帝之后,彻底地变了,他不喜欢纳谏了,甚至也开始不上朝了。为什么?或许是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

或许是早年灭亡梁国,太辛苦了,他真的累了,想休息一下,于是开始放纵。

可是这些逻辑都不足以解释他的变化,他从小喜爱唱戏,按理说,这是一个正常的爱好,唐明皇也喜欢唱戏啊。

可是,李存勖自己去当了戏子!!找不到他的大臣们在戏院看到了皇帝。他们的皇帝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用捏尖了的喉咙,扭扭捏捏地唱着风花雪月!

这种吃惊,就与大家看到东方不败在花房中绣花一样,完全不敢相信!

很多大臣疑惑了:这是皇帝吗?这是曾经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将军吗?这是在柏乡大战梁军,无往而不胜的战神吗?这是力排众议,千里奔袭灭亡梁国的皇帝吗?

皇帝啊,你到底怎么了,怎么变成了这副模样啊!

李存勖继续不理睬,还是与戏子们混在一起,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有一次上台演戏,他连喊两声“李天下”!一个伶人上去扇了他个耳光,说,你妈的天下,只有皇帝能喊,你不配喊,记住,你是最卑贱的戏子!

周围人都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李存勖也不生气,说,是的,我好卑贱啊!不仅没有责罚那位戏子,反而予以赏赐。由此可见,李存勖有了很严重的SM受虐情结,心理已经变态。

更令人吃惊的是,戏子们往往分得清戏与人生,可是李存勖似乎性取向也出现了问题,不再宠信妃子,而是宠信了戏子伶人与宦官。

真应了那句话“不疯魔不成活”!李存勖分不清戏与人生了。

李存勖整天和戏子们在一起唱戏填词,写得几首曲子倒是声调和谐,凄恻感人,而且曲子都是李存勖自制的。

清代的《词学全书》收录了李存勖的几首词,比如这首《如梦令》: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忆别伊时,和泪出梦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李存勖不仅写得了这样的小令,也可以写作长调,比如这首《忆仙姿》:

赏芳春,暖风飘箔。莺啼绿树,轻烟笼晚阁。杏桃红,开繁萼。灵和殿,禁柳千行斜,金丝络。夏云多,奇峰如削。纨扇动微凉,轻绡薄,梅雨霁,火云烁。临水槛,永日逃繁暑,泛觥酌。露华浓,冷高梧,凋万叶。一霎晚风,蝉声新雨歇。惜惜此光阴,如流水。东篱菊残时,叹萧索。繁阴积,岁时暮,景难留。不觉朱颜失却,好容光。且且须呼宾友,西园长宵。宴云谣,歌皓齿,且行乐。

最后三个字彻底暴露了李存勖的真实心理:且行乐!!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

如果李存勖真的当了戏子,把国家交给其他人管理也就罢了,偏偏他还把持着朝政,名将郭崇韬为李存勖建立唐国立下汗马功劳,就是因为不巴结宦官,被李存勖逮捕。郭崇韬与小说中的童百熊一样,问李存勖,皇帝啊,你到底怎么了啊,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啊?皇帝,你醒醒啊,醒醒啊,求求你了,醒醒啊,再不醒就来不及了。

李存勖阴阳怪气地下令将郭崇韬赐死,郭崇韬早已模糊了双眼,这是我们的皇帝吗?不是的,肯定不是的!太不可思议了,太不可思议了!

李存勖宠信戏子和宦官,很多大臣和藩镇为了求他们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争着送礼巴结。一时间戏子们成了巨富。

李存勖还用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若有说他坏话的人,便要立刻处死。

李存勖还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于不顾,而去封身无寸功的伶人当刺史。一时间,唐国的朝堂上全是太监,几乎成了太监之国,读书人也断了进身之路。

如果说黄巢只是从神堕落成了人,那么,李存勖绝对是从神变成了妖,变成了

李存勖不理朝政,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不久还要杀害战功卓著的大将李嗣源。要知道,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是你的兄弟啊!!当年和他出生入死,一起在柏乡大战,一起千里奔袭攻入汴梁。你怎么忍心杀害他的?!

李嗣源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起兵造反,在将士们的拥戴下,率军进入汴梁,自立为帝。李存勖知道大势已去,急返唐国的国都洛阳,路上兵士逃走一半。回到洛阳后,他试图抵抗李嗣源的进攻,但是毫无作用,不久,李存勖的一位男宠,也是信任的一位戏子,叫做郭从谦发动兵变,杀死了李存勖。原来,这就是你的爱啊,不值一钱,徒留一夜快活,满地幽默!李嗣源攻入洛阳,但是没有改朝换代,国号仍然是“唐”,便是五代十国中的后唐。

面对李存勖这样大开大合的人生,宋代著名史学家欧阳修曾经写作过《伶官传序》,分析过李存勖失败的原因,说是因为李存勖骄傲自满了,开始自我麻痹了,“满招损欧阳修最后提醒大家:“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意思是祸患常常是在细微的小事上积聚起来的,聪明勇敢又往往在沉湎嗜好中受到困厄,聪明反被聪明误啊,一个人开始玩火,必然就会自焚。战神又如何?自甘堕落,也会变成妖人。

李存勖就是一面镜子,谁都有可能变成他,不管是天蝎还是射手,只要有欲望和享乐的鬼魂,便会激发出不可思议的邪恶。

0 阅读:38

宝影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