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植树节:浓缩了古人种树栽花的最美诗意,尽在六首古诗词里

笩筏文化 2024-03-17 00:48:48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自古以来,草木就是中国人诗意栖居的本源。《礼记》中记载:“孟春之月,盛德在木”,认为春时种植新树,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管子曾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到了近代,孙中山率先提出要设立植树节。他去世后,国人为了表达深切怀念,从此把他的祭日,也就是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民国的冯玉祥将军,更是把种树视为头等大事,并留下霸气侧漏的《植树诗》:

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

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延续了3月12日为每年植树节的规定,全民响应,愈发重视。

古往今来,春日植树早已深入民心。今日“植”此青绿,我们就以六首关于种树的古诗词为例,为春上色。

1.种杏栽桃,造福百姓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

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

—唐·白居易《种桃杏》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贬谪忠州期间。后世因苏轼而名垂千古的东坡,其实正是效仿白居易在忠州开辟东坡的植树栽花之举。

白居易初到忠州时,一片荒芜。但他没有因此颓废,而是开辟东坡,率领百姓一起植树栽花,绿化荒山。几年之后,忠州就是一片青山绿水,碧草红花。

正如这首诗里所言,无论身处天涯海角,只要内心宁静平和,就能视为自己的家乡。如今忠州离家乡是山高路远、山长水阔,没有人会唱我家乡的小曲。这些年漂泊在外,我也与京城的繁华与喧嚣渐行渐远,早已抛掷脑后。不如以三年为期,我种杏栽桃,静待花开。

白居易身处逆境的乐观潇洒,也影响了远隔265年的苏轼。苏轼视白居易为精神偶像,在贬谪黄州期间开辟东坡,建造雪堂,为后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句由柔奴之口道出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或许也是受白居易影响吧。

除了种杏栽桃,白居易还种柳栽松,“栽松满后院,种柳荫前墀”;甚至还有荔枝,“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尤其在《东坡种花二首》其一里,将白居易种树栽花的热情淋漓尽致体现出来,“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

这就是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忘植树栽花,造福百姓,修身养性。后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治理西湖,修建白堤,又是造福后世的幸事一桩。

2.柳州植柳,利国利民

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诗人树,惭作惠化传。

—唐·柳宗元《种柳戏题诗》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接连贬谪到邵州、永州等地,43岁的时候,又被贬谪到柳州。四年后,柳宗元病逝于柳州。这首诗,正是作于柳宗元贬谪柳州期间。

柳宗元在柳州呆了四年,虽然屡遭贬谪,但并未身老心死,依然积极治理柳州。在任柳州刺史期间,柳宗元兴办学堂、破除迷信、开凿水井,继续造福百姓。尤其在种植树木方面,柳州植柳,千古流传。

正如这首诗,他调侃自己一个姓柳的刺史在柳州的柳江边上种植柳树,今日成为笑谈,他日或许就会成为佳话流传。他也想像昔日的召公做出利国利民的实事,纵使死后人们因为怀念召公而不忍砍伐他曾经办公所在的那棵甘棠树。只可惜,他自认惭愧,还没做出这样的政绩。

尤其,“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一句,既寄予了对柳树成荫、高耸入云的茁壮茂盛之意,又流露了为国为民、施展抱负之情。

其实柳宗元完全不必自惭形秽,在他的治理下,柳州这座城市已经在历史上名垂千古,柳州的百姓至今记得“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功德恩情。

此外,欧阳修也留下了“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的千古名句,令人神往。

3.种竹移花,醉酒成诗

小轩幽槛雨丝丝,种竹移花及此时。

客去解衣投卧榻,半醒半醉又成诗。

—宋·陆游《杂感》

古人爱竹,象征君子之道。苏轼就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陆游也爱竹,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时节,去种竹移花,还邀请朋友一起来欣赏。待到客人归去,陆游宽解衣衫,醉卧榻上,闲听雨眠。在半睡半醒之间,灵感乍现,挥毫泼墨,诗酒成书。

这样的种竹移花好不惬意,或许我们也可以效仿一下古人的做法。此外,杜牧的“微雨秋栽竹,孤灯夜读书”,是另一种韵味的雨竹夜读,属于一个人的清欢与寂寞。

当然,正如苏轼所云“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有一个从容闲适的心境,不管何时种竹、何时栽花,都是最好的时机。

4.手栽花木,且共从容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一场王安石变法,搅动了北宋的多少风起云涌。没想到晚年隐居金陵半山园的王安石,在邻居湖阴先生的院落里,感受到了自给自足的田园之乐。

这里有清幽洁净的茅草屋檐,因为经常打扫没有嫩绿的新苔。有茂密繁盛的绿树红花,因为亲手分畦种植更显整齐规整。最令人惊艳的,还是绿水环绕农田,青山送来苍翠,多情又爱怜。

这样的植树栽花,是古代文人特有的闲情逸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就连曾经在官场叱诧风云的王安石也难以拒绝。也正是有这样的山水草木之情,王安石才会写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千古名句。

4.移植海棠,饮水思源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

移来古寺种朱门。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

绿云蔽日树轮囷。

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清·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被誉为清代李易安的顾太清,也像李清照那样爱惜海棠花开。这不在清明前夕,从古寺里移来一株海棠,种在自家的朱门深院。

看着海棠含苞待放的清丽之状,顾太清感慨它宛如超凡脱俗的仙子,一笑嫣然。如今枝叶柔软曲干纤细,但他日必会绿树成荫遮天蔽日,繁盛至极。不过到了树荫结子之后,莫要忘了我这个种花人。

这种移植海棠的欣喜,在琴瑟和鸣的婚姻里,更显浪漫深情。“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这是对忠贞爱情的提醒,也是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提醒。不要忘了古人的功劳。

6.归园田居,怡然自得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在古代宦海沉浮的文人墨客,没有人不钦慕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浪漫与闲适。尤其在官场上不得志之时,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是他们不断回望的精神故乡。

十余亩田宅,八九间茅屋,榆柳成荫,桃李成排,还有那村落里的炊烟袅袅,无处不流露着与山水草木比邻而居的闲适宁静。

这样的植树栽花,是我们平凡又艰难岁月里,永远向往的世外桃源。

“植”此青绿,古人笔下的植树种花,既可以利国利民,又可以修身养性。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才能共赢。愿我们都能植一抹新绿,让未来有树可栖,让心灵有诗意可居。

0 阅读:1

笩筏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