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有言:“凡是负能量的东西,都不要去回应,回应就会与之纠缠,纠缠就会受其损耗,只要内心不接应,它所有的恶念,都将原路返回。”
禅诗有言: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世间万事万物是虚幻的,不能被外界的变动所影响。竹影在阶上摇动,但不会动摇;月亮被映到潭底,却不会在水中留下痕迹。这句诗表达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不受外界的干扰。它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清净,不要被外界的纷扰所困扰。
凡是你接纳的,都会消失,凡是你反对的,都将存在,如果你心中没有贪念,那么你就不会被收割,如果你一直执着于得到什么,那么你反而会失去,如果你什么都不执着占有,那么没有人能从你手夺走什么,如果你起了负面的情绪,那么一定有一件事挂碍着你,这件事本是缘影,只是你当真了。
学会守住自己的能量,不要轻易让别人和事件来干扰自己的磁场,如果你的能量还无法承载起别人的能量,那么请远离那些带给你负能量的人,即使是你最亲的人。
不要随意去干涉他人的因果,也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否则你就会承接别人的不幸。
我们要尽力去接收积极正能量的东西,接近正能量的人,那么能够让你感受到人性的美丽和希望。
我们要学会守住自己的能量,少说少看少听,把能量聚焦在自己的领域中,专业中。意识聚焦、行为聚焦、注意力聚焦。
养生之道是养心,修行之道是修行。
阳明先生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就是本心最自然的状态,它是心的本体。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万事万物在心上不在心外。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所以天地万物也应该无善无恶。天地万物无善无恶,我们对待天地万物的态度也应该是无善无恶。
有善有恶意之动。之所以有善恶,是因为我们的意念加在外在的事物上,产生了分别和执着。是我们良知被习性遮蔽,所发出的意(念头)就有了善恶,而有了善恶之后,又不肯为善去恶,所以人生观就有了善恶。良知是如何被遮蔽的呢?王阳明的结论是:习气所染。习气就是我们身处的社会,王阳明不无遗憾地说,由于不是每个人都自动自发地去致良知,所以由众人组成的这个社会不是真诚恻怛的,而是充满了客套和虚伪。
所以,我们身在婆娑的世界,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我们需要通过事上磨炼,来磨炼我们的心志,提升我们的维度,去除习性,回到出发的地方,儒家称之为仁心,道家称之为道心,佛家成为为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