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之日姐姐悔婚,妹妹:我嫁!多年后妹妹成省长夫人,姐姐落泪

雅轩看历史 2023-06-28 16:47:03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先生在《儒林外史》中有云,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意思是说,人生在世,宁可欺负暮霭垂垂的老人,也不能欺负正值青春的穷少年。毕竟年迈的老人已然大限将至,而朝气蓬勃的少年人,其前途却是不可限量的。

而如果你不听老祖宗劝告,瞧不起这些穷小子。一旦他们辉煌腾达起来,到时候你连后悔药都没得吃。籍籍无名时遭遇过“胯下之辱”的韩信是如此,北漂时被美国主持人嘲笑不是百万富翁的马云也是如此。

事实上,在中国的光绪年间,也曾发生过这样一件“错把珍珠当鱼目”的趣事。

大婚前夕,因为嫌弃未婚夫是个穷小子,心比天高的姐姐当场悔婚,宁死也不肯嫁给这个比自己小了整整七岁的裁缝之子。为了履行两家的婚约,新娘子的妹妹无奈之下,替姐出嫁。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或许是命运使然,这次的替嫁风波,不仅解除了姐姐悔婚的囧境,也从此彻底改变了姐妹两人的命运走向。

年仅4岁的未婚夫

故事的男主人公名为蔡锷,是湖南邵阳杨家湾大坝上一户蔡姓人家的孩子。这户蔡姓人家的祖辈世代都是以农耕为营生。而等到蔡锷父亲那一辈的时候,家中虽然没有足够的钱财供蔡父考取功名,但也有些人脉让他学些缝纫修补的手艺,是以蔡父长大后变成了一个靠给姨娘小姐们做点针线活谋生的裁缝。

身为裁缝之子,蔡锷在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1882年12月18日)出生的那日,天降祥瑞,似乎在应召着这个孩子长大的不凡。望着天边的红光,蔡父思虑良久后,便为这个孩子取名为艮寅,字松坡,寓有志向如坡上松柏般,傲视群雄之意。

后来,蔡锷的造化也正如其父为他取的这个字那样,硬生生地将自己这个裁缝之子蜕变成了执掌云南省军政大权的护国将军。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蔡锷从很小时候起就酷爱读书。蔡父为了成全儿子的这番渴求,便花了很大的力气将其送到当地一间有名的私塾—刘氏学堂学习。

话说这刘氏学堂背后的掌事人可不简单,其创办人刘藜阁不仅是当时鼎鼎有名的家主。就连里面负责授课的先生,即刘藜阁的弟弟刘辉阁,还是正儿八经的清朝秀才,其学识和见闻自是一般的教书匠无法比及的。

蔡锷在刚被送进刘氏学堂的时候,也不过四岁的年纪。但小小年纪的他靠着那副沉稳的性子与在学习上的灵气,成功吸引了不少学堂里的先生瞩目,其中就包括了刘藜阁的弟弟刘辉阁。

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刘辉阁与小蔡锷有了一次短暂的对视。而也仅是因为这一眼,饶是让这位见多识广的秀才也不禁被蔡锷眼眸中的灵气折服,并连连称道:“此子往后必将大有可为!”

本着惜才爱才的原则,这次对视之后,刘辉阁不仅主动向蔡父提出愿意将蔡锷收入自己门下。日后不管他是考学还是留学,刘家都将承担起他在读书期间的一切开销。

而且为了牢牢攀上这条“金麒”,刘辉阁更是与哥哥刘藜阁商议,将自己的大侄女刘长姑与蔡锷结为娃娃亲。

要知道,当时的刘长姑已经11岁了,与年仅4岁的蔡锷足足有7岁的年龄差。让一个11岁的小姑娘与一个4岁的男孩定亲,这样的事情即便是放在女子15岁就能嫁人的清朝, 那也是不大被世人所接受。

更何况与家财万贯的刘家相比,当时的蔡家无论是家底还是名气,都远不主足以攀上刘家这门亲事。想到这,刘家大小姐刘长姑虽对父亲和叔叔给自己定下的这门亲事深感气愤,但内心深处还是坚信,这个所谓的娃娃亲不过是长辈的戏言,自然是做不得真的。

求学之旅,弃笔从戎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那个在私塾求学的蔡家小子也长到了12岁的总角之年。在这期间,蔡锷在学业上的心气并没有消减。靠着在学习上的勤奋和天分,蔡锷在不仅在12岁那年一举考中了乡里的秀才,甚至后来在长沙时务学堂求学时还受到了中文总教梁启超的大力赏识。

和之前的刘辉阁看法类似的是,作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通过观察蔡锷的言行与文章,梁启超同样也认为此人在文学上颇有天分。倘若蔡锷能在学问上多吸纳一些西方先进的政治哲学理念,往后他在中国文学坛上必能名垂青史,大有造诣。

于是乎,在梁启超等人的建议下,蔡锷终于在17岁那年踏上了远渡东洋的留学之旅。当然,作为一个一穷二白的穷秀才,蔡锷在东京求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由他未来的老丈人家刘家全权负责的。

正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起初在刚接触东洋文化的时候,惯来接受清朝封建文化教育的蔡锷其实在思想上还有些不适应。不过好在蔡锷本质上也并非是那种腐朽顽固,完全不懂得变通的人。

对于西方世界宣传的那些“人人生而平等”的新奇理念,蔡锷虽一时半会无法接受。但随着他在留学期间学识和阅历的增加,加上当时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在一旁更是虎视眈眈。慢慢地,一颗名为“解放思想,救亡图存”的种子便逐渐在蔡锷心中扎根发芽了。

爱国思想觉醒初期,年轻气盛的蔡锷也曾和当时许多热血的中国青年一样,试图采用写文章的方式,唤醒华夏子孙救亡图存的探索之心。

然而,在见证过恩师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却惨遭失败的全过程后,蔡锷痛心疾首之际,也不禁意识到在这乱世仅凭借一杆毛笔,一方黑墨去拯救这破碎的山河是不切实际的。

而比起软塌塌的笔墨,一双硬如钢铁的拳头才更能让这个肆意妄为的晚清廷心服口服。

于是在1902年11月,蔡锷不顾师长梁启超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考入了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方面的理论知识。从一个满腹经的读书人到后来叱咤风云的护国将军。蔡锷弃笔从戎的经历,不仅影响了蔡锷往后的人生走向,也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事业。

经过两年多的军校生涯,蔡锷与同学蒋方震、张孝准等人顺利从东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并一齐踏上了归国的渡轮。

替姐出嫁

当时在归国的渡轮上,念及故土上那群受苦受难的同胞。蔡锷便在心中暗暗发誓,匡扶大义之事可不能一拖再拖了。不过,与国家大事一样着急的,其实还有蔡锷的婚事。

学成归国那一年,蔡锷虽不过22岁,正值男儿干事业的大好年华。然而,对于他那门不当户不对甚至年纪都不搭的未婚妻刘长姑来说,可是已经到了女子为人妻为人母的29岁“高龄”。

在蔡锷求学期间,考虑到蔡刘两家的娃娃亲,刘长姑的父辈便一直将其待嫁家中,蹉跎至此。如今蔡锷无论是年纪还是见识都已然成熟,便断然没有将两人的婚事拖延下去的道理。

1904年的冬天,在蔡刘两家的长辈和媒婆等人的张罗下,22岁的蔡锷身着一身红色喜服,准备履行婚约,把这位29岁的新娘子迎回家去。

可谁知等迎亲的花桥已经抬到了刘家大院的时候,本该盖着红盖头出来的新娘子,却突然对着结亲的囍婆发起了脾气,大声囔囔道:“谁爱嫁谁嫁去,本小姐说什么也不会嫁给这么毛头小子!”

事实上,蔡锷对于刘长姑的临场悔婚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因为年少时一个荒唐的娃娃亲,刘长姑在与自己毫无感情基础的情况下,被迫与自己这么个裁缝之子结婚。如此不占理也不沾情的婚事,想必哪个姑娘家都不会嫁的心甘情愿吧。

不过不理解归不理解,对于新娘子的公然毁约和呼之欲出的嫌弃,饶是好脾气的蔡锷脸上也总归是挂不住面子。加上在场的围观群众,又都是些蔡刘两家的宾客。倘若今日真的娶不到刘家小姐进门,蔡锷恐怕这一辈子都得在亲友们面前抬不起头。

而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尴尬时刻,突然一位长相秀气的女子从刘长姑身后走来。只见女子脚步轻盈,身段窈窕。而在厅堂上的主人公蔡锷面前站定后,望着蔡锷那张英俊不凡的脸庞,女子竟小鹿乱撞,面露羞涩。

不过进过短暂的羞涩不安后,这位娇滴滴的美人儿却又敢当着厅堂上的众人,高声朗道:“姐姐不嫁的人,我来嫁!”不知情的人一听,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位突如而来的女子竟是刘长姑那19岁的妹妹刘新英。

刘新英此话一出,顿时在厅堂上揭起一阵风波。要知道,在这群深受封建思想荼毒的老古董们眼里,两女共侍一夫的例子倒是常见,而像今天这样新娘子出嫁之日当众悔婚,妹妹为解燃眉之急直接顶上的趣事倒是不太常有。

眼看着“准小姨子马上就要变成了准媳妇”,为了缓解三位男女主角的尴尬,在场的宾客们纷纷打趣起刘新英真是个难得的妙人,并暗暗为其竖起来大拇指。

倘若说刘新英替姐出嫁是为了照顾家族和蔡锷的颜面,那么作为整件事情的男主人公,蔡锷又是否会承这位小姨子的情呢?

听到刘新英的大胆发言后,从未有过男女之情的蔡锷先是挑眉一惊,而后细细打量过刘新英的长相和气度,随机便坚定地牵起了对方的手,说道:“这准小姨变准新娘的事情,之前蔡某也是闻所未闻。不巧如今竟我碰上了,这也算是鄙人三生有幸了。既然天公想做美,蔡某人又岂有不接受的道理呢?”

蔡锷一番幽默又不失得体的回应,既将之前刘长姑悔婚的尴尬轻轻揭开,又表达了自己愿意迎娶刘新英的决心。眼看这次的替嫁风波化险为夷,而最大的受害者蔡锷也没有什么异议。

于是乎在双方家长的握手言和声中,轿夫们将迎娶新娘的花桥调转方向,喜气洋洋地便将这位刘家的二小姐抬回了蔡家。当夜,在这对新人的洞房花烛中,借着桌上的烛火,蔡锷将刘新英脸上的羞涩一览无余。

而想到之前厅堂上女孩替自己解围时的飒爽英姿,蔡锷更是忍不住感叹道:“夫君之前可从未见识过像你这般侠气的女子,不如娘子以后就改名为刘侠贞罢,也好让世人看看,这刘家的媳妇究竟有多么侠义忠贞。”

听着丈夫的打趣,刘新英也不禁羞红了脸庞。随即便轻轻点了点头,表示应允。从此在这世上,便再无足不出户的刘家二小姐刘新英,却多了个替姐出嫁的刘侠贞。而伴随着这个崭新的名字,刘侠贞的人生也因她身边这个男人在这动荡的世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熬成省长夫人

正所谓先成家后立业,如今随着刘侠贞代姐加入刘家,蔡锷的人生大事算是完成了一半,接下来就是好好搞自己的革命事业了。蔡锷和刘侠贞婚后的第三个年头,受到广西陆军小学的邀请,蔡锷赴广西担任该校的校长职务。

在这个风雨欲来的晚清乱世,蔡锷在广西陆军小学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久。很快,伴随着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全国各地的爱国之士受到鼓舞也纷纷揭竿而起,一场场驱除鞑奴、恢复中华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也陆续在中国的各个角落“散叶开花”。

既然是爱国性质的运动,自然也少不了蔡锷的参与。1911年10月30日,心系朝野的蔡锷联合中国滇系军阀首领唐继尧等人一齐在云南发起了一场名为“重九起义”的反清运动。

作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重九起义”不仅是云南人民反清斗争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也让饱受清政府压迫的云南百姓从此脱离了清廷的压榨和控制。而作为该次起义的主导人,凭借着这次起义的成功,蔡锷不仅掌握了整个云南省的兵马权,同时还成为了威名远扬的云南军都督府都督,其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云南省省长。

蔡锷在外起义的时候,作为妻子的刘侠贞,在家里也没闲着。除了给蔡锷陆续生下长女蔡铸莲、次女蔡福莲外,家里的日常琐事、蔡母王夫人的一日三餐,都得由刘侠贞亲自料理。

当然,刘侠贞作为陪着蔡锷吃过苦患过难糟糠之妻,在蔡锷飞黄腾达之后,又岂又被他抛弃之理?而在蔡锷靠着“重九起义”的功绩被授以都督的官位后,刘侠贞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从曾经的一介普通家妇人蜕变为了德高望重的都督夫人。

这边,刘侠贞凭借着与丈夫的七年情分,一跃成为令人艳羡的都督夫人;而那边的刘新英却因为一直挑不到合适的夫婿,即便早已年过三十了,也只能被刘家人束之高阁。

一场的替嫁风波,改变的不仅是蔡锷的妻子人选,更是刘家姐妹俩悄然错位的人生走向!不知蔡锷当云南都督的消息传到千里之外的武冈山后,余生不尽人意的刘新英又是否会为当年自己的悔婚之举而感到后悔呢?

丈夫死后,终生未嫁

当然,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即便是像蔡锷这样心系家国,能文能武的好男儿在感情上也不过如此。作为蔡锷的原配妻子,刘侠贞并非是蔡锷一生唯一的妻子。1911年在上任云南都督后不久,蔡锷在一次应酬上碰到了一位名为的潘蕙英。

和夫纲女戒体系下成长的刘侠贞很不同的是,这位潘蕙英不仅在家道中落前接受过西式教育,在谈论国事的时候也自有一番独到的见解。显然,像这样聪慧思辨,家国情怀的女子,才是蔡锷心中的灵魂伴侣。

在潘蕙英父亲的主张下,很快潘蕙英便以蔡锷二夫人的身份被其抬入了都督府邸,并为其生下了一个蔡家第一个男丁--蔡端。

蔡端的出生是蔡家的一件大事。孩子出生的时候,刘侠贞已经陪着蔡锷的老母王太太返回到了湖南老家生活。考虑到当时刘侠贞刚刚经历了丧女之痛,加上她多年来又一直没有生下个儿子。

在与潘蕙英认真商议后,蔡锷便决定将刚出生的蔡端养在刘侠贞身边,让她来培养和教育这个蔡家长子。

正所谓生育之恩不能忘,养育之恩大过天。在刘侠贞的言传身教下,蔡端在长大后也的确成长为了让蔡锷和蔡家先祖骄傲的有志青年。

在国民政府外交部任职时,蔡端不仅身怀国家大义,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光明日报》当编辑时,蔡端也依旧秉承着父亲的遗志,努力做一个重义气、识大体的人民的公仆。遗憾的是,这一切都是发生在蔡锷逝世很多年后的事情了。

蔡端(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识清袁世凯“假反帝,真复辟”阴谋的蔡锷有了再度起义的打算。而为了让起义计划顺利进行,蔡锷还特意找来了一位名为小凤仙做幌子,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袁世凯的监控。

显然,蔡锷这招“空城计”用的很成功。1915年,在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军起义中,蔡锷再度联合唐继尧等人组成了护国军挥师四川,最终在以弱于敌人的兵力的情况下出奇制胜,彻底击败了袁世凯的称帝美梦。

1916年11月8日,因病症急速恶化,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享年34岁。

作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1917年4月12日,蔡锷将军的遗体从日本运回中国后,被北洋政府安葬在了长沙岳麓山的一座墓园里。那片他在少年时光曾经捧着读物,书声琅琅的地方。

而在他死后的24年和39年后,蔡锷的原配妻子刘侠贞、和二夫人潘蕙英也相继离开了人世。在这之前,这两位被护国将军护了大半辈子的女子一直未曾改嫁。

15 阅读:8947
评论列表
  • 2023-08-16 19:34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雅轩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