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和同事持枪对峙,事情惊动毛主席,总政治部:要严肃处理

近代史江湖论 2024-02-24 21:15:52

1938年春,日寇计划采取南北对进的方式夹击徐州,从华北抽调了大量的主力部队南下,有鉴于此,毛主席决定主抓计划,将我华北的各部队从山地调入平原,开展广泛的平原游击战。

在毛主席的规划中,以雾灵山为中心的冀东地区是一块很重要的战略要地,此地扼守北平的咽喉,距离敌人核心地区只有咫尺之遥,必须有一员大将前去镇守。4月1日,八路军总部正式下达命令,抽调120师雁北支队长兼政委宋时轮率领所部向平西(宛平以西)挺进,与已先期进入平西的晋察冀邓华支队会师,之后一同开赴冀东。

对于这项任务,上级领导非常重视,在宋时轮开拔前,朱老总、贺龙、关向应都曾专门找他谈话,向他详细说明了此事的重要性。

这年5月25日,宋时轮支队抵达平西,与邓华支队胜利会师,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两部会师后,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以宋时轮为纵队司令员,邓华为政委。八路军第4纵队下辖2个支队,即11支队和12支队,邓华和宋时轮各兼任支队司令员。

班子组建完毕后不久,第四纵队就开始向冀东出发了,等待着他们的,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

当时,李运昌等同志已经在冀东工作多年,他们联合冀东的抗日人士,组成了统一战线组织,正在酝酿着一次规模空前的大暴动。中央之所以派八路军第4纵队前往冀东,为的就是保证这次暴动能够一举成功,并让我军在冀东彻底站住脚。

宋时轮、邓华率领第4纵队主力进入平西后,7月6日,一场轰轰烈烈的暴动开始了,参加这次暴动的人民群众超过了20万,人数之多,规模之大,不仅出乎了李运昌等冀东同志的预料,也出乎了中央的预料。在第4纵队的配合与支持下,整个暴动的波及范围达到了20多个县和大量的村镇,给了华北日寇沉重的打击,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冀东大暴动”。

冀东大暴动令人感到振奋的,不仅是我们初步建立起了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还创建了一支由我党领导的、人数多达7万的抗日联军。

7万人的部队在抗战初期是什么概念无需多言,但如此庞大且成分复杂的队伍也势必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组织混乱、秩序混乱、纪律性差、缺乏训练、缺乏后勤、缺乏政权等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指示宋时轮、邓华,立即成立冀察热宁军区(下设5个军分区),以宋时轮为司令员,邓华为副司令员,实行统一指挥、统一领导。

冀东就在日寇的眼皮底下,所以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站住脚跟。在第4纵队的党委会议上,宋时轮提出,应该集中部队兵力,北出长城,在都山一带创建根据地,党委讨论后同意了宋时轮的建议。但从后来的事实看,这个决定有一定的盲目性。

应该说,第4纵队党委提出的“部队依托山区发展”的观点并不错,但他们对都山一带的情况显然缺乏了解。这里位于长城以北,是伪满的边境,日寇从九一八之后就开始在这里经营,作为他们进一步入侵华北的前沿,所以日寇在这里的根基是很牢固的,戒备是很森严的。纵队党委只注意到这里有大山可以依托,却忽略了此地村落稀少,群众基础不好。

宋时轮率领纵队主力一部进入都山后,只坚持了一个多月就被迫撤回了。依托山区建立根据地的目标未能实现,这是一个沉重的教训,也为冀东部队后续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此时已经是9月中旬,华北平原上的高粱、玉米就要收成了,青纱帐一倒,部队在平原上更加难以立足。纵队党委随即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计划,在这次会议上,大家普遍认为,现在这种情况下,“支持下去很困难”,应该把5万主力部队带回平西休整训练,明年再来,同时留下3万多在冀东继续坚持,这是一种比较有利的处理办法。

经过5天的讨论,最后大家同意了这个方案,并上报给了晋察冀军区等待批复。

这么大的事情,聂荣臻也无法一个人做主,9月26日,他向毛主席、朱老总等中央领导汇报了第4纵队的困难处境。

10月8日,中央回复聂荣臻并转告宋时轮、邓华等同志,冀东部队应该尽可能争取整理部队,建立根据地,“只有到万不得已时”,才可以率领部队向平西转移。显然,中央同意冀东部队向西转移,但又强调“只有到万不得已时”才可以,态度还是希望他们可以坚持的。

而在中央的这一指示还未到达之前,宋时轮部遭到了日军的袭击,宋时轮负伤,电台也被打坏。宋时轮于是率领第4纵队主力独自撤过了潮白河以西。

10月9日,冀东部队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主力部队向平西转移,同时留下3个精干的游击队,坚持冀东游击战,“这个行动计划是全部通过的,没有反对意见”。其余部队于是也很快开拔了。

然而,在主力部队向西转移的途中,问题发生了:日军对我西撤部队发起了连续的进攻,由于行军队伍拉得太长,部队的质量又良莠不齐,各部都遭到一定的打击。加上此时已是10月,气温骤降,部队的冬衣问题没有解决,部队的士气低落,士兵中出现了严重的自行离队的情况。

据《宋时轮传》记载,当时第23总队一夜就离队1000多人,第39总队3000人全部离队,有的暴动武装一夜离队的人数更是达到了6000多人,等第4纵队撤到平西的时候,只剩下了4000多人。

聂荣臻元帅晚年回忆这段历史时沉重地说道:当时冀东的一些领导同志,听到日寇要大举“围剿”冀东部队的消息,“把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决定把部队撤往平西,结果部队在西撤中遭受挫折,10万之众的部队到达平西时,“只剩下很少数的人数。”

从轰轰烈烈的冀东大暴动,到如今的这个局面,恐怕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中央和北方局也对负责同志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尤其批评了宋时轮部未得到上级批准的情况下就独自实行转移,要求他们认真总结经验,为了不打击他们的信心,也考虑到他们挺进冀东后,几个月全无休息、训练,补给也难以保证的特殊情况,中央并未对他们给予组织处分。

但宋时轮和邓华还是对此深感愧疚,政委邓华代表宋时轮郑重地向中央提出,“请求党给我们应得的处分”。

第4纵队回到平西后不久,1939年1月,聂荣臻司令员召开晋察冀军区会议,决定成立冀热察挺进军和冀热察军政委员会,由萧克担任军政委员会书记,宋时轮、邓华、马辉之、伍晋南为委员,统一领导平西、平北、冀东的军政工作。

然而,就在军政委员会积极筹备再入冀东的工作时,宋时轮却因为胃病严重,向冀热察挺进军政治部提出“请求回延安休养与学习”。应该说,宋时轮是带着很大的遗憾做出这一决定的。

在前往延安的那一天,很多同志都来为宋时轮送行,大家依依惜别后,宋时轮吩咐警卫员拿枪备马出发,这时候,政治部的一个同志以为宋时轮让警卫员拿枪,是要打一位来为他送行的领导,便冲上去把枪抢了下来。

宋时轮则以为这个同志是要缴自己的枪,他一把将警卫员的枪拿了过来,装上子弹就和这位同志干。这位同志被吓走后,宋时轮和警卫员便上马启程了。

等宋时轮来到延安时,他和同事持枪对峙的事情早先他们一步到了,此事惊动了党中央毛主席,总政治部党委感到此事性质严重,反响恶劣,·再联系到宋时轮此前在冀东“回师前未经中央批准即行动”的错误,1940年8月17日,总政治部决定对宋时轮给予处分。

宋时轮在1942年整风期间,回顾自己当初的鲁莽举动时说,他当时以为那位同志是要缴他的枪,而枪是军人的命根子,加上他之前就和这个同志有一些误会,所以他一时冲动才做出了那样的失当之举。宋时轮诚恳地说:

“我自幼失去母亲,家教不严,养成顽劣不恭、脾气倔犟的习性,且又孤芳自赏、怡然自得。因此,参加革命以来吃了不少的亏,也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

对于自己“回师前未经中央批准即行动”的做法,宋时轮的沉重地自我批评道:

“有一点成绩就自大,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老子天下第一,个人英雄主义盛行,导致了严重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在我的思想中占上风……这些东西是必须被打倒、根除的。”

当年第4纵队的参谋长李钟奇(开国少将)后来在《武功文事彪炳青史——缅怀宋时轮将军》一文中回忆说:宋时轮的自我检讨是什么的,他敢于揭露痛处,敢于剖析自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赞扬,认为他“得益最多,进步最大”。

1945年8月25日,宋时轮和陈毅、刘伯承、陈赓、肖劲光等同志乘坐美国军用运输机从延安出发,抵达晋东南黎城,随后,宋时轮和陈毅一起赶赴华中战区,担任津浦前线野战军参谋长。

经过休养和调整的宋时轮,再次以崭新的面貌回到了军事战斗的第一线,此后他在华东地区立功无数,成就了赫赫威名,并因此在1955年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21 阅读:13219

近代史江湖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