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用吐,汤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攻邪之剂,皆宜中病便止,不可诛罚过当。昔贤治案,有数用大吐下以起沉痼者, 非见病真切,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 吐之过也。若得病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 汗出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 者,宜葛根黄芩黄连汤。 此示用葛根升阳明之津液,以连、芩
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病,骨 节烦疼,可发其汗,宜麻黄汤。 表实则营卫两郁,脉当浮紧,
汗、吐、下,四季宜慎(通行本作大法春夏宜发汗)。 经曰发表不远热,故发汗必用辛温之剂。发汗者,所以散皮毛在表之邪,开腠理
咳者则剧,数吐涎沫,咽中必干,小便不利,心中饥烦,晬时而发,其 形似疟,有寒无热,虚而寒栗,咳而发汗,踡而苦满,腹中坚,
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瞤。 动气在左,肝之部也。误汗必引肝气上逆而外越。肝气上逆,则内风干脑,故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 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
痉病,手足厥冷,发热间作,唇青目陷,脉沉弦者,风邪入厥阴也。宜 桂枝汤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与之。 桂枝加附子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此统论刚柔二痉,而辨其顺逆之治。经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
痉有在阴在阳之辨,病本风伤于 筋,外因者邪始太阳,其变则阳明少阳可转属也。内因者邪入厥阴,其变则少阴太阴可 合并也,以风
痉者,病舍太阳而邪入奇经(痉,《说文》曰:强直也,无痓字。《广韵》:痓,恶也,非 强直明矣,因知作痓者误也)。阴阳易者,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 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
腹中胀满而痛,时时上下,痛气上则吐,痛气下则利,此为脾湿,非霍 乱也。脉濡弱而滑,茯苓白术泽泻干姜厚朴汤主之(通行本佚)
霍乱,吐呕,下利清谷,手足厥冷,此为兼少阴。脉沉而迟者,宜四逆 汤主之(通行本佚)。 四逆汤方 人参二两 干姜一两半 甘
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非(通行本误 作为)霍乱。霍乱自吐下,今恶寒身疼(通行本缺此一句,
霍乱者,邪属异气,而经系太阴。异气者,天地之变气也。六经之正病则常,六气 之杂合则变(杂与合不同,释详温病),若伏气之变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斤,洗) 生姜(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此补示厥阴热利病情之详。下利欲饮水,水者冷水之谓,夏饮水而冬饮汤者是也。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