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生白的一个医案所得的感悟,五苓散和猪苓汤的区别。

钧翔说健康 2024-06-04 01:48:51

郭生白先生在讲课中提到过一个自身用药的案例,令我印象深刻。

有一次他给自己开了一剂麻杏石甘汤,让保姆煎煮,但保姆忘了放石膏,结果郭老服药之后,小便频数,一开始是十多分钟一次,后来是几分钟一次且小便的量越来越小,直至后来虽尿意频频但小便不出。

郭老见状赶紧又喝了一大剂五苓散,但仍于事无补,只能到医院进行导尿,据郭老讲导出了1700毫升,问题才算解决。

郭老讲这个案例主要是为了解释麻杏石甘汤利小便的作用,所以并没有延伸解释。

我觉得这个医案可以归于误治的范畴,也就是因为使用发汗过度、过于利小便的药物而导致小便不利,这种情况在平时是比较常见的。

那么对于这种误治应该去如何治疗呢?

郭老用的是五苓散,但我觉得郭老此时用五苓散去利小便是不对的,甚至还有加重病情的作用,在发觉小便不利时使用猪苓汤,而不是五苓散,或许便能通解小便,而不用再去医院了。

因为用了少了石膏的麻杏石甘汤会加强发汗和利小便的作用,这样就会伤津而导致小便不出,这时再用温阳利水的五苓散只能会更伤津液,所以这时应该用清热养阴生津的猪苓汤。

在中医理念中,津液是不等同于水的。

津液属于真水,真水可以理解为维系人体正常健康运转的水,而如果真水之外的水过多了则对人体的正常运行也会造成负担。

比如,口渴在中医看来是津不上承,通过喝水可以缓解口渴,但喝进去的水并不能转变成津液,所以过一会儿还会口渴。

而喝粥则不一样,喝粥解渴的效果要比水更强、更持久,这就是因为粥水更容易生成津液。

再比如有的人虽然湿气很重,甚或是有水肿等症状,好像体内的水很多,但仍可能会是阴虚,因为体内的很多水是无用的或是有害的,而真水其实却很缺乏。

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了一个案例也可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一妇人年三十许,因阴虚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甚剧,大便亦旬日不通。一老医投以八正散不效,友人高夷清为出方,用生白芍六两,煎汤两大碗,再用生阿胶二两融化其中,俾病患尽量饮之,尽剂而二便皆通,肿亦顿消。

该老医对这样的用药十分不解,便咨询张锡纯,张锡纯答道:“此必阴虚不能化阳,以致二便闭塞,白芍善利小便,阿胶能滑大便,二药并用又大能滋补真阴,使阴分充足以化其下焦偏盛之阳,则二便自能利也。

猪苓和茯苓常常同用,但二者也是有区别的,我觉得学习《本经书证》对于二者不同之见解可有拨云见日之感:

茯苓属阳,治停蓄之水不从阳化者;

猪苓属阴,治鼓荡之水不从阴化者。

郭老案例也是这种情况,因为误汗误利小便大伤津液导致阴虚,而用五苓散则更伤津液导致阴更虚,阴虚而导致无以气化,小便自然不出。

以上是我的一点愚见,不知是否得当,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22 阅读:740
评论列表
  • 哈。中医真好历害感悟。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

    中医写下上千亿次药量能说出如何來吗 回复: 医学的正确认识
    哇。你的回龙汤又不夠吃啦。都说多少回啦。车站公厕有。还新鮮热呼的。难道你只是來提醒我是你们先辈把粪叫回龙汤
    医学的正确认识 回复:
    为什么黑中医的只能全家拖着西医给它的病痛折磨哀嚎
  • 2024-08-14 22:52

    [赞]

  • 2024-08-18 13:25

    [赞][赞][赞]

  • 2024-09-05 20:40

    外感病,西医药所有手段不如一碗麻杏石甘汤

  • 2024-10-24 12:37

    看条辩,口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汤。

钧翔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