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作品中的文化传统元素

陆凯看历史 2023-07-06 17:13:06

文/匹夫

编辑/匹夫

前言

电影与电视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文化交流载体。一件优秀的作品,除了创造出美丽的画面,刻画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叙述出或曲折或离奇、或感人的剧情之外,它还担负着展示和继承一个民族或区域的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的职责。

文化传统对影视作品的影响

电影和电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折射出一国或一区域的民族精神。各国、各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别,在其电影、电视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

两种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两种类型的电影和电视剧。所以说,影视是一种认识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区域的文化的良好方式。

由于中国与西方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民族传统,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价值观念,这些都会造成中国电影的不同。

举例来说,美国是个新移民的国度,它的历史并不长,因为美国的文化是由不同种族的移民混合而成的,因此,美国的文化就象一个巨大的熔炉,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多样性。

美国“熔炉文化”的特征,在《冰河世纪》这部电影中,充分地表现为三个冰川的意象。美国也是一个追求科技和创新的国家,所以他们推出了很多电影,比如《星球大战》、《终结者》、《黑衣人》、《钢铁侠》等等。

美国也是一个追求自由、追求英雄主义的国家,从一个平凡的人变成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在好莱坞的大片中百次不绝。

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人,也可以有远大的理想,哪怕是最脆弱的人,也可以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去征服这个世界。

实力上的巨大反差与美国人通常表现出来的那种“个体英雄”精神是一致的。例如,《拯救大兵瑞恩》、《阿甘正传》、《勇敢的心》、《阿凡达》都反映了这种精神。

我们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的文明,其中包括了儒家的思想,老子的思想,孙武的思想,中国的文字,中国的四大发明,长城,紫禁城,中国的建筑,中国的山水,书法,唐诗,诗词,都是美丽的艺术,饮食,服装,都是我们民族的特色。

也正因如此,中国的这个古老而又博大精深的民族,也造就了一个守旧、怀旧、缺少革新、开拓进取的民族。

电影创作人员无需绞尽脑汁地想着将来,也无需特意地编造出一个故事,只要俯下身子,将自己的身体放在那些历史传记和名著里,就能看到那些在历史上各个王朝、各个文化层面上所能看到的丰富的内涵。

像《武则天》、《雍正王朝》、《红楼梦》、《三国》等等,都是此类电影在中国银幕上出现的。

另外,由于中国的文化习惯强调“以人为中心”,因此,角色成为此类电影的主要题材,但是科技和探险题材的电影却很难被电影制作者们所接受。

影视艺术对文化传统的促进

电影艺术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视觉与听觉的艺术,它已经变成了一种大众媒介,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创作与交流的方式。

不管是从其内在的规律,还是从外在的需要来看,影视创作都不能只局限于对娱乐审美的需要,而更应该展现出具有灵魂价值的思想,传递出更多的文化传统中的精髓和智慧。

电影和电视不仅可以直接展示文化的内涵、风格和面貌,而且具有很强的传播力,可以巩固文化的内涵,推动文化的扩散,也可以作为“主流文化”吞并、渗透、渗透到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弱势文化的一种手段。

好莱坞影片以科幻、现代、战争片为主,以宣传科技、宣传文化、弘扬先锋精神为主要内容,与美国的文化传统不谋而合。

而以此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又鼓舞了美国人民,强化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民族精神,使美国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领先地位。

中国的影视作品以怀旧、古装、武侠小说为主,观众在缅怀过去,体会到古代人的优越感与自豪感的同时,也很容易让他们变得无精打采,有一种“我以前怎么样”的思想,缺少了一种对创新与发展的欲望。

在当今信息时代,电影、电视等媒介对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科学与当代为主题的影片,能激发儿童更多的责任心,更多的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而那些宫斗戏、武侠戏,大多都是一些奇幻的情节,或者是英雄气概的情节。

我国影视作品中文化传统的缺失

首先,对外国的先进经验,一味地照抄。学习外国电影和电视剧的创作,不失为我们创作电影和电视剧的一个有效途径。

电影和电视剧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集结号》投资上千万,取得了超过两亿的成绩,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转折点、样板和里程碑。

影片中的战况场景是根据好莱坞巨作《拯救大兵瑞恩》改编的,画面的颜色非常丰富,战况场景也不是过去很受欢迎的战况片;

而是采用了肩上或者便携式摄影机,主要是以谷子地的个人角度来对战况进行观测,再加上多个镜头的高速剪切,让狭小的视觉空间更加突出了战况的严肃性和真实性。

不过,从剧本的视角来看,《集结号》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对阵亡的同志的描写太少了,对谷子地这个角色的描写也太少了,缺少了深度。

还有就是剧情的安排,前面和后面,一个是动静,一个是文武,很不均衡,但《拯救大兵瑞恩》,开头和结尾,中间都是战斗,所以剧情很均衡,看起来也不会有什么间断。

其次,缺少了国家的特征。自从改革以后,随着全球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现代的画家无论是从形态还是从思想上都接受了西方的教育,他们的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法已经脱离了纯粹的中国式的、民族的思想。

在这一层次上,我们的电影在“民族性”方面的不足是很难弥补的。“以娱乐为先”、“以大众为尊”成为当代文化的一种语言;

我们一直在追求自己的视角与方向,以符合西方的水准,但我们的电影表面上与世界同步,实际上却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西方对于中国艺术的需要,从而不可避免地成为附属品。

采用西方的方法,敢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但是又不能丢掉自己的优点,还得顾及自己的民族特色。

其次是对民族因素的发掘不够。正如前面所说,在《集结号》里,人物形象的塑造并不突出,与影视作品相比,电影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被淡化了;

比如许三多和李云龙,他们都是著名的战争英雄,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评价他们,但在这个叫谷子地的男人,却很难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一种固执。

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和对人物情绪的掌控和对人物情感的烘托来看,都不及20世纪80年代谢晋的《高山下的花环》。

文化传统与影视艺术的交融

首先,在对角色题材的选取上,我们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明,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神话传奇和历史事件;

只有在丰富的历史背景下,编剧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对这些题材进行了理性的改造,并将其与当代受众的需求相结合;

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找到了生命的美好,取材贴近现实而又高于实际,塑造出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人物形象,这样他们就可以赢得大众的欢心。

其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需要创作者拥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可以重新分析历史中的文化和传统,从视觉上的认识,到精神上的认可,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源于生命,又超越生命”的意境。

《风云决》这部电影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将中国的青铜器、汉朝的肖像、唐朝的佛像、民间的皮影戏、敦煌的壁画都融合在了一起,将京剧的颜色和民间的颜色结合在了一起,将传统的颜色搭配在了一起。

服饰方面,吸收了大量壁画和戏剧舞台服装的颜色,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

在艺术气氛的设计上,要体现出优秀的地方文化韵味,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到受众,让受众能够更好地与受众发生共鸣,还能将故事表现得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自然,对于地方文化的设计,并不意味着对地方文化的复制,它只是一种继承与分化,其中蕴含着设计者自己的文化情感与独特的领悟。

就拿《舌尖上的中国》来说吧,这是一部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从不同角度,展示食物为中国人的生命带来的礼仪、道德等方面的文化,欣赏中国的特殊材料,并与之相关的各种要素,形成中国菜的独特风格,理解中华菜的精美与历史悠久。

《舌尖上的中国》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失落已久的触动,触动的不只是美食,更多的是一种历史,一种人性,一种家乡,一种回忆。

它既是人们对大自然给予他们的恩赐的感恩与珍惜,也是人们内心的某种缺憾,更是人们对于自身劳动的认同与尊敬。

要达到对人的灵魂和性格的艺术化表达。在影视作品《孔子》、《卧虎藏龙》等影视作品中,我们不但可以用影视作品来直观地阐释中国的文化传统。

我们也可以从《大宅门》、《大染坊》、《闯关东》等历史事件、传说故事、人物景观等方面来表现中国人的性格和精神。

它们运用了神话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运用了“家国同构”的叙事手法,将人物和家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以英雄和家人的兴衰来折射出这个时代的国运,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一种强烈的民族性。

而《大宅门》则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此类电影。电影以一个制药家族经历清末、民国、军阀混战、解放等时期的沉浮变化为主线,将大府门中的生死,恩恩怨怨,血泪情仇一一展现出来。

它的每一个起起落落,都被生动地展现出来,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了同仁堂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伴随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不断成长的演变历程。

剧中灵魂人物白景琦的坚忍不拔、仁义智慧以及对日本人的凛然正义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无不反映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质。

最后,在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中,要把对历史的传承作为自己的职责,切忌因为追求一时的利益而编造历史,戏弄历史。

与此同时,在人物刻画、故事剧情的设置、语言的组织等各个环节中,要对文化传统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维护,不仅要将其真实和完整地展现出来,还要让它可以被一代代的传承和使用。

另一方面,要注意中西结合,既要保留自己民族的特点,也要考虑与其他国家的不同文化相结合,以达到多元与个性相结合的目的。

结语

因此,要想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中国电影的交流,就必须对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进行深入的发掘与利用,并主动探索出一条既能体现本国特点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电影的交流与表现方式。

这既是电影、电视等媒体在制作、宣传等方面的需要,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扬的历史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欣,刘雨晴《美国电影所表达的西方核心文化》

[2]陈琦,严峰《解读好莱坞电影的文化传播》

[3]艾素萍,王庆《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表达》

[4]王新婷,金鸣娟,姚晚霞《中国文化传统概论》

0 阅读:15

陆凯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