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镇海之战获得全胜,“以夷制夷”外交手段起到了什么作用?

寒梦评历史 2023-06-22 12:13:06

浙江镇海历来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海防重地,有“宁郡为全浙之门户,而镇海口门,尤浙东之锁钥”之说。 镇海海防历史上经历了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反侵略战斗,其中两次取得了全胜,即1885年3月的抗法战斗、1940年7月的抗日战斗。这也是我国近现代海防战役中,屈指可数的在抗击外国侵略者中取得的两次全胜。

1940年7月的抗击日军战斗详情,请参看本人在5月8日头条上发布的《镇海口戚家山战斗:抗战史上海防战役中首次战胜日军》一文。

今天来说说1885年中法镇海之战的前因后果。

中法战争甬江口防务图

中法镇海之战背景

1884年3月,法军发动北宁战役,以两个旅的兵力,分别从北、东、南三面会攻北宁,驻安南清军二万余人一触即溃。法军通过此役,达到了占领越南红河三角洲全部重要城市的战略目的。

法军攻占北宁、太原等地之后,“得意之极“的法国人,向清廷提出了“索赔英金六百万磅”的要求。当时600万英镑相当于中国白银2300余万两。面对法国人漫天要价,国人舆论纷纷,时《申报》疾呼:“赔费一事,断不可许”,宁“倾其国之所有”与法一战。而清廷也没有轻易屈膝答应。

法国人见清廷没有就范,在1984年8月23日,孤拔任司令的远东舰队,出动了战舰10艘,偷袭福建的马尾港。清军主帅张佩纶等人,畏战退缩,福建水师未作任何军事准备,仓惶应战。战斗不到1个小时,11艘水师兵舰就被击毁,阵亡五百多人,几乎全军覆没。

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

马尾海战惨败后,清廷决定对法国宣战。1884年8月26日,清廷颁布上谕,令 “沿海各口如有法国兵轮驶入,(各将领)着即督率防军合力攻击,悉数驱逐。 其陆路各军有应行进兵之处,亦即迅速前进。”

不过由于清廷并未将这份上谕送达给各国驻华使馆,英、日等国遂以此为借口,不承认中法已处于战争状态。而法国出于多种考虑,也一再声明它对中国的军事行动并非是一场战争,而仅仅只是一种“报复性军事行动”。

法军重创福建水师后,肆无忌惮地北上,进而袭击台湾基隆、淡水。为阻止南北海运和闽、台联系,孤立台湾守军,1884年 10月 23 日,法国侵略者悍然宣布封锁台湾洋面。

由利士比率领一支分舰队沿台湾西海岸海域进行巡逻截击,并以三至六艘军舰在马祖澳附近海域游弋,控制南北海运和截断闽台间联系。

为打破敌军封锁,清廷在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建议下,决定由南洋水师派出“开济”、“南琛”、“南瑞”、“驭远”、“澄庆”五艘军舰,自江阴启碇 ,南下援台。南洋大臣曾国荃命令提督衔总兵吴安康统领舰队,执行援台任务。

海战期间,协助御敌的南瑞号巡洋舰

1885年1月18日,援台舰队南下出发。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得知这一消息后,率法舰七艘,拦击中国援台舰队。1885年2月7日,孤拔率舰队自马祖澳出发,北上搜索中国援台舰只。2月12日,双方舰队在浙江石浦檀头山附近洋面遭遇。吴安康不敢与敌交锋,率舰队逃跑,孤拔舰队尾随追袭。

由于“驭远”、“澄庆”两舰航速较低,落在后面,被迫驶入象山石浦港隐蔽。法舰封锁石浦港,并于14日夜间用水雷将“澄庆”、“驭远”两舰击沉。

2月15日,“开济”、“南琛”、“南瑞”三舰入镇海口避敌,宁绍台道薛福成令三舰合力守御。孤拔闻讯“开济”等三舰躲避在镇海口内,便率舰队进犯镇海。

于是,中法镇海之战由此发生。

中法镇海之战经过

备战

当法军侵犯福建时,浙江就进入戒严备战之中。浙江巡抚刘秉璋,亲临镇海,定下了“先镇(海)后定(海)“的方针。

四品宁绍台道、负责宁防营务处(监督海防事务)的薛福成,对浙东防务作出了重点部署:“大抵中国既无得力水师,则防务惟以炮台与堵口及陆营三者相辅并行。”浙江提督欧阳利见亲驻江南岸金鸡山督师,在山上筑营垒和瞭望台,负责指挥军事行动。

浙江提督欧阳利见书写

防务兵力分布:甬江南岸自金鸡山起南至育王岭驻兵六营,由提督欧阳利见(湘系)率本标练兵一千人及楚勇二千五百人防守,驻金鸡山;甬江北岸招宝山沿港一带驻五营,由记名提督杨岐珍(淮系)率淮勇二千五百人,驻招宝山;招宝山的威远炮台、金鸡山的靖远炮台和小浃江口(小港)的镇远炮台等诸炮台,由守备吴杰 (淮系)统率,共有炮兵500多人;提调游击钱玉兴 (淮系 )则率衙标、处标练军一千人及淮勇二千五百人,分扼宁波至梅墟通往内地的要隘,驻梅墟。

招宝山威远炮台

炮台布置:在镇海口北岸招宝山东北麓的威远炮台增炮8门,其中,200磅后膛炮1门,40磅后膛炮3门,80磅后膛炮2门,英国土炮2门。在南岸金鸡山东北筑炮台1座,置前膛铁炮3门;在西北筑炮台1座,置前膛铁炮4门;在原金鸡山东沙湾头的靖远炮台,置80磅前膛炮4门,80磅后膛炮1门;在小浃江口的镇远炮台重置炮5门,包括80磅前膛炮1门,46磅前膛炮2门,英国土炮2门。

金鸡山宏远炮台.

水路:由“超武”、“元凯”两舰停泊在江口待命。附带说一句,“超武”号管带叫贝珊泉,是定海总兵贝锦泉三弟。贝锦泉就是我国第一艘轮船“宝顺轮”的炮长,为宁波商船北上护航,作出过很大贡献。

此外,在布防上还采取了钉桩沉船、安设电线、迁教士防间谍、杜绝引水等措施,这些措施周到严密、切实可行,保证了镇海海防能够顺利进行。

另外,镇海县城各店铺、各乡村集合勇丁二万余人,组织民团、渔团,盘查奸细,保护地方治安。镇海军民为保卫家乡严阵以待。

战斗

1885年2月28日,法国舰队发现了南洋三舰避向镇海港,于是当天晚上7时许,孤拔乘旗舰“巴雅”号,率领“凯旋”号、“尼埃利”号、“答拉克”号三舰驶向镇海,停泊于离镇海口约五公里的七里屿洋面。

3月1日上午7时,孤拔首先派“尼埃利”号,前往镇海口附近侦查口门的防御工事和水中障碍,并派一小艇驶向游山口附近的商轮探听消息。下午,孤拔乘坐“尼埃利”号北移至大游山处停泊,观察到了镇海口内的三艘南洋舰船,以及兵轮“元凯”与“超武”。

下午3时左右,招宝山炮台记名提督杨岐珍首先望见法舰,于是立即下令炮长周茂训发炮迎敌,一发即中“尼埃利”船头,二发折其头桅,三发伤其船尾。吴安康也命令“开济”、“南琛”、“南瑞”三舰协同开炮。“尼埃利”号坚持不退,利用排炮回击,击中招宝山东北角炮台,数十发炮弹陷入炮台外三合土内,周茂训中敌弹折了右小腿骨,并阵亡炮手二名,勇丁一名。我军水陆愈战愈勇,下午五时,“尼埃利”号不支而退,南下进行修理,其余三舰则退泊距镇海30余里的金塘洋面。

浙江提督欧阳利见督师御敌处

3月2日晚7时至9时,法国舰队效仿石浦故技,派出两艘鱼雷艇,欲趁大雾偷袭口内的南洋三舰。在舢舨船上巡逻江面的镇海守军及时发现来敌,立即枪弹齐射击退鱼雷艇,炮台听到枪炮声也随之开炮轰击。于是鱼雷艇只能在慌乱中放出鱼雷,触及水底礁石而爆炸,未给我方造成任何损失。

3月3日上午,法舰“答纳克”等在虎蹲山北侧,又开炮攻招宝山。炮台守备吴杰亲开大炮还击,“台开一炮,中其烟筒;再炮中其船桅,横木下坠,压伤兵头;南琛、南瑞复从旁击中三炮,穿其后艄,法船创甚,急放黄烟,收旗转轮,仅获出险遁去 ”。

炮台守备吴杰

附带说一下,上述“横木下坠,压伤兵头”的兵头,当时据传是法军司令孤拔,后来即有孤拔在镇海之战中受伤而死的说法。但近年有文章称,根据当时新任远东舰队代司令利士比,在给法国海军部长的一份电报中,叙述孤拔死因是其患肝病复发所致。

3月5日深夜,法军乘两只舢板船,前来偷袭镇海炮台,被副将费金组发现,率官兵击退。次日清晨,法军放小轮潜至虎蹲山探路,又被击退。

3月8日,两艘法军舰向小港炮台靠近至仅5里,被驻防守军观测到。3月11日,法方又派三艘军舰前往镇海口,此时共5艘法舰停泊在七里屿。

3月13日,法舰开始炮击小港炮台,连轰十余炮,但仅击中3弹,由于之前欧阳利见命令用麻土、毛竹将炮台保护起来,所以小港炮台仅外墙略有损伤。

3月14日,法舰又炮击小港炮台,随即接近港口,法军由于未命中我方,于是将大炮架在桅杆之上,谁知其炮身过重,桅顶绳索忽然断裂,压伤法兵十余人。结果未达到企图进港目的。

3月22日凌晨,副将王立堂率敢死队,潜运后膛车轮炮8尊,埋伏青峙岭下,突射法舰,连中5弹,伤法兵多名。待敌惊起发巨炮回击,清军已收队回营。

法舰几次进攻均告失利,无法接近甬江口门,只能停泊在金塘洋面,也再无大规模进攻欲望。“以后遂不敢驶近炮台,远泊十余里外”。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法军陷入了给养困难境地。当时上海《申报》刊发了一篇题为“吴杰巧扮渔人深入虎穴”的文章,讲述守备吴杰直面法军镇定自若的故事。

文中说的是,吴杰为探听法军虚实,利用法军给养困难之机,与几个士兵乔装成渔民,带着食品从小港驾小船驶往法舰所处,并登上了法舰。吴杰打探完消息后,便“忽忽下艇,飞橹而还。法船业已识破,连开排枪,均未被伤。......人益服游戎之智识有过人者。”报道叙述生动,将吴杰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公众面前。

镇海吴公纪功碑亭

停战

1885年4月4日起,中法已无战事。6月9日,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纳在天津正式签订了《中法新约》,又称《李巴条约》,共10款,造成“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局面。6月11日,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死于澎湖。6月26日法舰开始从镇海口外撤离,29日夜晚,最后一艘法舰撤离,历时二十余日的镇海抗法战役以胜利告终。

以外交手段“以夷制夷”

在中法镇海之战中,清廷罕见地运用了“以夷制夷”的策略,即以国际法进行外交干涉,达到了牵制法军、保卫舟山的目的,从而在镇海保卫战取得胜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只不过,提出和操作这个策略的不是李鸿章之流,而是处在镇海战争前线的中级官员。

薛福成,曾为曾国藩、李鸿章门下智囊人物之一,精通洋务。1884年 2月 6日,“内阁奉上谕,浙江宁绍台道员缺,著薛福成补授”。同年夏,薛福成南下赴任宁绍台道。中法战争正式开始后,受命浙江巡抚刘秉璋,是刘秉璋在镇海的代表,全权负责海防营务,“传宣号令,筹计大义,悉下营务处。凡战守机宜,无巨细,一俾遗之”。

宁绍台道薛福成

在备战设防时,如何防止法军侵据浙东藩篱舟山为侵华基地成为薛福成一块心病。他认为舟山定海和宁波镇海的战略地位都十分重要。如果法军同时对定海和镇海进攻,清军的兵力必分散,防御压力将大大增加,存在被攻陷的危险。而且定海是镇海和吴淞口门户,一旦定海为法军占据,法军便有可能实施登陆,甚至将长驱直入占领杭州、南京等地。

因此薛福成决定利用一个中英旧约来“以夷制夷”,“使法人忌英而不犯定海”。利用英法矛盾牵制法军,保护舟山,遏制法军对定海的进犯。如果此外交策略成功,那么清军就可腾出手来,集中精力实施镇海的防御。

所谓中英旧约,是指1846年4月4日(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九日),侵占舟山的英军退出后,英国公使德庇时在虎门与两广总督耆英签订的《虎门寨特约》(又称《英军退还舟山条约》)。条约中第三、四款为: 英军退还舟山后,大清国永不以舟山等岛给他国;舟山等岛若受他国侵伐,英国应为保护无虞,仍归中国据守。此系两国友谊,无须中国给与兵费。

薛福成急请南洋大臣曾国荃正式照会英国公使,要求英国必须依法遵守旧约。他认为英国决不会将舟山“甘心让法,而自废前约,以示弱于欧洲”,同时他还反复劝说驻宁波英国领事向英国政府进言。

薛福成又嘱幕宾杨楷写成《英宜遵约保护舟山说》一文,指出从国际公法来看,“各国订立新约,必将旧约声明作为废纸,方不照行。此地球公法也。查中英《天津条约》并未声明将保护舟山之约作为废纸,而英廷顾不免疑虑者,岂不欲自结于中国并应得权利而愿失之耶?”薛福成亲自“重加删润”后,请宁波海关税务司葛显礼翻译成英文,寄往伦敦报馆刊载,发起了舆论攻势。《申报》也于1884年9月8日全文刊登了这篇文章。

此举果然引起英国朝野上下对舟山问题的密切关注。英国改变了先前对法国行动不干预的态度,英国驻沪总领事固威林与法国公使巴德诺暗中商定了“法不犯定海,以激英商之怒,英亦不明言保护定海,以碍法事”的秘密协议。后来,法国舰队尽管多次向镇海发动攻击和挑衅,却从来没有染指定海及其下辖的舟山群岛。

浙东清军将防御重点转向镇海,确是镇海之役取胜的一个先决条件。“以夷制夷”外交策略的成功,对镇海之役获得全胜,起到了重要作用。薛福成等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一方面将国际公法为我所用,另一方面竭力做好对浙东各战略要地的防务工作。这种“虚实相济”的指导理念,赢得了镇海战役的全面胜利。

宁波市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

镇海之战的战斗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它对即将到来的中法谈判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镇海之战中,法军第一次进攻镇海时的军舰是4艘,后来常常出现在镇海口的法舰有6艘,最多时达到了10艘,约占法国远东舰队总数的三分之一。镇海之战中,清军成功地阻挡了法舰的攻势,牵制了很大一部分的法国海军,使其无法实现海上侵华战略计划,从而影响了中法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中法镇海之战,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0 阅读:0

寒梦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