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变先生,杜月笙是如何组成恒社,完成角色转换的?

寒梦评历史 2023-04-08 00:23:02

青年杜月笙

1933年2月25日,对杜月笙一生有重要影响的恒社正式宣告成立。

杜月笙从一个水果行当学徒起,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在黑道社会里摸爬滚打,历经偷窃、抢劫、敲诈勒索的流氓勾当,以后参与或组织了一系列人人皆知、骇人听闻的事件,终于成为上海滩无出其右的青帮头子。

进入30年代后,他利用手中的黑暗势力和当权者、达官贵人、各界人士牢靠的交往基础,逐渐放弃了贩毒、赌博等让人痛恨的行业,转向工商金融业等近代经济。为扭转人们眼中的流氓形象,以一身“长衫马褂”打扮的儒雅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为此,他创建了恒社。

1932年11月19日,“八仙桥青年会”举行会议,讨论和推举恒社理事会成员。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候补委员陆京士、大英银行经理徐懋棠、轮船招商局船务科长洪雁宾、长丰地产公司买办蔡福棠、东新进出口公司经理黄振东、杜月笙开山门徒弟江肇铭、四明银行协理孙祥簋、律师周孝伯等八人为常务理事;《申报》编辑唐世昌、上海吴淞商团团长,商会负责人唐承宗为候补常务理事。杜月笙任名誉理事长。

恒社会址设在法租界爱多亚路息庐,后迁至马浪路39号。1933年2月25日,举行了隆重的典礼仪式,恒社正式宣告成立。

如果说杜月笙以前把持的青帮组织是见不得阳光的黑道组织,那么恒社是由官方正式承认的合法组织。恒社成立之前就得到了国民党社会部的核准,还在法租界注册登记。恒社的成立,标志着杜月笙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角色的转换,用现在话说,是洗白了身子。

陆京士

尽管这样,恒社本质上是一个帮会组织,是属于杜月笙私人的组织工具,只是披上民间社团的外衣。恒社常务理事陆京士在纪念恒社三周年会议的演讲中,尤其强调了恒社是杜月笙私人组织的性质。陆京士说,恒社的一切事务,以杜先生的意志为意志,所有恒社成员都愿意为杜先生效劳。

不过,恒社毕竟是一个新型的民间社团,与旧上海那种偏于黑色、带有浓厚流氓气息的旧帮会还是有较大的区别。

恒社内部组织最初是在理事会下设三科十二组,到1934年后,增至十八组,包括总务、秘书、会计、庶务、设计、娱乐、京剧、宴会、经济、旅行、交际、教育、法律、体育、卫生、摄影、出版、职业介绍等。

表面上,恒社理事会是领导机构,但实际上所有的重大问题都由杜月笙及陆京士等人决定。按社章规定,理事会的产生需经过社员大会选举,但一般由杜月笙事前指定人选,然后在社员大会上宣读名单,社员们举手表决通过。

“恒社”这一名称,是由陈群起的,他当时在杜月笙投资的正始中学任校长。名称来源于“如月之恒”的典故,恰好杜月笙名字中有个“月”字。

恒社社徽为圆形,周围19颗星,绕成花边,中间一个大钟,钟上斜月高悬。大钟是“镛”字的象征,典故出自《尔雅·释乐》中“大钟谓之镛”。钟顶所悬之月也是“如月之恒”的意思。19颗星暗示恒社理事人数,象征众理事与杜月笙间为群星拱月的关系。

恒社第一届理事为陆京士、朱学范、唐世昌、徐懋棠、洪雁宾、张颂椒、唐缵之、朱东山、许也夫、王刚、江肇铭等19人。

恒社成立初期,其主要社员的分布情况约略如下:在上海市党部方面,有陈君毅、汪曼云、林美衍、黄香谷、黄造雄等;在市社会局方面,有科长张秉辉、许也夫等;新闻界有唐世昌、赵君豪、严服周等;邮务工会有陆京士、朱学范、傅德卫、张克昌等;电影界有张石川、任矜苹等;鱼市场有唐缵之、朱东山等;法商电车公司有邵子英等;京剧界有赵培鑫、孙兰亭、汪其俊等;交通业有周祥生等。除上述之外,银行、企业、纳税华人会等机构中也都有人。巡捕房里还有若干包探、巡捕,有的公开,有的暗藏,各尽其通风联系、相互利用的能事。一般社员更属流品复杂,广布在上海社会各界。

中年杜月笙

1934年秋,恒社举行了第二届社员大会,改选了理事。第二届理事大都是新当选的,除陆京士、徐懋棠、蔡福棠等外,三星棉铁厂经理张子廉、明星影片公司经理张石川、邮务工会张克昌、律师鄂森等人,是新选入的。杜月笙早期开山门徒江肇铭不再是理事了。

杜月笙对加入恒社的成员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须经社员二人以上之介绍,经理事会审查通过”,其加入标准是:文职需科长级以上;武职需少校以上;工商界需主任级以上;年龄需30岁以上。

按照这些条件,杜月笙原来手下的徒弟们大都没有资格入选。当然他不是抛弃了他们,而是让他们加入由自己控制的,由门徒为主成立的其它组织。

从1934年的恒社社员名录中可以看出,324名社员成分中,基本上是工商金融界人士,此外,政界、学界、新闻界、警界、戏剧、电影界及律师、医生等自由职业人员,几乎无所不包。军界的人稀少,将军级仅一名王兆槐,是奉戴笠的命令加入恒社的。这是由于不能踏入蒋介石的禁区。

这一切,说明杜月笙所依赖的社会基础已有了显明的变化,他的目标方向也已从以往的打打杀杀、敲榨勒索、贩毒涉黄中,不仅转向参与工商、金融的竞争,而且还与官方建立了紧密联系。

恒社中有许多官员是不公开的,孔祥熙的财政部中,好几人都加入了恒社,如公债处处长边定远等。

旧上海法租界霞飞路

不得不说,杜月笙是个独特的人物,他不像黄金荣那样因循守旧,目光短浅,也不像张啸林那样飞扬跋扈,卖国求荣,他在革新帮会组织,改头换面,公开走入白道上层方面,确实取得了一番成就。

他善于笼络名人,相互建立交情,使一些有名文人为他做事。如章太炎为他修家谱,还替他改名字;杨度也知恩感遇,帮他做事。顾鳌还时常到杜宅给他讲掌故。

他懂得舆论宣传作用,吸收了不少新闻界记者编辑为恒社社员。如汪松年、赵君豪、姚苏凤、余哲文等新闻人,这些人都或明或暗地成为杜月笙的门生。杜月笙在新闻界所收的首个徒弟,是《新闻报》编辑唐世昌。

他又投资教育,在法租界善钟路(今常熟路)创办了一所正始中学,担任学校董事长,并且投资10万元在上海浦东建起“浦东杜氏藏书楼”,附设学塾。由于杜月笙不少钱投资在教育上,因此有不少教育界人士,成了恒社社员。

他也抓住机缘,参加了上海出头露面的慈善家行列,在仁济善堂、中国红十字会等机构任职,同虞洽卿、闻兰亭、王晓籁、袁履登、王一亭、黄涵之等参加慈善事业的工商界人士联系起来,成了不时在报纸上出现的“大善士”。这为杜月笙造成了进一步的声势。

恒社组织,为杜月笙营造了巨大的关系网,使他在社会各行各业“路路通”,成了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他曾得意地自诩:“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存钱再多不过金山银海,交情用起来好比天地难量。”

1934年324名的恒社成员中,占多数的是来自工商金融界的人物,有120人。其余为学界、政界、新闻界、警界、梨园界等。成员的籍贯多为江浙一带的人,其中江苏最多,有114人,其次浙江为98人,而江苏中又以苏南人为多,浙江中又以宁波人为多。不过,恒社之中,鸡鸣狗盗之雄、作奸犯科之辈也有不少。

当年上海滩的“三大亨”之一黄金荣、张啸林分别被称为“黄老板”、“张大帅”,只有杜月笙被尊称为“杜先生”。这个在青帮中独一无二的称呼,显示了杜月笙比黄、张两人更高明。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租界成了“孤岛”,杜月笙于27日同当时的上海市长俞鸿钧和钱新之、王晓籁等同乘法国兵舰秘密离沪赴港。杜走以后,恒社社务无形停顿,社员分散到香港、重庆或别的内地去了,但仍有一部分留沪社员,如万墨林、朱文德、黄国栋、唐世昌、任矜苹等还继续活动。一些恒社分子如汪曼云、张克昌等投敌做了汉奸。

1938年的杜月笙和孟小冬

杜月笙在香港时设立了恒社分社,原在上海商会工作的骆清华、中国红十字会驻港办事处主任秘书的郭兰馨、及邱唐、唐莱等人,都是新吸收进来的恒社社员。在重庆也设立了恒社重庆分社,吸收的人员相当多,有公务人员、工商、银行、文化等人士。当时去重庆的京剧演员,如程派青衣赵荣琛、梅派青衣杨畹侬,都参加了恒社。

1945年9月,回到上海的杜月笙,指定鄂森出面在浦东同乡会召集了一次座谈会。出席的有唐缵之、王润生、吴颖荪等二十余人。

会上议定:恢复恒社总社;进行重新登记。社址由“纸业大王”徐大统提供,设在江西路九江路北首大楼的六楼,然后召集社员大会,改选理监事。原在上海投敌做汉奸的除有名的人以外,都通知参加这次大会,。其余投敌的人,不作开除处理,因为所谓帮会是重义气的,私人间还可以保持来往。

但此时的杜月笙已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一则他气喘病缠身,经常在宅养病;二则是他原来的得意门生吴绍澍公开出来反对他;三则他的密友戴笠死了。更主要的是租界取消了,国民党当局逐渐对他失去了利用的兴趣。于是他走在下坡路上了。所以,此时的恒社活动远不如抗战前那样兴师动众,影响面几乎可以忽略。

老年杜月笙

杜月笙曾打算新建一幢恒社大楼,设计图纸也有了,在淮海中路中南新村前面造一幢三层大楼,内有大会场、舞台、餐厅、宾馆、图书室和办公室等等,规模颇大。工地上也巳竖起了“恒社杜基”的木牌,可是一直没有动工。

1949年3月,杜月笙离开上海去香港,从此恒社无形解体。恒社从1933年成立,直到1949年,共历十七年。

恒社社员人数,在成立初期,有130个社员,到1934年有了324个,1937年扩大到520个,末期编制的名册共为950人。据“比较可靠的估计,包括死亡、前期和后期,也包括秘密参加而不公开的,恒社杜员大约有1500人。”

1950年在香港的杜月笙和孟小冬结婚

以下附录,是小编根据1934年的《恒社社员名册》,制作了恒社社员名录图表,供有兴趣的朋友们参阅。

附录:恒社社员名录一览表(共324人)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表9

表10

表11

表12

表13

表14

0 阅读:8

寒梦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