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原鲁山,南下17年仅回老家一次,所建东圳水库成莆田生命之源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07-21 13:18:45

原鲁山画像

东圳水库,福建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全省排名第二,莆田人的“大水缸”。修建水库时展现的“东圳精神”至今激励着全市干部群众。担任东圳水库建设总指挥正是时任莆田县县长的原鲁山。

原鲁山,1915年出生,山东掖县人。“七七”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历任抗日游击队指导员、行政村村长等职。解放战争时历任区干部、鲁南支前大队中队长、潍坊和济南市直机关支部书记。1949年3月,随军南下到达福建,在晋江县先后担任区、镇党政领导和县委秘书。

1952年,原鲁山调到莆田县,担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12月,莆田县第一届人大召开,首次举行县长选举,原鲁山当选县长,以后连任4届。

1956年春节元宵刚过,原鲁山到沿海调研,其中有一段时间在东峤蹲点,晚上就住在山美村的祠堂里。看到村民们正挖塘蓄水用于灌溉,他也卷起裤脚,赤脚下沟,和村民一起劳动,于是乡亲称他“赤脚县长”。

正是这次深入调研,原鲁山了解到沿海缺少水利设施,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水稻面积小、产量低,百姓长年以地瓜当主粮,生活贫困艰辛。而当年,莆田遭受特大水灾,南北洋平原受淹三昼夜,农作物受灾20多万亩,房屋倒塌近万间。平原有涝灾,沿海有旱灾,百姓如何能过上好日子?原鲁山于是同班子的同志一道下定决心治理全县水利命脉,上马东圳水库等空前重大工程。

东圳水库开工时,正处在“大跃进”的特定形势下,有的领导提出在东圳水库上马的同时,再上外渡水电站,结果出现了上场劳力不足等种种困难。原鲁山冒着风险,力排众议,主张外渡工程暂时下马,集中人力、物力建东圳水库。后来,县委采纳了原鲁山的意见,保证了东圳水库的顺利建设。

原鲁山每天都到工地去,夏天戴一个大斗笠,跟民工一个样,看不出是位县长、总指挥,他跟大家一起通宵熬夜,和群众打成一片。

当时交通落后,到库区后,还得再走上三五公里才能抵达指挥部。那时莆田县只有一辆吉普车,是给县长用的。结果,为了保证常驻水库工地的一位副县长出行方便,原鲁山把吉普车让给他坐,指定将车放在指挥部备用,自己外出办事却经常坐“脚车背”(人力自行车)。

原鲁山自始至终驻扎在工地上,坐镇指挥,参加抢险,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原鲁山为了抢险,与民工一起扛沙包,有一次摔倒了,右手臂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水库大坝被洪水冲垮的关键时刻,原鲁山冒雨站在坝上下达:“水涨一寸,坝高一尺,我们誓与大坝共存亡!”这让在场的人非常感动。

东圳水库建成后,原鲁山又陆续主持修建镇海堤、五大排水闸、64座小型水库和胜利围垦等。这些水利工程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考验,造福子孙后代。

原鲁山是在机关呆不住的县长,除了开会和处理文件,大部分时间都深入农村基层,访苦问贫是他日常工作之一。有一次,他在忠门月塘乡调研,中午在农民家里揭开锅,看到里面煮着根状的小地瓜掺薯叶的稀饭,便舀了一碗与农民一起吃,饭后他交了一斤粮票和一元钱伙食费。

原鲁山平时没有工作以外的应酬,夜间机关大院最后熄灭的灯一定是县长办公室的。对于各科局送来的文件,他总是认真审阅、修改。政府重要报告和县长本人讲稿,他从不叫工作人员代笔,只是让人按他开列的提纲协助收集素材和数据,自己动笔撰稿,常常为起草工作报告通宵熬夜。

1973年5月,外度引水渠渭阳村段突然决堤,原鲁山一接到报警电话,立即连夜赶赴现场指挥抢险。他年近花甲,不顾个人安危,和年轻干群一起跳进齐腰的洪水中抢救群众财物。”

身为一县之长,原鲁山的生活简朴得如同普通乡下农民。与大家一起在大食堂用餐,每餐一角二分钱,四两米票照样交,从不搞特殊。他不接受宴请,不走关系开后门。一辈子没戴过手表,下乡经常不让派车,自己走路,或坐公共汽车、自行车。

直到退休,原鲁山才有一套50多平方米的小套房。他把主屋让给小儿子俩口子居住,自己住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间。房内有一张简易的木床,几个陈旧的箱子,一台老式的书桌摆放着一台小电视、一个笔筒和几枚印章,这是原鲁山全部个人财产。

1973年春,许多急于落实政策的人经常找原鲁山反映情况或要求帮助解决难题,几乎整天都有来访者找上门来,连一日三餐的时段都不放过。家里的几个孩子为此感到烦躁,把不快情绪表现在脸上,原鲁山看到后严肃批评:“对待群众要热情,要讲礼貌。他们是有困难才在吃饭时来访的!”

1997年,原鲁山因病逝世。

出殡这天,有上千人自发赶来送行,不仅有原鲁山生前的同事,更多的是来自山区沿海的农民。他们开着运土货车、踩着三轮车甚至拉着板车自发加入送葬队伍,人们满含悲痛之泪和感激之情送别老县长。

1949年春天,34岁的原鲁山随军南下,来到福建。1952年原鲁山调到莆田县,先后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自此这位南下干部的后半生便与莆田这片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动员妻子留在山东老家代他尽孝。按照国家规定,他每年可回家探亲一次,但从1949年南下之后的17年间,原鲁山只回山东老家探亲一次。

1964年,原鲁山写信叫妻子南下来莆过年。他妻子不识字,在杭州转车时走岔了路,恰巧遇上一批莆田籍旅客,把她护送到莆田县机关。这一年春节对原鲁山而言是幸福而特殊的,全家人第一次在莆田团聚,过了个团圆年。3个月后,他妻子又返回老家伺奉老人,而这一别又是9年。

1973年,他妻子重病来莆治病,病危之际,原鲁山还在开会作工作总结报告。当作完报告赶到医院时,他妻子已经离世。原鲁山老泪纵横,失声痛哭。

0 阅读:2

晚上回忆这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