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朱自清纪念馆,见证了这位现代杰出散文家匆匆的身影

寒梦评历史 2023-06-10 04:11:04

2023.4.21摄于朱自清纪念馆

4月21日,我参观了台州临海朱自清纪念馆,它的位置在有名的紫阳古街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东海县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

图来自网络

1922年春,朱自清应省立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邀请,来到台州教书。他是坐着船来台州的。当时的台州府城在临海,这是一个山城。他在第六师范教书的时间大概不到一年,然而台州却给他留下“永远不能忘记”的印象。

是什么让他不能忘记台州呢?

他忘不了台州府城的偏僻冷静。

朱自清上船后,坐轿子去学校,一路上“轿子走的都是僻路”。那天“天气的薄阴和道路的幽寂”,虽是正是明媚的春天,却“宛如入了秋之国土”。这使他感觉到,堂堂一个府城,竟会这样“冷静”!

他忘不了学校环境的幽雅,校舍的简陋。

朱自清坐着轿子,经过了卖冲桥边,他看见了“那清绿的北固山”,微风飘进轿子内,拂过他的面孔,“心胸顿然开朗”。到了学校里,朱自清迫不及待地登上楼一望,“见远山之上,都容着白云,四面全无人声,也无人影,天上的鸟也无一只。”然而他听到了山上的松风,看到了山下“那低低的,小小的,绿绿的田亩”。这使他“忘却人间烟火而飘飘欲仙了”。即使后来他发现学校校舍的“柱子如鸡骨,地板如鸡皮”,也不嫌其简陋而高高兴兴地留下来教书。

他忘不了学校庭院中的紫藤花。

紫藤花鼓裂老劲的枝干上,“缕缕垂垂的细丝”,“临风利娜,真像嘻嘻哈哈的小姑娘,真像凝妆的少妇”,是“那样嫩。那样艳丽”。在朱自清心里,那枝紫藤花的“雄伟与繁华遮住了”简陋的校舍,使他多年以后,仍惦记着在第六师范的日子,因为“离开台州以后,永远没见过那样好的紫藤花”。

省立第六师范原址

他在教书之余,还到南山殿望江楼上看浮桥上来往的人;在东湖九折桥上看柳色和水光;在后山沿路看田野;在天南门外看梨花;在北固山上看白雪。

最让朱自清忘不了的,是台州的学生。

他们是那么的“自然朴实”。朱自清到台州后,因为还没有完全与杭州一师脱离关系,一师学生写信强烈要求他回去。此时他的家小也还留在杭州,于是他决定回去。六师学生听说后,纷纷恳求他不要回去。他看到学生们真诚的神情,答应“暑假后, 一定回到台州来!”果然,这年9月,朱自清带着家眷来到临海了。六师学生们一听到先生来了,便兴奋地连夜赶到城外新嘉宝旅馆探望。朱自清与六师学生挥扇长谈,还和学生们讨论他尚未完成的长诗《毁灭》。

2023.4.21摄于朱自清纪念馆

在台州教书期间,朱自清写下了散文《匆匆》、完成了长诗《毁灭》。此外还写了短诗《笑声》、《灯光》、《独自》等。

2023.4.21摄于朱自清纪念馆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是他在临海写下的名篇。

临海,也是他匆匆过往的地方,待的时间虽短暂,然而临海的山水,临海的紫藤花,临海的学生,让他魂牵梦萦,是他永远不能忘记的地方。正如他《给俞平伯的信》中所说,“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

图来自网络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了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24岁的朱自清带着希望,在人生的路上匆匆而勇敢地赶路,留下匆匆而执着的身影,去追寻自己生命的“游丝般的痕迹”。

0 阅读:0

寒梦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