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系列文章,揭秘《红楼梦》书名和作者,其中也讲到了“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初探了“棠村”其人。这篇写“棠村”的文章虽然也有理有据,但总感到不是谜底。最近看了一则资料,这才恍然大悟,“风月宝鉴”以及“棠村”之谜也就昭然若揭了。
那么,这则资料讲的是什么,曹雪芹之弟棠村又是什么人呢?
风月宝鉴,隐贾天香淫丧天香楼风月宝鉴出现在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实际上,从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凤姐贾瑞起淫心”开始,直到贾瑞正照风月鉴殒命,就是被删去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因此,可以把第十三回的回目改为:“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香淫丧天香楼”。为什么呢?
靖藏本在第十四回回前有这样的批注:“‘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靖藏本已经失传,或者被有意隐匿了。若以最接近靖藏本的庚辰本(影印本)数页,第十三回有八页,第十二回六页半(合七叶),第十四回八页半(合九叶)。即便是甲戌本(也是影印本),第十三回十一页,第十四回十二页。甲戌本无第十二回,往后数第十五回,也只有十一页。
我曾经数过字数,第十三回也没有被删去页数的痕迹,这回书的字数在八十回中居中偏上,有八千多字,最少的一回则只有六千余字。
所以,“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段故事没有被删去,而是写在了“风月宝鉴”之中,也就是“贾天香淫丧天香楼”。
从整个故事看,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是从“淫”开始,止“淫”终结。期间有“更衣”的情节,贾瑞得病卧床,大概也就“遗簪”了。
天祥,是“天香”的谐音,贾天祥是“假借天香”之意。天香,是朱元璋出世的“仙缘”,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打开《太祖实录》,就会看到“天香”。朱元璋字国瑞,所以,贾天祥大名叫贾瑞。
毫无疑问,所谓雪芹旧作《风月宝鉴》写的就是“贾天香淫丧天香楼”。现在,我们把“淫”想歪了,只作男女私情解读。实际上,“淫”出自女娲补天“积芦灰以止淫水”,所以,《红楼梦》中写了很多“芦”、“苇”,比如芦叶苇根、芦雪广等等。淫水,即洪水,暗喻“洪武”。
“贾天香淫丧天香楼”,寓意大明实亡于洪武。《风月宝鉴》写的就是大明灭亡,崇祯自缢。这其中,就以“王熙凤毒设相思局”暗喻。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所以,“今棠村已逝”第一回书批棠村之句还说道:“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因为作“序”,所以“因之”。这其中的逻辑关系隐藏的是:崇祯已逝,揭开了南明序幕。南明以万历子孙为正统,第一个皇帝就是朱由崧。
朱由崧是福王朱常洵的长子,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第三子,明光宗朱常洛异母弟,朱由检的父亲就是泰昌帝朱常洛。朱由检、朱由崧是堂兄弟,南明就是“兄终弟及”,继承的是崇祯帝位。
顺便说一段历史。宁国府贾敬谐音嘉靖,贾敬“守庚申”吞丹而亡,其中隐写了朱由检爷爷朱翊钧、父亲朱常洛之死。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泰昌帝相隔一个月驾崩,这一年就是庚申年。
南明最后一帝朱由榔,其父朱常瀛也是朱常洛的异母弟,永历皇帝还是“兄终弟及”。因此,“棠村作序”,然后“贾天香淫丧天香楼”,寓意崇祯开启南明,南明亡于棠村。
相思局,后文书中有《红豆曲》为注脚。“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与薛宝琴所诵之真真国女儿诗“汉南春历历”一样,都是写的南明。既写南明,为何以“相思豆”隐伏呢?
《明季北略》中,有这样一条记载:“司礼太监王之心,跪帝膝前,引带绝脰同死”。脰,指的是脖子,“引带绝脰”,就是“玉带林中挂”。如此,崇祯帝自缢,也就是“引带绝脰死”了。
后文书中,写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得痘疹,也是这样的寓意。所以,《聪明累》中唱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王熙凤的结局恐怕比“引带绝脰死”更为悲惨,他终将“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凤算计贾瑞,也是为自己做了一个“相思局”。至于王熙凤的结局如何,咱们今后再讲。
风月宝鉴,警幻仙姑出品贾天祥被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命在旦夕之计,跛足道人送来了风月宝鉴。这道人说:“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
我曾解读过,太虚幻境写的是朱家太庙与祖陵,金陵十二钗就是大明十二陵。如此,警幻仙姑的“风月宝鉴”就是大明的传国玉玺。
风月,即“风情月债”。风,隐写的是重八(此前有解读),月,即大明。宝,是宝玉。《石头记》中的甄宝玉、贾宝玉,都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的“阗宝玉”。这块玉一分为二,制成了大明传国玉玺和玉圭。所谓“闺阁”、“闺秀”,都出自“阗宝玉”。
跛足道人讲得很清楚,风月宝鉴就是一把镜子,有正反两面。正为阳,背为阴,暗伏史湘云与侍女翠缕论阴阳,阴阳就是“明”。这是一把“明镜”,背面是骷髅,象征金陵十二钗,是以往之大明。正面是王熙凤,是大明之南明。
以崇祯为界,贾天祥照见的是南明的结局。南明朱由榔的结局,是被吴三桂以弓弦缢杀,也是“绝脰死”。贾天祥照见了自己的未来,也看到了凤姐的结局,也就“淫丧天香楼”了。
跛足道人说“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南明总共经历了四个皇帝,也就是江南甄家四次接驾。《石头记》故事“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一环紧扣一环,元妃省亲前,王熙凤就与赵嬷嬷讲到了江南甄家四次接驾的事,凤姐的结局就隐伏了南明的结局。
日,象征皇帝,南明时期,就出现过一天三日的局面,三个藩王同一年称帝。而跛足道人所说的“三日”,则指的是南明前三个皇帝,也就是朱由崧、朱聿键、朱聿鐭。此时,如果朱由榔不称帝,恐怕就“好了”。
但是,朱由榔还是作了皇帝,那也是“好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大明在朱由榔手上,也就彻底“好了”。
《明季北略》记载,朱由检自缢后,“左足跣,右足有绫袜”,不就是跛足道人吗?
偶结海棠社,故烧高烛照红妆《石头记》中,海棠是大观园一朵仙葩,就是“棠村”。书中多处写到“棠村”,最经典的有三处:
第一处,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海棠社发起人是贾探春,探春是第三春,书中又一个“探花”。海棠社与林黛玉所结桃花社都是诗社,大观园金钗都是作诗的人。庚辰本第七十九回中,香菱巴不得夏金桂早点嫁过来,大观园“又添一个作诗的人了”。脂砚斋批道:“看他下作死语,便知其心中略无忌讳疑虑等意,直是浑然天真之人,余为一哭”。
作诗的人,就是作死的人。《石头记》立意本旨,就是大明自作其死。无论海棠社、桃花社,都是此喻,分别暗写了大明之亡,南明之亡。“偶结”,说一种意料之中的意外,“结”,就是“引带绝脰”。故探春是“蕉下客”,南明群藩逐鹿就此“序”焉。
贾探春偶结海棠社寓意深刻,这里只讲与“棠村”有关的事。
第二处,史湘云花钱喻棠村。第六十三回群芳寿怡红,史湘云掣得一支海棠,画上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这句诗,就出自书中不断写到的“髯苏”。髯苏石钟、赤壁,就是朱家的结局:喧阗一炬悲风冷,回首相看已化灰。
苏轼《海棠诗》云:“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石头记》中尽纾其意,比如“香”就是天香,花,是“曹化”,高烛即高祖,烛谐音朱。“高烛”出自“举烛”,“不因举烛,便自高明”。烛,灯姑娘,灯,烈火也——“烈火烹油”也。
林黛玉改“夜深”为“石凉”,“石即豕,亥字寓焉”,石就是“朱(猪、烛)”,凉,二京,寓意大明两京。《石头记》的结局就是“亥字寓焉”,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属猪。永历皇帝希望吴三桂把他押到京城,“还见十二陵而死”,十二陵不包括崇祯——东风袅袅泛崇光,棠村,隐藏的是崇祯“画梁春尽落香尘”。
第三处,俏丫头抱屈夭风流。第七十七回晴雯夭逝,贾宝玉说:“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有异事,果然应在他身上。”
晴雯就是灯姑娘,就是夜海棠。晴,古字作“夕生”,夜来点灯,晴雯既隐喻了大明太祖“出夜(除夜)”,又隐伏了海棠花“死了半边”,最终还将隐写大明亡于“灯”。燈,其中就有“豆”,是“引带绝脰”的大明之豆(脰)。
海棠,是大明终局的一大暗喻。朱家出自邾国曹姓,即“曹化”,是“草化的”,也就是“花”。因此,《石头记》以“花”写大明。
画梁春尽落香尘,棠村隐写朱由检殉国海棠是花树,棠村即海棠之村。什么意思呢?贾雨村被作者谐音为“假语存”,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谐音。前面的文章中,我解读过“甲禺存”、“瞽愚蠢”,这里,着重说说“村”。
村,又作“邨”,是屯邑。屯,就是“豚”的谐音,邨,就是朱邑。《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说,“(朱家)出自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姓”。朱家出自邾国曹姓,故是“花”,邨,也就暗喻了大明,即出自邾(豚邑)的曹姓后代。
作者中有芹溪,是芹溪删去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溪,“水奚”,奚,指出生三月的小豚,也就是“豕”。《明实录》中把猪叫做“豕”,或者“豚”。芹溪,寓意大明淫丧。“贾天香淫丧天香楼”有二喻:大明实亡于洪武,大明为清所代。
《明季北略》是一部大明野史,但是,这部野史比正史更为详尽,述者计六奇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详细记录了自万历二十三年(1595)清太祖努尔哈赤兴起东北,止于崇祯十七年(1644)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这段历史。其中,尤以崇祯殉国为重点,记载得非常细致。
导语中所说的史料,就是《明季北略》。我认为,这部史书远比张廷玉编修的《明史》要可靠得多,其中崇祯朝的事情,也比《明实录》更为翔实。这里,举一例说明。
甲申四月初三,崇祯安葬,“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九人,余皆睥睨过之,惟主事刘养贞,以头触地,大恸。”这简直是现场写实,计六奇一定“采访”过当时的当事人。
在崇祯自缢这段记载中,《明季北略》是这样描述的:
“丁未五鼓,上御前殿,手自鸣钟,集百官,无一至者,遂散遣内员,手携王丞恩,入内苑,人皆莫知。上登万岁山之寿皇亭,即煤山之红阁也。……时上逡巡久之,叹曰: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如先朝靖难时,有程济其人者乎?已而太息曰:想此辈不知,故不能遽至耳。遂自经于亭之海棠树下。太监王承恩,对面缢死。”
崇祯帝是“自经于亭之海棠树下”,也就是煤山红阁海棠树下。清兵入关后,无处寻找朱由检殉国处,便指槐树为是,锁上铁链,称为“罪槐”。实际上,多尔衮不是找不到海棠树,而是有意指鹿为马,“罪槐”实则罪魁,影射崇祯是亡国罪魁,为顺治进京取代大明做舆论铺垫。
由此讹传,崇祯就自缢于槐树了。《石头记》作者是大明后代,尤其是八大山人对崇祯殉国,大明灭亡痛心疾首,篆“三月十九”花形印章以哀悼。国破家亡,八大山人一定记得崇祯是在海棠树下“引带绝脰”的。因此,在《石头记》中以“海棠”、“棠村”暗写了这段历史。
棠村序《风月宝鉴》,其寓意为崇祯之死,揭开了南明时代。棠村也是批书人,由此可知,脂砚、脂研、畸笏叟、芹溪、梅溪……等等,都不是谁人的名字,而是大明的隐喻符码,每个名字都与“曹雪芹”一样,隐写的是朱家兴亡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