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鱼缘木,穷猿择木,水浒传早有木石前盟,隐藏“树倒猢狲散”?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4-02-10 17:28:50

上一篇文章,着重解读了《水浒传》开篇词上阙。这半片《南吕·玉娇枝》说的是朱元璋“封建诸子”,引发大明藩镇之乱,是自取其祸,大明将亡于太祖。这篇宫调瘦词的下半阙,施耐庵预言,大明必亡于木字辈,结局是“树倒猢狲散”。

为解读方便,再将这首词的下半阙依据世德堂影印本抄录一遍:“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前一篇文章解读了“名”是“明”的谐音,成名逃名,寓意大明兴亡。那么,“图形无数”又是什么意思呢?

图形之“图”,谐音“兔”,兔就是大明意象。第一回书中,洪太尉游览龙虎山各处宫殿,在“伏魔之殿”前,见到了大门上“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迭迭使着朱印”。上清宫真人告诉洪信,这些封皮是从大唐洞玄国师以来镇锁妖魔贴的封皮,“今经八九代祖 师,誓不敢开”。重重迭迭,八九代祖师,其中就隐含了“重八”、“九重”。

重八是朱重八,九重是赵九重,大明太祖与大宋太祖都是“香孩儿”。赵匡胤是“香孩儿”,本出《宋史·太祖本纪》,历史上比较有名。那么,朱元璋为何也是“香孩儿”呢?这个疑问暂且按下,待讲到第一回“天香”时再来详细解读。

“朱印”就是图形。“浔阳楼宋江题反诗,梁山泊吴用造假信”,吴学究为救宋江,请萧让仿蔡京笔迹写假信,请金大坚刻“图书”使“翰林蔡京”图章。图书,也是开篇词说的“图形”,当然也是“朱印”。图形即图章,不是朱元璋又是谁?

蔡京,其实是龟京。蔡,是古代占卜用的大龟。前一篇文章中说,龟,指的是以玄武转世自居,起兵于玄武之地、迁都于玄武之地的朱棣。龟,又是“圭”的谐音,朱元璋之璋就是半圭。蔡京、蔡九知府也就隐喻了朱元璋、朱棣父子。九,即朱元璋所封之明初九大藩王。

书中还隐写了一个更大的“图形”,也就是九星飞宫中的五黄二黑图。罗真人与公孙胜是蓟州九宫县二仙山人,李逵因斧劈罗真人,被黄巾力士惩罚,这就是“五黄二黑”。

五黄,寓意朱家按照“水木火土金”五行字辈轮流做皇帝,故,朱元璋年号洪武。二黑,那就指的是地名第二个都城,北方为水,水是黑色(玄色)。

这个“图形”,就是大明“霎时新月下长川”的暗喻。

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

霎时,即瞬间,很快的意思。新月,指农历初一的弯月,寓意大明刚刚建立。新月,也指农历每月十五的月亮。《水浒传》中很多故事都发生在十五,比如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宋江杀惜、武松误陷都监府都是中秋节。此外,还写了两个元宵节,一个中元节(盂兰盆大会)。武松遭诬陷,大闹飞云浦,返回都监府连杀十五人,则是在十月十五……。

霎,是小雨的意思,这场雨就是“及时雨”。《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戊寅)闰五月乙酉(初十),朱元璋“闻雨而喜”,驾崩于西宫。七日后,朱允炆登基,第二年改元建文。

朱允炆登基后不久,即与齐泰、黄子澄商议削藩。先削了五大藩王后,朱棣于建文元年七月起兵谋反,这年中秋节,燕王夜袭耿炳文大军,一举扭转战局。此后,“郁保四”李景隆统军,朱棣最终赢得了这场夺位之战。

这段历史,隐写在很多故事之中。其中,阳谷县的故事最为典型。西门庆在“苇帘”下见到了潘金莲,便向间壁王婆打听是谁家的娘子,今年多大了。王婆便说了句“风”话:“那娘子属虎,戊寅年生,新年恰好九十三岁”。

戊寅年,即洪武三十一年,九十三是“诗禅”数字,即二十二。建文元年,朱允炆恰好二十二岁。

朱允炆等来了这场及时雨,燕王朱棣一直隐忍,太祖驾崩便要夺位了。对于燕王来说,这更是一场及时雨。书中说宋江仗义疏财:“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及时雨’”。山东即梁山之东,梁山写的是北京石景山,石景山古称梁山,石景山之东就是大明新都,景阳冈之“景”既出南京景阳楼,又暗藏了石景山。

河北,即黄河之北。书中的大名府在河北,这里曾是北宋北京应天府,《水浒传》借指北京。

因为这场及时雨,燕王,夺位成功,永乐十八年,朱棣迁都。于是,南京成了留都。留,卯田,因而是“桑田”。建康在南宋时,就是留都,元朝时则是东南各道的江南行御史台驻地。朱棣迁都,南京就又回到了“古时”。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

讶,不是表惊叹的语气词,而是“相迎”的意思。这句话是顺接“霎时新月下长川”来写的,新月既已下长川,迎接大明的就是“求鱼缘木”,其结局必定是“穷猿择木”。

鱼,“燕尾鱼鱼尾相似”,又谐音“禺”,书中的“萬”即“草禺”,比如宋万。草,讲的是朱元璋家出自邾国曹姓,曹姓又是吴回祝融的后代,融,即大明国号的来历。《水浒传》以“回”为章节,就是因为吴回。

禺,是一种长尾猿猴,《西游记》中则以“村愚”写了一个“心猿”,《石头记》中的“蜼”与“禺”同义,也是长尾猿猴。禺上有甲,即甲禺,也就是鲁智深初入佛门说的“团鱼”,甲禺即甲申。

至正四年(1344年)是甲申年,朱元璋十七岁。这一年泗州大旱又遭蝗灾,因为饥荒,朱元璋家“连遭三丧”。三百年后的甲申(1644年),朱家再遭大荒,崇祯十七年,大明灭亡。“荒,三日丧荒(《礼记》)”,“荒,凶年也(郑玄)”,《石头记》大荒山“又向荒唐演大荒”,其中就隐含了这样的历史巧合。

《水浒传》并没有见到大明第二个荒年,却离奇地“拟”大明亡于“木”。因而,施耐庵说“拟穷猿择木”。

穷猿择木,指的是朱元璋之后,就是朱家木字辈的人做皇帝。大明走到穷尽时,还是木字辈的皇帝。而且,要亡于“甲禺”。甲,倒过来就是“由”,这代皇帝就是朱家木字辈中燕王位下的由字辈。

朱家五行字辈,写在了《皇明祖训》之中,燕王位下总共二十个字:“高瞻祁见佑 厚载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 简靖迪先猷”。施耐庵完全有可能“预测”到由字辈,哪怕是一种期待。

朱元璋不顾群臣及太子劝阻,决意恢复周制“封建诸子”。藩王为非作歹祸及百姓,不断起兵谋反,殃及黎民,包括施耐庵在内,都希望藩镇早日灭亡。因此,才有“霎时新月下长川”的“祝愿”。

恐伤弓远之曲木,隐含“树倒猢狲散”

这一句承接上句,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皇朝深深的忧虑。这句话中的“弓远”,是个“张”字。张,谐音璋,又是南方朱雀七宿中的张宿。

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与母亲去投奔燕(延)安老种经略相公,途经史家村,到史进家借宿。未进庄时,看见二三百株大柳树,进了庄子,把马拴在了柳树上。鲁智深大闹桃花山,周通、李忠先后把马拴在了柳树上。至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那就更是书中多处写“柳”的经典桥段了。

史太公问王教头从何而来,为何黄昏到此王进答道:“小人姓张,原是京师人”。

鲁达拳打镇关西,逃到燕(雁)门县,在十字街看捉拿他的海捕文书。金翠莲的父亲见了,从背后抱住鲁提辖,叫道:“张大哥,你如何在这里?”同样的情节发生在沂县,李逵看捉黑旋风的榜文,朱贵也从后面叫道:“张大哥,你在这里做甚么?”

宋江在清风寨被捉,冒充郓城张三,张三就是张文远,也就是“弓远”。林冲雪夜上梁山,在朱贵酒店说:“小人自姓张”。此外,还有吴用冒充张用,时迁冒充张一……

柳、张,与井木犴之“井”、赤发鬼之“鬼”,七星聚义之“星”、燕人张翼德之“翼”、两头蛇解珍之“轸”,就是南方朱雀七宿,写的就是朱家。

所谓曲木,以七宿中的“柳”为喻,说的是大明木字辈的燕王。《洪范》:“木为曲直”,曲为过错。前面一篇文章,讲到了朱元璋与太子朱标论汉初七国之乱“此曲直孰在?”朱标答:“曲在七国”。朱元璋不同意朱标之说,认为曲在汉景帝做太子时,与吴王世子博弈,打死了吴王世子。于是,吴王怀恨在心,起兵作乱。又曲在晁错削藩,引发七国谋反。

因为此,朱元璋“封建诸子”,如汉高祖那样封皇子为藩王。“封建诸子”,大明陷入藩镇之乱。洪为水,是“水浒”,这棵曲木,就是“水曲柳”。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棵“曲木”就倒了。

曲木既倒,树上聒噪的乌鸦也就飞走了。乌即“吴”,喻吴王朱元璋,鸦,谐音鸭。鸭为甲鸟,寓意凤阳于朱雀。王进到史家庄时,看见“打麦场鹅鸭成群”。郓哥向武大郎借麦稃,武大郎说:“我屋里又不养鹅鸭,哪里有这麦稃?”

也是在这回书中,王婆骂郓哥“含-鸟猢狲”。猢狲,就是大明子孙,曲木既倒,鹅鸭惊飞,“树倒猢狲散”。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不如之“如”,女口,寓意北方玄武七宿中的女宿,与“虚”、“脆”一并隐喻燕王。《尔雅·释天》:“六月为且”。朱元璋崩于戊寅年闰五月,不闰则六月,所以是“且覆”。

杯,借指饮酒。《水浒传》中的“酒”,即朱元璋乙酉日“闻雨而喜”崩于西宫。酉在西,西中酉,与雨而为“酒”。朱元璋“酉卒”,故梁山好汉醉酒要闹事。

“不如且覆掌中杯”,寓意燕王夺了朱元璋的皇权。

“再听取新声曲度”,大明藩镇之乱还不止之一次,朱元璋见证了天策上将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合谋夺嫡,朱高燧要毒杀永乐皇帝——这些历史都写在了书中。也见证了朱高煦要夺侄子朱瞻基皇位,被炙杀于铜鼎的历史,也把“土木之变”写进了《水浒传》中。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中秋节,也先假议和,乘机袭击明军大营,活捉了朱祁镇。这一刻,似乎复制了燕王中秋夜袭建文军的历史。《水浒传》中写中秋节,也暗藏了朱祁镇北狩。

如此“曲度”翻作新声,施耐庵一一暗藏在“书林隐处”。

曲,又是赤脚大仙降世时,太白金星奉玉帝之命,在日夜啼哭的仁宗耳边所说的“文有文曲,武有武曲”之曲。因为“文曲”、“武曲”妖魔出世。洪太尉在龙虎山伏魔之殿放走的妖魔,是被一块“遇洪而开”的石碣所镇锁。

这块石碣,就是后文书中的石碣村。石碣,写的是碣石山,碣石山也是石景山,石景山即梁山。梁山之东是大明紫禁城,是为“山东梁山”。

石,谐音“豕”,也就是“朱(猪)”。大明建立于戊申年,就是“石猴”。永乐迁都,就是木迁徙了“石碣村”。村,又写作“邨”,邨,豚邑,暗写大明都城。

《石头记》就是《豕头记》,其中也隐写了靖难之役。“木石前盟”,既写桂林靖江王与朱元璋家的关系,也隐藏了永乐迁都,“金陵十二钗”就是以长陵为祖陵的大明十二陵。而“木石前盟”,《水浒传》早就隐写。所以,“《红楼梦》摄神在《水浒传》”,这句话说得非常好。

0 阅读:2

绿野萍踪文化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