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关逢候骑,都护在开封:细说北宋民生经济与交通发展的相互成就

友情似千金 2023-01-03 18:56:04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对于交通的建设都十分注重,我国近年来的高铁基建就是如此,交通是否便利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方式之一。

而古代社会同样有着“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各个朝代对于道路的修建愈发重视。

北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进行了利国利民的交通建设,以开封为中心形成了通往大江南北的水陆交通网,这是我华夏泱泱大国强大国力的象征之一。

北宋时期百姓生产力得到发展,再加上朝廷的军事需求,交通基本设施得到了大力建设。

无数年来居于一隅的人们开始恢复应有的活力,商业规模大幅提升,农村与城市之间紧密相连。

同时,北宋时期大型城市的出现刺激了人们对于交通的需求,反哺了交通枢纽的建设,实现了经济与交通的相辅相成。

兵强而民富,繁荣国情埋下枢纽的种子

生产力的发展是北宋交通发展的最大因素。北宋乃继唐朝之后的朝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四分五裂。

北宋建立之前,中央集权政府的缺失让北方地区情况尤为不堪。

大量战争的爆发不仅糟蹋了无数良田,而且还损失了大量年轻劳动力,许多家庭已经到了有田没人种的地步。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登帝,宋朝由此建立。开封摇身一变成为新的国都。北宋老百姓安居乐业,很快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赵匡胤

这个时期甚至被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可见当时的生产力之高,社会之繁荣。

经济得到大量发展,让政府的财政储备大幅度增加,这为交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史·安焘传》中记载:“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主,其中农业和手工业为交通的发展保障了物质基础,而商业的繁荣则为交通保障了发展需求。

大量手工品和农产品的产出导致本地百姓无力将之消受,多余的产品自然被商人带到受欢迎的地方卖掉换钱。

大量商人想要前往其他地域进行经济贸易必然会增加对交通的依赖,这无疑为政府拨款建设交通增添动力。

同时,国家之间的形势也为北宋时期的交通发展添了一把火。尽管赵匡胤成功平定了中原地区,但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尚在,不管是大辽还是西夏都对北宋虎视眈眈。

公元979年北宋面对大辽威胁,多次用兵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却在战争中互有胜负,谁也无法奈何谁,最终只能悻悻而归。

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曾经记载:“四路缘边所守地界,约二千余里,屯兵二十万,鄜延路六万八千,环庆路五万,泾原路七万,秦凤路二万七千余。”

基于这种现象,北宋不得不将北方大多数地区作为京城的保护层。

北宋在北方各个地方安置了重兵把守,更是在各个要塞地点设置了据点,一旦北方有动静这些据点能够减缓敌人行军速度。

然而光有据点并不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来自京城的援军必须在短时间之内赶到战场才能够力挽狂澜。

这就必须大力发展京城到各个重要据点之间的交通,因此快速机动是保卫国家不可缺少的属性。

除此之外,军事交通枢纽的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走人”,这些道路必须能够让战车畅通无阻。战争对于后备物资的需求量极大,不管是粮草还是用来御寒的棉衣棉被都需要顺利运输。

一旦战争时期没有足够的交通条件来运输这些物资,哪怕战士们及时赶到战场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战斗能力。

两个方面的需求共同让赵匡胤想尽办法兴修交通。为此,他在唐朝以来的陆路通道基础上进行了修复性工作,并且对于许多官路大路进行了调整。

条条大路通开封,繁密交通网遍布全国

开封是北宋首都,其他民族前来拜访必然要领略一番开封的繁华,这也铸就了开封全国陆路交通核心枢纽的牢固地位。

经过这里去辽国的路线有两条,其中一条是开封经过开德府,路过河南后转入河北,度过白沟河以后即可进入辽国。

纵观历朝历代并不存在这样一条通往辽国的大路,该道路完全是北宋政府兴修的工程。实际上,之所以出现如此大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宋国和辽国之间有着恩恩怨怨。

二者关系亲密时,需要互相往来彼此拜访;而一旦双方关系变得恶劣,北宋还可以将兵力投送到边疆地带作为震慑,因此这条路比大多数道路更加宽敞而明亮。

作为接待外来使者专用道路,沿途设置驿站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赵匡胤还特意制定了关于接待辽国使者的相关规定。

“凡契丹使及境,……至白沟驿赐设,至贝州赐茶药各一银合,至大名府又赐设,及畿境,遣开封府判官劳之,又命台省、诸司使馆伴迓于班荆馆,至都亭驿各赐金花、银灌器、锦衾褥……”

这些制度意味着,只要辽国的使臣走这条大道出使北宋,就能够得到大量物质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辽国派出使臣拜访北宋。

同时,北宋会给沿途地带大于辽国使臣的补贴,无论是辽国使臣还是沿途官员心里都乐开花。

因此不管过较大的节日,还是双方皇族碰上值得普天同庆的事情,两边都会互相派遣使者往来,场面看上去热闹非凡。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就是描写了北宋边界白沟河迎送辽国使臣的场景。

开封西边有两个重要城市——洛阳和长安,这两个城市对于我国的政治和经济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是邻邦使者在开封之外的不二选择,因此开封至两地的交通尤为重要。

从开封出发经过郑州即可到达洛阳。宋太祖曾经从开封来洛阳会见邻邦使者。

“丙子,车驾发京师。巳卯,次郑州……辛巳,上至洛阳。”

而宋真宗则从开封出发前往长安,“诏开封修古道险隘处,东自洛之巩,西抵陕之湖城,悉命治之,以为坦路。”

要说除开这三个城市之外的选择,长安同样是外邦使臣的喜爱之地之一。对于整个西北地区来说,长安是军事和经济重地,其交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长安出发,向北设立了一条宋夏之间使臣来往的官路,途中经过耀州、延安府可以直接通往西夏夏州。

为了表达实现互通的友好,双方分别在过路重地设置了驿站,供双方使者修整状态。“然朝廷每遣使往,馆于宥州”中宥州即为西夏设置的驿站之一。

北宋时期想要进行陆路远距离运输,车运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一点从北宋时期诸位文人墨客的图画中不难发现。

许多绘画作品皆描述了当时的车辆情况,通过这些我们能够对于北宋的交通状况有较为真实地了解。

《雪溪行旅图》描绘了一个正在沿着遍地白雪的河岸不断赶路的车队,图画中的车辆不管是车棚还是车轮规模都更大,而且车子本身带有拱形卷棚,方便赶路人在其中遮风避雨。

最后一辆车上则带有特殊顶棚,赶路人在顶棚和车厢之间设立了一块木板,这块木板以檀木制作,作用就是堆放行李。

《雪溪行旅图》

《雪溪行旅图》的车队中并非马车而是牛车,两三头牛一起拉一辆车,而最后一辆比较沉的车辆则有足足四头牛一起用力,有两位车夫分别在两根辕木两侧赶牛。

《雪溪行旅图》的车队中还存在一辆车,车的后面有人骑马跟随,整支车队看上去有组织有纪律。

持此之外北宋还有平头车的存在,这些车辆看上去则更加娇小。

“平头车,亦如太平车而小,两轮前出长木作辕木,梢横一木,以独牛在辕内,项负横木,人在一边,以手牵牛鼻绳驾之。”

根据《盘车图》中相关记载,赶车人在一旁甩鞭,而一头牛在前方拉着车辆不断前行。

《清明上河图》中展现了各种各样的车,牛、骡、驴拉车的情况均有出现,但是绝大多数仍然以牛车为主。

自从秦汉时期以来就有着只有王侯将相出行才能够乘坐牛车,而皇帝外出则可以乘坐马车。

相比于人力或是畜生搬运,车辆运输具有更大优势,因此北宋鼓励人们尽可能使用车辆搬运物资,“为运之策莫若车便…可省民力之半”。

不管是北方城市还是南方城市,用来搬运物资的车辆几乎没有太大差别,而在搬运路途中也有官方设立的驿站来供给出差的人们休息。

交通运输无疑是区域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交通运输建设能够大幅度加速一个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从而促进这个区域形成市场发展经济。

无心插柳柳成荫,昔日枢纽种子终成繁花

北宋时期,全国形成了四个较大的区域市场,分别是以京城为中心的北方市场;以杭州苏州为主的东南市场;以成都府为中心形成的蜀川市场以及以太原为中心组成的关陇市场。

这些市场几乎覆盖了全国各地,将黄河、济河流域等地联系起来。

同时,交通运输的发展让北宋时期社会的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较前朝更加频繁,思维之间的碰撞产生了无数流芳百世的火花,无数经典作品从此产生。

交通更加便利以后,前来京城参加考试的文化人也多了起来,许多优秀的人才迫于过去坎坷的交通条件无法进京赶考,而北宋时期这一现象得到了充分改善。

朝廷官员中优秀人才涌现,更加维持了北宋的统治地位。

结语

尽管赵匡胤发展交通之初主要为了军事用途,可是当时的无心之举最终结出了繁华的果子。

北宋时期国强民富,政府对于交通的投入愈发明显,交通在基础设施和出行方式上有着较大改善,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五通八达的交通脉络。

有了便利的出行条件,全国各地开始形成大小不一的市场,甚至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北宋文化的发展,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好处。

良好的交通条件带来的还有邻邦的友好态度,间接性为北宋清除了大量隐患。

在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同样在兴修铁路,北京冬奥会的“一小时高铁”为前来拜访的外国官员留下深刻印象就是一个生动案例。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希望我们的祖国因此愈发强大。

1 阅读:15

友情似千金

简介:每一处的阳光,都有不一样的温暖。有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