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林彪出席罗荣桓葬礼,两人合作超20年,私下关系到底如何?

友情似千金 2022-12-29 19:20:49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元帅不幸逝世。当晚在中南海的一个会议上,毛主席在会议开始之前,提议所有与会人员全体起立向罗元帅默哀。

在默哀之前,毛主席亲自对罗荣桓的生平做了简单的总结。他说:“罗荣桓同志是一个很有原则性,又胸怀宽广的人。对党的团结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毛主席以外,其他的党中央领导也对罗荣桓元帅评价很高。得知罗元帅去世的消息后,叶剑英元帅悲痛之下写了一首诗:

“毕生战斗明敌我,人类庄严一典型。大业方兴公竟逝,哀歌声里起雷霆。”

这种革命胜利却痛失战友的感情,在这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回到住处的主席彻夜难眠,他也把心中的悲痛化成诗句,写在了纸上:“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悲痛让平时下笔如有神的主席迟迟难以下笔,短短的几行诗让他推敲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天色微亮,主席才完成了这篇作品。

党中央的同志们对于罗帅的逝世这件事,都表达了自己的哀思。其他的同志尚且如此,那么和罗帅一起共事近二十年的林彪,又是如何表达他的怀念的呢?

罗元帅的葬礼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去世的元帅,罗荣桓去世之初,党中央就开始商讨用什么样的规格办理丧事。最终经过大家的讨论,沿袭当年任弼时先生的规格,为罗元帅举办葬礼。

初步决定把这次罗帅的葬礼分为三个部分,先是罗元帅的遗体告别,接下来是为全国各界的吊唁追悼活动,最后则是公祭大会。

为了安排好罗将军的后事,无论是工作在其他岗位的老战友,还是远在外地的老朋友,都在接到消息后尽快赶到了北京。

为了给其他人赶来的时间,遗体告别仪式定于3天之后。

12月19日当天,刘伯承,贺龙,叶剑英等5位老帅来到遗体告别现场。此时的主席带着邓小平和董必武等人也在赶来的路上。

罗荣桓

人员到齐以后,主席带着几位罗帅的老战友一字排开,和他作了最后的告别。

仪式开始后,主席带头向遗体三鞠躬,并在之后绕遗体一周表达哀思。在四周播放的沉重庄严的哀乐中,大家看着在鲜花簇拥中罗帅那安详的表情,心中回忆起曾经一起度过的那些岁月。

此时的主席已经年过七旬,本来身体就不好,这一次参加送别罗荣桓元帅的活动,本来是医生不建议的,可是他还是拖着孱弱的身体坚持到场。

这次参加罗帅遗体告别的领导同志中,光建国十大元帅中就来了七位。除了身在海外因公出差的周总理和陈毅老总,几乎所有中央高级领导全部到场。

不止这些中央领导,之后几日从全国各地陆续赶来的,参与悼念活动的民众同样多达数万人。

追悼的人群在之后的几天内来到北京,因为人数众多只能排队入内。献给罗帅的花圈和挽联摆满了门前的广场,远远看去好似一片白色的海洋。

不仅如此,就连海外的领导人和媒体,也对罗荣桓元帅的逝世表达了沉痛悼念。很多曾经和罗帅有过交往的海外驻华使臣,还亲自到场参与了遗体告别活动。

作为自井冈山时期开始和罗元帅一起共事,直到建国以后的林彪元帅,对这段近二十年的革命感情同样十分珍视。

众所周知林彪因为性格使然,对于其他人的态度从来就冷淡,可是这一次在罗帅的葬礼前后他却表现出了难得的温情。

他首先亲笔为罗荣桓题词“良师益友”,这简单的四个字里,饱含着他对这位老搭档多年的感情。

在追悼会上,人们也看到了他亲手写的挽联。人们纷纷惊叹于原来林彪元帅也有着这样的一面的同时,也对于他们的感情至深有了新的理解。

在遗体告别和后续的追悼大会,公祭大会上,林帅一直默默守在一旁一言不发。

大会结束后,在把罗荣桓同志的骨灰送往革命公路的行程中,林彪同样一路跟随,在默默无语的状态下送了老友最后一程。

在罗元帅的葬礼结束,他还主动联系了罗帅的妻子,并破天荒的安慰了她很久。这于他的性格来说已经是难得的举动了。

尽管自己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对于自己老战友的家人,他还是希望能多少抚慰一下对方的心情。不但如此他还让自己的妻子多陪陪对方,毕竟她们一直是多年的好友。

自那时开始,林家在年节时多了一个惯例,就是把罗元帅的家人接到家中过年。

当时在林家做警卫工作的人员十分吃惊,自从他们调到如今的工作岗位上后,从没见过林帅请人吃过饭。

这种破天荒的决定也再次证实了两人之间的关系,除了工作上的搭档,也带着隽永的友谊。

罗荣桓的去世不但让多年的战友们悲痛欲绝,就连许多和他感情不深的人也在知道了他的事迹后,由衷的对他的品格肃然起敬。

那么罗荣桓究竟是怎样的人,他与林彪之间又有怎样的过往呢?

革命救国

罗荣桓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他从小的生活水平不低,也因此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不过年幼的时候由于家人蒙受不白之冤,让父亲的生意一蹶不振。

也正是在这件事上,罗荣桓看到了社会的丑恶。他发现社会压迫的对象不仅仅是底层的贫民,即使稍微富裕一点的中产阶层,同样是腐败的政府压迫的对象。

因为家境的衰落,罗荣桓有了机会参与到社会劳动中去。在劳动中他不但对于农民的生活困苦有了更多的体会,也激发了他想改变整个社会的雄心壮志。

为了改善贫困少年们的前途和希望,1921年他联合同学和朋友建立了“土梦学友联合会”,为更多的孩子可以学习文化改变命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不久后罗荣桓进入大学学习,他先后在青岛大学和武汉大学学习。在大学中他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外,还对政治尤其是如何改变当时中国的现状产生了很大兴趣。

和很多当时的思想进步学生一样,困扰他们最大的问题是究竟有什么方法,能带领饱经苦难的中国人民找到一条光明的出路。

此后的罗荣桓和其他人一样,参加了不少的学生游行和示威活动。

罗荣桓心中仍然保持着实业救国的想法,可是一再失败之后,现实还是打败了天真的梦想。

他终于意识到,此时的恶势力就像腐烂感染的伤口,如果不把它挖掉,是没有痊愈可能的。

1926年毕业以后他来到广州,积极投入到革命活动中。不久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很多受到生命威胁的革命者为了明哲保身,纷纷退出革命队伍。

可是罗荣桓却反其道而行之,在这个危急时刻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红军时期,罗荣桓曾任红一方面军政委,在前四次反围剿成功中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虽然在那之后他被暂免职务,可是罗荣桓发挥了自己善于做思想工作的特长。他不但没有被免职的情绪影响,反而在其他干部心情低落的时候,出言宽慰对方。

从万里长征到抗日战争,罗荣桓一直低调的工作在领导岗位上。尽管他和林彪的组合早已赢得了和“刘邓”一样的军事地位,不过他的光芒却一直被林彪掩盖着。

虽然声名不显,但无论是林彪自己还是其他的领导干部,都在心里十分清楚罗荣桓的价值。

这一点从后来其他人对他的评价就可以看出,作为一位入党多年的共产主义战士,“辽沈战役”中居功至伟的大功臣,罗荣桓配得上人们的赞美和重视。

在他和林彪相识之初,对于这个话少木讷的“书呆子”,林彪也同样不假辞色。

在红军之中林彪是出了名的不好相处,虽然在打仗的时候他的能力少有人及,不过他的性格却是出了名的不好。

在罗荣桓之前,不是没有过其他人被安排到林彪身边辅助他工作。但要么因为林彪受不了对方,要么是对方讨厌他傲气的性格,都没有能够共事太长时间。

罗荣桓最早也是不被看好的人选,没想到这个低调的人却反而成为了最合适的人选。

自1930年起,李彪罗荣桓两人在红四军相识,先后合作过三次前后接近二十年。他们的合作成功预示了这对组合的合理性,也制造了一个东北野战军“战无不克”的神话。

两个人一个少言寡语但自尊心较强,另一个胸怀宽广,善于容人,这种性格上的互补性算得上是一对“天作之合”。

不过尽管两人的性格天生优势互补,但在工作和日常的交流中,还需要掌握高明的方式方法才能让关系长久,指挥工作顺利进行。在这一点上,罗荣桓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

心细如发的搭档

在解放战争中,曾经有一次别人夸赞起罗荣桓的军事能力,并询问他是如何明确自己的工作定位的。罗荣桓微微一笑说道:

“虽然我曾经也是军事指挥官,对部队作战比较熟悉。但既然党中央派我去辅佐林彪同志,那么我当然要完成好党安排给我的工作。”

经过多年的相处,他和林彪两个人培养出惊人的默契。

部队里面林元帅负责作战指挥,而其他的所有方面包括思想教育,后勤保障,训练动员,军工生产等方面,都压在了罗荣桓一个人身上。

既然林彪不善于和其他人打交道,那么就让他在自己熟悉且擅长的方面尽情发挥。其他方面则由罗荣桓查缺补漏,统领全局。

除此之外,罗荣桓平日里还尽量低调,把大多作战机会让给了自己这位老搭档。

1948年8月,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一触即发。林彪罗荣桓带领的东北野战军即将面对超过几十万的国民党军队。

这一场战役只能胜利,因为它不但决定了东北地区的解放,也同样决定着后续的全国解放战局。

这期间出过两件小事,由两封电报引起。对于这两封电报罗荣桓给出了不同的处理意见,从这些小事上可以看出罗荣桓在工作上带着“小事不纠缠,大事不糊涂”的行事风格。

9月25日,我军决定派炮兵封锁敌军的机场。可是当时距离八纵最近的机场,敌军已经很久不再使用了,而另一个经常使用的机场由于距离较远,需要派遣九纵等其他部队前往。

不过林彪还是给上级发去电报,征求组织上的意见。同时他派遣八纵来到距离较近的机场开始了封锁行动。

但是在电报往来的过程中,敌军另一个机场启动运送士兵计划,我军陷入了被动。

这其实算是指挥上没有及时调整的失误,可是党中央却因为此时误怪了下面的总队领导。罗荣桓知道了这件事后,把责任拦在自己身上,没有向下级传达这次的责备。

不久后我军在进攻锦州之前,收到了敌人从葫芦岛增援的消息。这时林彪决定暂缓攻打锦州的脚步,先转道长春打他个措手不及。

这一次罗荣桓没有同意,他极力劝说按照既定计划攻打锦州。虽然改变计划的电报已发出,可是他拉上林彪重写了一份电报。

这后一篇电报得到了主席的赞赏,他发自内心的表扬道:“维持原计划深得我心,甚好,甚慰。”

事后罗荣桓苦劝林彪的事传开,他这种“抓大放小”的作法也让主席十分满意。

无论从革命精神还是人品素养上,罗荣桓元帅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楷模。

他在危难中逆向而行,能够在不同的岗位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完成大多数人难以完成的任务,甚至和林彪成为了朋友。单从这一点来说,罗帅有着大智慧。

0 阅读:11

友情似千金

简介:每一处的阳光,都有不一样的温暖。有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