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则火力覆盖?校长说,你快别害我了

徐渡泸说正史 2024-08-29 17:05:12

1948年9月,在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挂职的文强,接杜聿明专电,说徐州“集中了精兵16个整编军,较之东北兵力雄厚”,邀其就任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的副参谋长。文强离开长沙时,省府主席程潜以长辈身份告诫他:

“光亭没有吸取东北失败的教训,仍然迷信机械化部队,得当心一败再败。我是留不住你的,此去千万小心,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谨防当俘虏。”

军界耆宿程颂公的忠告,文强感觉是给自己浇凉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没出四个月,“徐蚌会战”落幕,文强在陈官庄被俘。

在当时国民党军的嫡系圈子里,像文强这样认为“徐州剿总”还很有干头的人不在少数,只有旁观者清。

白崇禧在1948年8月的南京军事会议上,直言美械装备部队笨重,机动不便,处处挨打,捅开了美械部队机动力实际上很差这层窗户纸。白崇禧提出,要想解决机动问题,只能把机动部队放在机场周边,紧急时用空军投送,此外应该大量组建骑兵。白的提议没人重视。

美械部队为什么机动不便?很简单,国有国情,地有地形。作战地区公路条件差,桥梁承受不了坦克通过或压来压去。远距输送,铁路经常被破袭,气的国民党把八路叫扒路。

美械部队被缴械很令外界不解。1947年初鲁南战役蒋军快速纵队全军覆没,大量坦克,重炮,汽车,让华野就手建起了一支特种兵纵队,粟裕称之为华野的火力拳头。所谓美械精锐,原来挡不住华野的近战夜战,一冲就垮,一垮就缴装备,抓主官。自此以后,几个快速纵队就再没快起来过,编在几个主力兵团里跟着走走停停。

机动力不行,那就只剩火力了。

美械部队火力强,土八路最有感受。华野和国民党军经年交战,始终在把美械部队的脉,已经摸清了美械主力炮火使用的根底:

“敌进攻前常以空军轰炸炮击我前沿阵地及纵深,故我阵地守备兵力宜稀疏,机动兵力应控制两侧且均须有避弹所(从交通壕底两侧挖单人的一组的一班的地洞式的避弹所),白天又可睡觉。敌在总攻苏家集时,打了七八百发炮弹,我仅伤亡两人。” (《南渡阻击战补报》­——粟陈唐张,下同)

“敌五军对我有工事之坚固防御,甚为畏惧,但对我之运动防御则轻视(无工事,打了就走)。”

“五军仅依赖火力作战,步兵顽强性很差,最怕我反击。敌进攻时就是一阵猛烈炮火(我不理他),然后步兵跃进。我让其接近阵地前沿100米,突然开火,并以步兵从其侧翼出击,一打就垮,跑得快,俘虏不到。”

华野给军委的这类报告里,多次以国民党第五军为例,邱清泉是“五大主力”带兵官里最崇奉火力至上的,最极致的表现就是徐东阻击战。

淮海战役开始后黄百韬在碾庄被围,蒋介石一日数电命令邱清泉李弥拼死解围。邱李两兵团以飞机,坦克,重炮协同步兵猛攻了十天,也没能突破华野打援部队的阻击,到黄百韬兵败身死,离碾庄圩还有40多里。

而邱清泉创造了一项国民党美械部队的火力记录,一场平原地带进攻战斗,一气打了12万发炮弹。

12万发炮弹是什么概念­——整个淮海战役解放军歼灭55万国民党军的炮弹总缴获也就这个数。即除去作战消耗,国民党军各支参战部队被歼、投降时剩余的炮弹家底,包括徐州联勤第一补给区的库存,以及被包围后的战场空投。

这是真阔气,把火力至上的先进理念及时引进给国民党军队,没有黄埔门生身份、海外留学背景和相当的军内地位,特别是蒋校长的宠信,就是想在战场上推广新战法,也动用不了这么多的炮弹。

可老蒋不干了,怒骂不一定要带脏字:

截图隔页,剩余的文字是:“成效,亦我革命军人之奇耻大辱。”

土八路羡慕嫉妒恨啊。炮弹来之不易,打下济南用了7.4万发。打下天津用了88972发,整个辽沈战役,才用了156190发,其中的大头是拿下坚固设防城市锦州。

淮海战役在三大战役里消耗最大,总共用了679943发炮弹。其中双堆集打黄维12兵团用了109173发(华野的消耗为主,中野火炮不多)。

至于淮海战役以前,华东国民党军队遭重创的几大战役,华野的炮弹消耗量更不能比。鲁南战役缴了那么多美榴炮和战车,只用了0.6万发炮弹。 王耀武说“就是五万头猪也不能抓这么快”的莱芜战役,用了1.2万发。孟良崮打整74师,打了3.4万发。这些战役和徐东阻击战一样,同样是进攻对方的野战阵地。而不是攻击坚固设防的城市永备工事。地形更复杂的多,徐州以东陇海铁路线两侧没有险要山地。

徐东阻击,华野的阻击阵地有很多在秃山上,只能凭借自然地形抗击,即使在这些难以构筑简单野战防御工事的地形上,华野也与美械蒋军反复争夺,构筑工事的地段和村落,蒋军进攻发起后一顿炮火,解放军防御工事即大部被炮火打塌。对进攻方来说,轰开通路,驱退守军就是胜利,没有打歼灭战的任务。邱清泉第五军所部“炮弹打了一个基数又一个基数”(五军干将邓军林语),华野阻援部队伤亡很大,路,还是不通。

这12万发炮弹里,美式105榴弹炮75山炮无疑是火力骨干。阻击蒋军东援的是华野7,10、11三个纵队,统一由10纵司令员宋时轮指挥。“排炮不动,必是十纵”,老对手了。早在1947年梁山阻击战,双方就交过手。当时的10纵构筑野战工事,就有一个标准,要求掩体被覆强度能抗住81迫击炮和飞机扫射的直接命中。

豫东战役又交手,邱兵团冲不破10纵在桃林岗的阻击阵地,只好绕道迂回,绕过去了,区兵团已经完了。

10纵打阻击当然是有一套的,阵地防御加阵前反击,不仅已成为十纵的特长,其他两个纵队同样不弱,弹药打光了,上刺刀,阵内和侧翼反击,还是上刺刀,五军曾经不要炮火准备,摸黑夜袭,结果被刺刀手榴弹打了出来,不擅此道,继续玩炮。

华野的徐东阻击战主要依靠纵队本身的炮兵实施火力支援。华野特纵的重炮,主要用于保障碾庄圩攻坚,淮海战役发起时,华野就这么些炮,炮种繁杂口径不一,弹药通用性极差,可谓食性杂,只不过喜群居,总是集中用于主要突击方向,战役重点方面:

在邱清泉用12万发炮弹进行猛烈火力突击期间,华野因为弹药跟不上,碾庄进攻还停止了一段时间。阻援部队停不下来,打不打,主动权不在防守方。

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军的弹药基数有一个小区别,很说明问题。国民党的步兵手榴弹携行基数是2枚,解放军是通常所知的4枚,对近战的重视程度、单兵负重行军能力,比到最后,这可是基础。

炮兵当然也不一样,华野进入淮海战场,部队携行轻重各两个基数(重武器主要是队属火炮弹药),后方司令部控制重二轻一基数,随部队前进。

杜聿明集团扔下徐州撤退,弹药携行一个基数,口粮七天。加上辎重汽车带一部分,陷入重围后又不断集中炮火试图突围,凡是作战方案都要经过邱清泉的同意,炮弹消耗量就不用说了。老蒋动用了所有的空军运输机,和中航华航以及陈纳德航空公司的飞机,每天以120架次的规模空投粮弹,还是没救回来。

徐州带不走的弹药都被缴获,华野从徐州的库存缴获中补充了5.5万发炮弹,用于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歼灭杜聿明集团。

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倾全力组织的淞沪防卫战,准备的炮弹也不过5万多发。

火力至上都败家了,老蒋能不骂么。

1 阅读:74

徐渡泸说正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