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湿止痛,羌活独活大不同

谭王页的笔记 2024-04-30 22:22:35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羌活治病的传说:

唐代,有一个名叫刘师贞的人,其兄患风湿顽症多年,长期卧床不起,家人遍访各地验方屡试,皆无良效。一个晚上,刘师贞梦见为治兄病自己四处访医,忽遇见一位老翁,师贞上前求教道:“我兄患有严重风湿病,虽经多方治疗,仍无良效,请问有何办法治疗?”

老翁道:“你兄所患风湿,一般药物是治不了的,有一种药物可治,就是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愈。”说完后老翁就不见了。师贞便知此是仙人托梦,连忙记住药名。可是他查遍了所有的医药书籍也找不到胡王使者这种药,只好走访名医药农,竟无一人知道是何药物,师贞十分着急,寝食不安。

就在此时师贞又做了一个梦,梦见逝世多年的老母亲,师贞向母亲诉说了哥哥的病情。并告知“曾有一仙人托梦授方,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治,但无人知道胡王使者是何药物?”其母连忙告诉道:“胡王使者就是羌活。”师贞醒后即用羌活浸酒给兄饮服,其兄的多年顽疾果真慢慢痊愈了,从此,人们便知道了羌活活的祛风湿作用。

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功能: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

早期的药用羌活与独活是不分的,故羌活最早记载见于《神农本草经》独活项下,直至唐代始将独活与羌活分开。

《本草纲目》记载:独活气味较淡,性质也较和缓,主入肾经,偏下行入里,长于祛腰膝筋骨间风湿,善治在下在里之风湿痹痛,且祛风湿力强,是治风湿痹痛之常用要药,而羌活气味雄烈,主入膀胱经,发散解表力强,能直上巅顶,横行肢臂,善治上部风邪,故在上在表的风湿痹痛多用。独活解表之力不如羌活。

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功能: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

用治风寒湿痹

独活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祛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

治感受风寒湿邪的风寒湿痹,肌肉、腰背、手足疼痛,常与当归、白术、牛膝等同用,如独活汤(《活幼心书》)。

主治:惊瘫,鹤膝;及中风湿,日久致腰背手足疼痛,昼轻夜重;及四肢痿痹不仁。

治痹证日久正虚,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方中用羌活、独活、秦艽、防风、细辛、桂枝祛风除湿、活络止痛;桑寄生、杜仲补肝肾、壮筋骨;川芎、当归、地黄、白芍活血补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本方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补气血、壮筋骨、治痹痛。原方中独活用三两。现在独活、桑寄生常用15~20。

肩周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硬皮病等症属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均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化裁治疗。独活味辛、性微温,一般不宜用治湿热痹证及阴虚血燥者。

用治风寒挟湿表证

独活辛散温通苦燥,能散风寒湿而解表,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头痛头重,一身尽痛,多配羌活、藁本、防风等,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独活一两。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以发微汗为度。

独活配伍羌活能散一身上下之风湿,独活用于表症,药力比羌活差,只作为辅助药物使用。

用治少阴头痛

独活善入肾经而搜伏风,与细辛、川芎等相配,可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如独活细辛汤(《症因脉治》),方中独活用一两。常用量:独活15,细辛5。

羌活与独活的区别:

两药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头痛。但羌活性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者,治头痛因于风寒者。

独活性较缓和,发散力较羌活为弱,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者,治头痛属少阴者。若风寒湿痹,一身尽痛,两者常配伍应用。

以上就是谭老师使用独活的临床经验。

本草纲目说——家有儿女,懂点本草,如果您觉得本内容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及点赞转发。

点击左下方“分享”按钮,分享给你的家人、好友,和有需要的人,让大家都健康。

0 阅读:67

谭王页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