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大厅里,巴勒斯坦的名字被投入了这场博弈,而英、法、美、俄、中和其他几个国家则在这场世界的棋盘上摆好了阵势。
143张赞成票,25张弃权票,只有9个国家站在反对的一方。这是一场绝对优势的胜利,巴勒斯坦将获得更多的联合国权利,坐在会员国中按字母顺序就座,有权代表集团提案。全场鼓掌欢呼,国家代表们纷纷起身,排队去和巴勒斯坦代表拥抱祝贺。
然而,以色列并不乐意。他们愤怒了。在台上,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埃尔丹站了出来,他是一位著名的整活大师,一个道具大师。他的发言让人目瞪口呆。
“今天,我将为你们撑起一面镜子,”埃尔丹说,“你们在亲手撕毁《联合国宪章》。”他拿出一个小型碎纸机,将《联合国宪章》塞进去切割成碎片。这个举动让人震惊,以色列居然事先准备好了碎纸机,似乎早已猜到了投票结果。
台下的200个国家代表目瞪口呆。这一幕让人想起了一个故人,卡扎菲。13年前,他也在联合国台上当众撕毁了《联合国宪章》,如今他已经不在人世。如果他投胎,现在应该已经上初中了。
埃尔丹曾多次公开藐视联合国,指责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不配领导联合国,甚至辱骂联合国邀请参会的联合国妇女署。他将联合国称为“恐怖理事会”,这让人想起卡扎菲曾将联合国称为“恐怖主义”。
以色列外交部长卡茨发表声明,称联合国是对哈马斯的奖励,对以色列的偏见,已经成为一个无关紧要的机构。
让我们先回顾下以往:
10月7日,战争的鼓声在加沙地带响起,哈马斯领导的团体发动了对以色列的攻击,造成了1200名以色列人的死亡,200多人被劫为人质。这一天,死亡的阴影笼罩了这片土地,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更大灾难。
10月10日,以色列的战机在加沙的夜空中划过,投下了毁灭的种子。炸弹落在居民区,无辜的家园在爆炸中颤抖。火光与烟雾升腾,哀嚎声穿透了夜幕。这是对人性的挑战,对和平的嘲讽。
10月17日,加沙的医院在以军的轰炸中变成了废墟。数百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医生们在地板上和走廊中进行手术,没有麻醉,伤者的呼救声在混乱中迷失。这是对人道的讽刺,是战争残酷的写照。
随着冲突的持续,和平变得遥不可及。尽管国际社会的努力,以色列对阿盟的和平倡议几乎没有表现出兴趣。奥尔默特的拒绝,使得和平的希望如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触不可及。
赖斯国务卿的和平努力被以色列游说集团的影响力所限制。美国的政策被束缚,无法推动以色列走向和平。以色列的从未想单边撤离政策,使得冲突的解决变得更加复杂。
所以在国际舞台上,以色列的行为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每一次的出场都充满了挑衅和争议。在这场戏中,联合国成了一个被反复挑战的权威,而以色列则是那个不断试图重塑规则的角色。
埃尔丹的愤怒,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联合国大厅的宁静。他的行为,撕裂《联合国宪章》,不仅是对纸张的破坏,更是对国际秩序的公然挑衅。这一幕,如同历史的重演,让人不禁联想到13年前的卡扎菲,他的命运在国际政治的风暴中被定格。
埃尔丹佩戴的“黄色六芒星”,不仅是抗议的标志,更是历史的回声。它提醒着世界,曾经有一个时代,犹太人被迫带上标记,被边缘化,被迫害。而今,这个标志被用来表达对联合国的不满,暗示着如果联合国不谴责哈马斯,那么它就与纳粹无异。
巴勒斯坦的土地,曾是英国的殖民地,犹太复国主义者在这里寻找家园。随着纳粹的崛起,犹太人的移民浪潮汹涌而至,引发了本地巴勒斯坦人的抵抗。英国的分治决策,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成为了后来冲突的火种。
联合国的成立,是为了避免人类再次陷入大规模的杀戮。1947年的第181号决议,为犹太国和阿拉伯国的建立提供了法理基础。然而,这一决议的土地分配,却成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间永恒的争议。
以色列的存在,从一开始就与联合国的决议紧密相连。如果联合国失去了合法性,那么以色列的合法性也将受到质疑。然而,以色列代表的行为,却似乎忘记了这一点,他们的言辞和行为,不仅挑战了联合国,也挑战了国际社会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