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女版“赵氏孤儿”:忠义奶娘刘氏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5-17 22:23:24

远观近鉴宋朝人•63•女版“赵氏孤儿”:忠义奶娘刘氏

赵氏孤儿

京剧名出《赵氏孤儿》,脱胎于元·纪君祥著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简略,到司马迁著《史记·赵世家》、刘向著《新序》、《说苑》有了详细记载。

《史记•赵世家》、《新序》、《说苑》等书记:晋国武将屠岸贾因与忠臣赵盾不和,且嫉妒赵盾之子赵朔为驸马,竟杀灭赵盾一家300人,仅剩一遗孤,被赵家门客公孙杵臼以自己的儿子换出,由其朋友程婴养大。20年后,孤儿长成,程婴绘图教孤儿史实,赵氏孤儿终报前仇。

元杂剧、京剧《赵氏孤儿》铺排渲染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歌颂了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在学习《宋史》前,我一直以为公孙杵臼、程婴之所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当读《宋史》至《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十三·侯益·附·侯延广》,方知历史往往有惊人相似之处,自己得出这样错误的结论,实因读书不认真所致。

《侯延广附传》记,侯益之子“延广,初在襁褓中,遭王景崇之难,乳母刘氏以己子代延广死。刘氏行丐抱持延广至京师,还益。”竟以短短的三十七字,记述了一出五代版“赵氏孤儿”。

结合当时史事,以白话意译这一段话,大致为: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去世、隐帝刘承祐继位的乾祐初年(948),时任凤翔(治今陕西凤翔)节度使的侯益,猜疑朝廷追究自己曾投降契丹之罪,想投奔立国于今四川、重庆地区的后蜀,被刘知远侦知,刘知远派“客省使”王景崇到凤翔传诏,要侯益归朝,回京城汴梁。

侯益被迫进京,怕受朝廷处罚,给宰相、中书令史弘肇等大臣送了厚礼,并诬陷王景崇骄横放肆。

朝中接受贿赂的权贵极力庇护侯益,不仅说动刘承祐升其官职为“兼中书令”,还让他实任了相当于今日之首都一把手的“开封府尹”,不久,又晋封他的爵位为“鲁国公”。

王景崇得知其事,怕遭到侯益报复,在凤翔反叛后汉,归降后蜀,并将侯益留在凤翔城中的亲属七十人全部杀死。

但说是“全部”,却犹有漏网。

其时,延广正在襁褓之中,他的奶娘刘氏,竟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延广,交与王景崇,由其杀害,换回了延广的性命,且抱着延广,一路讨饭,由凤翔到汴梁,把延广送给了侯益。

史书没有交代刘氏的来处,没有描述刘氏的身貌,也没有记述事后侯家怎样对待刘氏——因为《宋史》毕竟是皇家史、“才子佳人书”,卑微如乳母刘氏,即使有如此义举,也很难多得几个字的记述。

然而,乳母刘氏,一个身份低下的妇人,得有怎样的胸怀,才能下决心舍出自己的儿子,换取主家儿子的性命,又得受了怎样的惊吓、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才跋涉奔波千里长途,把一个尚在襁褓的幼儿交与主家!

也许,这就是中国人所崇尚的“忠义”吧!

《汉书·艺文志》:“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意为礼制、礼教、礼仪在庙堂失去之后,多存在于乡野之间、淳朴之人,可以到僻远之地、民间去寻找。奶娘刘氏,虽然身份卑微,地位地下,虽然《宋史》仅仅给了三十七字的记述,但人们会永远地感动于,记住她;也许,有一天,人们也会以戏剧、小说等形式搬演她的故事……

五代女性服饰

0 阅读:3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