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洪太尉打开了伏魔之殿,来到了伏魔大殿之中。大殿当中立着一块石碣,背面楷书大字“遇洪而开”。洪太尉看了大喜,对住持真人说:“你等阻当我,却怎地数百年前已注我姓字在此?‘遇洪而开’,分明是教我开看,却何妨!我想这个魔王,都只在石碑底下。”
住持真人还想阻拦,洪太尉大怒,势必要掀掉石碑,看看这里镇锁的究竟是什么妖魔。众人无奈,只得放倒石碑,并立掘那石龟。因这一掘,石碑底下的妖魔全部逃出,逃出的妖魔就是后来的梁山一百单八将。
那么,梁山一百单八将为何都是妖魔呢?洪太尉误走的妖魔,就是梁山好汉吗?
石碑、石龟、青石板,洪太尉误走的是梁山好汉?上清宫住持真人惧怕洪太尉,只得聚集众人倒碑掘龟。前面的文章中讲过,这块碑有两喻,一是朱元璋所立之《朱氏世德碑》,而是朱棣为二徐真君所建之洪恩灵济碑。因都与“洪”有关,所以是“遇洪而开”。“洪太尉误走妖魔”,走的是两次妖魔。
石龟之“石”寓意石头城之石,又是大明建于戊申年之“石”。石龟,谐音石圭,半圭即朱元璋之“璋”。石圭又是“石晷”,古代计时器。鼓上蚤时迁,倒过来理解就是“龟迁”,隐喻永乐迁都。
掘了石龟,留下一个约有三四尺深的坑,“见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围”掩盖其上。青石板之“青石”后文书中还多出写到,比如第十四回写晁天王时,就讲到一个僧人教西溪村人“用青石凿个宝塔”,溪中的“鬼”都跑到东溪村去了。青石,指的就是朱棣。朱棣为木字辈,木为青色在东方。故,青州知府慕容彦达谐音“暮容燕达”,隐喻《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日暮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燕王夺位成功。
青石板之“板”,又在后文书中写成“板桥”。板,是“反木”,寓意朱家木字辈造反,《石头记》中的板儿即此喻。桥,是“木乔”,隐写永乐迁都。
这块青石板“可方丈围”,其中暗藏了“方丈”,书中的方丈其实写的方丈山。孙立所在之登州在蓬莱,而秦明之“秦”则隐藏“瀛洲”,瀛去掉“水”即秦始皇嬴政之“嬴”,“嬴”在水边也就是“水浒”。
嬴姓出自姬姓,与朱元璋同宗一族,秦始皇赵氏嬴姓,故而,《水浒传》以赵宋暗喻大明。这层寓意,《石头记》讲得更清楚,秦可卿之“秦”隐写“嬴”,最终的隐喻是南明最后一帝朱由榔,朱由榔之父名叫朱常瀛。
所以,四大名著一脉相承,都是写的“封建必亡”。秦始皇结束周武王封建,汉高祖复辟,东汉废纸,朱元璋又以自家出自周武王所封之邾国而恢复周制“封建诸子”,陷大明于藩镇之乱。施耐庵认为,大明实亡于太祖,《西游记》、《石头记》见证了《水浒传》的预言,以南明朱家藩镇之乱隐写整个大明“封建诸子”的历史,揭示朱明灭亡之根由。
仅以《水浒传》而言,施耐庵没有见到大明终结的历史,却在书中预言大明必亡于“金”,亡于木字辈,而且,还将出现南明——这是后话,容后再表。
所以,“洪太尉误走妖魔”,不仅仅走的是梁山一百单八将。青石“方丈”,即以方丈山隐藏东华帝君。王重阳《满庭芳》词中写道:“东华降钟离承当,传玄理,富春刘相,吕祖悟黄梁。”《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记载,朱元璋“濠之钟离东乡人也”,东华帝君降世就在朱元璋钟离之家。
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敕建皇城,“城之门:南曰‘午门’,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玄武’”。这四门都隐写在《水浒传》中,比如,“吴用赚金铃吊挂,宋江闹西岳华山”。玄武门,则隐藏在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之中。
东华帝君号扶桑大帝,朱元璋《金鸡报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以东华扶桑帝君自喻。这件事,《西游记》写得更清楚,东华帝君号扶桑大帝,就在方丈山,身边的小仙是东方朔。东方为木,“朔”即每月初一,是一轮新月。所以,《水浒传》开篇词说“霎时新月下长川”,寓意大明将亡。
东华帝君本称东华童君,“方丈”这个符码就隐藏了唤出扶桑日的大明太祖,大明文宗以及建文君。石龟被掘去,留下三四尺深,尺,同“赤”,三尺即三赤,四尺即四赤,《水浒传》至少写到了大明四代皇帝。以“天道循环”论之,五德循环就是朱家“水木火土金”轮转一周,因此,书中隐藏了“土木之变”。
所以,“洪太尉误走妖魔”,走的不仅仅是梁山一百单八将。
钱塘潮隐喻夺门之变,巨灵神暗写大明太祖?挖出了青石板,真人又苦劝道:“不可掘动”。洪太尉哪里肯听,众人只得把石板一齐扛起,看时,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穴。忽然,穴内刮剌剌一声响亮,那响非同小可,书中写道:
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泰华山头,巨灵神一劈山峰碎。共工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力士施威,飞锤击碎了始皇辇。一风撼折千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
这篇赞词以诸多典故形容地穴中传出的非同小可的巨响,这些典故中隐藏的是什么意思呢?
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钱唐潮以每年八月十五日为最巨,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水浒传》中明写了两个中秋节:“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八月十五中秋夜,史进、朱武、陈达、杨春火烧史家庄,杀上少华山;武松误入都监府,八月十五之夜被张蒙方陷害被打入死囚牢。到了十月十五,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杀了都监府十五人。
暗写的一处是“郓城县月夜走刘唐”,这回书没有交代是中秋节,但却写的是“八月十五”。这天夜里,宋江怒杀阎婆惜。
《水浒传》写中秋节有两层寓意:其一,中秋之夜月最明,与不断出现的“十五”,以及元宵节、中元节等,都是“月明”之夜以喻“大明”。其二,隐藏两段大明历史。建文元年(1399年)中秋之夜,燕王夜袭耿炳文。此战导致朱允炆走马换将,李景隆出任大将军北征。李景隆就是书中的一个“李应”,书中以江州暗写他的小名“九江”。梁山好汉郁保四谐音“欲保四”,这条好汉在梁山“专一把捧帅字旗”,隐写白沟河之战李景隆涉嫌折断帅字旗,暗中“保四”。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中秋节,也先在土木堡活捉朱祁镇。其后,大明兄弟反目,朱祁钰做了皇帝幽禁朱祁镇。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以“夺门之变”复辟。土木之变的历史也写进了《水浒传》中,杜迁、杜兴之“杜”就是土木。
李九江做“李应”打开了金川门(玄武门)迎接朱棣进城,朱祁镇夺门而复位,所以,“潮头浪拥出海门来”。海,水每,每,“草盛上出也”,大明朱姓出自邾国曹姓,是“曹化(草化)”。前面的文章中讲过,“花”即曹化,花和尚、花果山、花袭人之“花”都是此寓意,曹雪芹的“曹”指的是朱明曹姓先祖。
海门即朱门,朱祁镇被拥立复位,所夺之门正是东华门。因此,“方丈”实写的是方丈山,以东华帝君暗喻大明皇帝。
朱棣夺门,朱祁镇夺门,大明两次夺门,两次拥立君主。所以,施耐庵说钱塘潮不是“涌海门”而是“拥海门”。
巨灵神:唐朝时塑造的河神,本名巨灵胡。胡,即猢狲之“猢”,寓意大明世代子孙。灵,在《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隐喻符码,因而有灵官、灵山、通灵宝玉等等隐喻符码。东汉王逸注《楚辞·九歌》:“灵,巫也,楚人名巫为灵。”
灵即巫,巫谐音“吴”,在三大名著中就是以吴回祝融隐喻大明。融,大明也,朱元璋因此先称吴王再称帝,以“大明”为国号。吴回是楚国先祖,葬在楚地衡州,是《红楼梦》中的“芹”。芹即芹菜,别称楚葵,谐音“楚魁”,吴回就是“楚魁”。
邾国的先祖也是吴回,《水浒传》故以“回”划分章节。《西游记》则以五回书为一卷,明确隐射“吴回”。《三国志通俗演义》不是章回小说,明末清初时,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此书,改名《三国演义》,合原著二百四十则为一百二十回,至此,才是“章回”小说。中国第一部章回小说,肯定是《水浒传》。
写到这里,还得说说“施耐庵”。民国袁吉人假借虚构之王道人杜撰了施耐庵墓志,其中说施耐庵写了《三国演义》。明朝没有《三国演义》这个书名,施耐庵如何穿越到清朝去写《三国演义》?施耐庵殁于洪武三年(1370年),就是个谎言。
霹雳大仙误走妖魔,洪太尉就是霹雳大仙钱塘潮暗写中秋,巨灵神隐喻洪武,那么,伏魔大殿地穴赞诗中的共工、始皇又是什么寓意呢?
共工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在《淮南子·览冥训》中,则又记载了女娲补被共工撞断的不周山,“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水浒传》最先隐写女娲补天,以此神话暗写朱明。这件事,此前的文章已经解读过多次,此处不再重复。
力士施威,飞锤击碎了始皇辇:这一家中的始皇,上文已经做过解读,此处说说“锤”。《说文解字》:“锤,八铢也”,《水浒传》以此隐喻朱重八。“三打朱家庄”故事中,栾廷玉上阵就以飞锤击倒了摩云金翅欧鹏——这件事,咱们今后再讲。
这篇赞词的最后一句,是归结之句:“一风撼折千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风”,指的是风姓娲皇氏,朱元璋先祖的先祖。竹,谐音“朱”。“十万军中半夜雷”,伏魔大殿中没有“十万军”,这个场景出现在梁山大聚义故事之中。此时,梁山好汉已经聚义,再次照应“洪太尉误走妖魔”,寓意大明还将继续“误走妖魔”。
雷,指的就是霹雳大仙。前面的文章中讲到,张天师虚靖先生发明了雷法,他就是书中“五雷天罡正法”的始祖。雷法写成“五雷天罡正法”,五雷即“金木水火土”之雷,暗喻朱家五行字辈。洪太尉引爆“十万军中半夜雷”,他也是霹雳大仙。洪太尉是洪武,霹雳大仙就是朱洪武。
“萬”是草禺,草即曹,禺,是一种长尾猿猴,“軍”中藏“申”,申肖猴。洪太尉误走的妖魔,就是大明“朱温(瘟)”。
《水浒传》中的“妖魔”,要把“妖”、“魔”分开解读。《说文解字》:“,巧也。一曰女子笑貌。从女芺声。”原来,妖魔的“妖”有草字头,本义是“巧”,拆开是“女草夭”。草即曹,女,指的是北方玄武七宿中的女宿,北方水地,其色为黑。因而,一声响亮之后,“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
夭,预伏梁山好汉呼延灼。《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写的是呼延绰,施耐庵“绰”为“灼”,用典“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为“木兆”,朱洪武“封建诸子”误走的第一个妖魔,便是来自玄武之地的燕王。
魔,“鬼也。从鬼麻声。”也就是说,魔是“麻鬼”。前一篇文章讲“铜汁”时,提到了麻叔谋,此人在书中点化为“叔谋”,也就是叔叔谋夺侄子皇位,隐写了朱棣、朱高煦的历史。鬼,谐音龟、圭,这层隐喻前面已经讲过。
林冲上梁山时,山寨总共有三把交椅,中间坐着白衣秀士王伦,然后是摸着天杜迁,云里金刚宋万。梁山大聚义时,揭晓“遇洪而开”石碣榜单,杜迁上应地妖星,宋万上应地魔星,二人合起来就是“妖魔”。
“洪太尉误走妖魔”,这段故事就此结束。书中归结道:“有分教: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直使宛子城中藏猛虎,蓼儿洼内聚飞龙。”
那么,“宛子城”、“蓼儿洼”在哪里,洪太尉误走妖魔之后,又将演绎什么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