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国和西方对俄罗斯展开第六波全面制裁之际,终于有一位欧洲政治家敢于站出来,向整个西方政治圈大行反俄的浪潮说“不”。
4月23日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从长远看,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不能孤立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他强调说,德国工业需要俄罗斯的原材料。我们不仅在谈论能源,还在谈论稀土金属,这些原料无法简单替代。他甚至毫不给面子地预测未来: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结束后,我们将不得不与莫斯科互动,“情况总是如此”。
可以说当前整个西方都在搞一场反俄贱俄的社会运动,不仅在经济、金融、贸易上制裁俄罗斯,更是在政治、文化、体育上孤立俄罗斯,非常地像是对异教徒的全面讨伐。谁要是不谴责俄罗斯、不制裁俄罗斯,谁就是西方民主、普世价值观公敌和西方文明的叛徒。
但是在这场运动中没有人敢站出来说真话,制裁俄罗斯实际上是在制裁欧洲自己,俄罗斯还没倒下,欧洲自己先扛不住了,不仅石油和天然气扛不住了答应用卢布结算,还更要命的是引起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物品短缺、物价飞涨。据报道,与白俄罗斯接壤的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地区的普通百姓无法买到食盐、食糖、食用油和谷物,请求过境要到白俄罗斯去购买。
为什么发达的欧洲,制裁俄罗斯却给自己带来了民生物品的短缺、民生和工业能源的短缺?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全球化、全球分工不同的结果。在全球分工价值链中,欧美发达国家占据高端价值产业,把挣大钱的行业都垄断了。剩下挣不了大钱的产业、单纯的能源生产都留给了其它国家,但是,这些产业却是百姓民生的必需品、是工业的基础。以前,只要靠进口就能解决,挣大钱的出口卖给别人,花小钱进口满足自己。现在一制裁把自己的短板都给制裁出来了。
实际上,欧洲本身就是一个互补性很强的大市场,俄罗斯有能源、乌克兰有粮食、西欧有技术和高精尖端产业,搞好内循环就天下无敌了。德国、法国和欧盟也一直在致力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用经济交往、能源联系来融合俄罗斯,“北溪二号”输气管线是俄罗斯与西欧经济联系的象征。可惜的是,美国用北约东扩,不但把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拖入了苦难,更是切断了俄罗斯与欧洲的联系,瓦解了欧亚大陆形成统一市场的可能性。
现在,施罗德作为德国前总理、欧洲有威望的政治家,敢于逆政治正确潮流说出制裁背后的真相,说明欧洲还是有超前眼光、有战略头脑、看的远的政治人物。欧洲的历史也证明了 施罗德判断是正确的。历史上西方欧洲与俄罗斯之间有过多少的恩怨和战争,但是,俄罗斯永远在欧洲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