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全域去中国化”,美国新对华瓦解战略系列之一:大国竞争的实质与瓦解中国的目标
掌握知识的人,比知识更有力量,我是李建韬!
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谈谈美国正在形成的新对华战略。之所以说它新,是因为它有别于以往美国的对华战略。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继续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美国就已经开始了对华战略的调整。只是由于本·拉登对美恐怖袭击、阿富汗战争、全球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客观上拉大了美国战略调整的时间。
近期国际政治中的三件大事,重新又把世界的关注焦点转向到中美关系:5月12日“美国-东盟特别峰会” 、5月23日美国启动“印太经济框架” 、5月26日布林肯发表对华政策演讲。
这三件事与美国欧盟对俄制裁、北约强化和更早时期开始对华贸易战、高科技“脱钩”和台海策略等一系列政策叠加在一起,表明拜登政府对华战略已经成型,它同时也代表着美国对华新战略的基本成型,因为在对华战略上,美国两党保持了罕见的一致。
由于想要说的题目涉及内容过于庞大,只能分系列与大家分享。
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是:美国新对华瓦解战略系列之一:大国竞争的实质与瓦解中国的目标
美国新对华战略既然已经成型,那么用什么来给它命名好呢?或者说,怎样称呼它才能反映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战略的实质呢?
关于美国对华政策和战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前后有两种表述:拜登政府前期布林肯将它表述为“竞争、合作、对抗”。5月26日布林肯发表对华政策演讲中正式表述为“拜登政府的战略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投资、结盟、竞争”。
这种前后表述的不一致,并不意味着改变,而是从“竞争、合作、对抗”的偏理论性的表述,向现在落实为“投资、结盟、竞争”战略行动路线的描绘,它不仅更全面地勾勒出了拜登政府对华战略的全貌,而且更具有战略的可操作性。
但是,在本人看来,如果要对拜登政府对华策略和战略有一个实质性的定位和判断,从它真正想达成的长期大战略目标去看,它应该被称为“美国正在奉行的对华瓦解战略”,其核心是“全域去中国化”,用更直白的话说,就是现在的美国要用“投资、结盟、竞争”的战略行动,在国际全域“去中国化”,最后达到瓦解中国的目的。
要想深刻理解这一点,就必须了解拜登政府形成对华战略的背后逻辑。
拜登政府制定对华战略的首要逻辑是要进行大国竞争。既然是要搞大国竞争,那就必然要区别非大国竞争。这就要搞清什么是大国?
实际上,早在1987年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就给出了美国式的大国定义:大国(greatpower,not bigcountry)是指拥有与世界体系一样的广泛利益、广泛影响力和同样广泛实力的国家。它绝对区别于地区性大国。
在现阶段的美国战略意识中,美国是这样的大国,中国正在成为这样的大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和欧盟都只是区域性大国。所以,布林肯代表美国认定:“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又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实力的国家。”,在美国的“八项优先事项”中,中国成为要应对的唯一国家。
这反映了美国再次陷入了国家战略焦虑中。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也曾有过国家战略焦虑,当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国产业结构和技术失去优势,急需升级换代;二是美国面临日本经济优势的全面超越;三是与前苏联意识形态和制度体系的对抗相持不下。这使得美国举国上下陷入了“美国衰落”的战略焦虑中。
现在美国再次陷入了“美国不能伟大”、“美国不能优先”的战略焦虑中,但是,与以往的美国经历不同,所有这些威胁(经济、技术、军事、意识形态和制度体系)都来自一个国家—中国。所以布林肯在对华政策演讲中认定:中国是美国建国以来面临的最大地缘政治挑战。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们国内的一些公知大咖们是不是也应当清醒和放下幻想,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我们放低姿态,与美好搞好关系,就能避免被美国当成战略对手。这其实是患上了一种战略幼稚病。
那么,美国要搞的大国竞争都竞争什么呢?它们对华竞争的战略逻辑又是什么呢?
从美国的大量理论著述、朝野讲话和此次布林肯对华政策演讲中、以及美国对华采取的实际行动看,美国大国竞争有四个核心逻辑线:
一是大国的经济基础决定和影响着它的相对定位,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崛起。
二是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是大国的两根支柱,它们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仅有经济力量或者仅有军事力量,都不足以成为大国。
三是大国的兴衰是相对的,它取决于国际环境中与其他国家实力升降的比较。经济和技术是大国实力升降变化的主要推动力。
四是国家内部社会的认同是否一致,是大国兴衰的民意基础,它主要源自对国家制度体系和价值观认同程度。
明白了这四个逻辑线并且把它作为一把尺子再去反观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那么,一切都会变得清晰起来。
首先,我们说说为什么美国把中国定义为唯一战略对手。
这说明美国已经在战略层次上承认了中国的强大。强大到什么程度呢?美国认为中国已经强大到初步具备大国所有的要素,也就是满足了上面所说的大国竞争的四个所有逻辑。俄罗斯只具备军事优势要素但缺乏经济力量,欧盟包括英法德则占据经济优势但缺少军事力量。唯有中国在沿着成为大国的四个逻辑线快速地向前奔跑。
因此,中国铁定将成为美国的战略对手!布林肯已经盖棺定论:“即使普京总统的战争仍在继续,我们仍将专注于对国际秩序最严重的长期挑战——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造成的。”
所以,在是否有可能避免中美直接战略对抗的问题上,我们必须丢掉幻想!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忍让、是否与俄罗斯切割、甚至我们现在全盘西化放弃我们的制度,也都换不回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谅解!因为我们不可能放弃我们的经济发展、不可能放弃国家的独立,这是历史和美国战略逻辑选择的结果,我们必须面对!
其次,我们谈一谈美国对华的战略目标。美国一直模糊对华战略的目标。拜登一方面对中国给出了“四不一无意”的承诺:不打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但是另一方面,却大谈中国使得“国际秩序的基础正受到严重和持续的挑战”,要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
那么,美国对华战略的真正目标是什么?也就是与中国竞争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才算实现了美国的战略目标呢?
对这个问题,美国政府、高官和国会都没有正式的表述,更多采取的是模糊的说法。布林肯在对华政策的演讲中也没有明确地提及这个问题。但是我们从美国的各类智库和大量研究文章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美国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概括起来讲,就是美国对华战略目标被定义为:尽量避免出现“终局”,而是通过战略挤压和消弱,使中国从内部趋于崩溃。这是一种因狡诈而太过隐晦的表达,说白了,就是要让中国重走前苏联老路,不战而使内部走向瓦解!
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蒂莫西·雷上将的观点,就最具有代表性。他在美国第20届“核三位一体”研讨会上发表讲话称:应对大国竞争应当是“无限博弈”的方式。传统的竞争是有限博弈,目的是通过剥夺对手的“资源、时间或意志”最后以决定性方式来赢得他们。而在核武时代,大国竞争无法实现“赢得终局”的目的,核战争没有赢家。
所以,蒂莫西·雷上将认为,核时代大国竞争是“无限博弈”的竞争,它的游戏规则为:一是博弈双方世界观不同,因此参与博弈时使用的是不同规则和公平度(这与毛泽东所说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一致的)。二是大国之间无限博弈竞争,不可能按美国的意愿去发展,而会是一个变幻的“大国棋盘”,美国应像一名棋手那样,顺应棋盘的变化去制定对策。三是无限博弈竞争没有最终决定性结局,取胜取决于生存足够长的时间,谁能够多玩一天谁就是胜利者。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安全专家扎克·库珀更是直言:包括坎贝尔在内的白宫官员都在呼吁避免中美博弈走入冲突式“终局”,中美应保持竞争式共存关系,“我认为这也是很多美国人现在的想法——希望看到中国自己衰退,正如许多中国人希望看到美国衰退一样,我认为这是最有可能的中美格局最终状态。”
所以,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美国对华战略的目标有三个层次上的含义:一是中美战略竞争是大国间的长期竞争,战略的关注点不是眼前当下的短期利益和目标,而是要着眼于长期利益和目标。二是找到“竞争共存”之道,避免冲突,不以寻求决定性的“终局”为目标,三是从前面讲的四个核心逻辑线出发进行竞争,在国际“全域去中国化”,使中国由衰退到瓦解。
从中我们要看到美国新对华战略的严峻性,真的要有底线思维去进行长期的战略思考。为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避免用“阴谋论”去思考问题,美国现在是公开要使中国衰退和瓦解。
我们要避免以眼前利益和短期目标来思考中美关系。美国人是善于提前做局和从长远谋划的,所谓“与俄罗斯切割”、放弃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中美之间竞争的核心是“网络空间的竞争”等等观点,都是战略上的短视行为。
我们要避免认为美国真的已经衰退,无力和不敢与中国进行军事上的对抗和冲突。美国是要以动用最少的军事资源来获取最大的战略利益。在美国人的眼里避免冲突是手段不是目的,动用军事的方式是多样的。俄乌冲突就显示了美国在与核大国进行军事对抗时,采取的“有限”军事策略,不是没有手段而是避免出现决定性的对抗行动,避免核战。这也决定了核大国对抗下的军事行动要么是闪击战、要么是长期的消耗战,但是必定是局部和有限的、样式是多样的。
我们要避免认为中国是世界工厂、是世界许多国家和经济体的第一贸易伙伴、取得了对美贸易战的“胜利”,而不去做战略上谋划和行动。在美国的大国战略中,经济力量和供应链是会发生移动的。有战略目的地增加本国特别实力和塑造外部环境,是能够降低战略对手的经济实力和使供应链发生有利于本国的转移。对此,我们不能坐等发生,要有应对之策。
我们要避免认为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局部的或某一方面的竞争。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美国战略思维中的中美关系是全面的、全领域和全方位的竞争。“投资、联盟、竞争”,投资,不仅投资国内还要投资国外,不仅投资经济还要投资政治、军事、技术、意识形态和制度建设、国际秩序和规则的重建。联盟,不仅是传统盟友的联盟,还包括非传统盟友的联盟;不仅是全球联盟、区域联盟,还包括国际组织中 的联盟;不仅是经济、技术和军事上的联盟,还包括意识形态、制度体系和价值观、甚至种族和生活习惯上的联盟。竞争,则被赋予了国家生存之争的含义。这些所有归结到一点,就是“全域去中国化”。
今天的系列之一,就说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高见,欢迎评论!
下一期系列之二,重点说美国对华瓦解战略如何如何实施:美国要怎么样用竞争的名义来瓦解中国呢?